摘要:方向盘沉了,责任重了,不像开小车那样随性了,需要打起十万分精神了。
从普通员工升到领导岗,就像驾驶本由C证升到了A证:
方向盘沉了,责任重了,不像开小车那样随性了,需要打起十万分精神了。
太多的人,刚当上领导时干劲十足,但却因为患上了这3种病症,将团队拖进中毒的深渊。
很多人当上领导后,最开始是想干点事的。
想着怎么带着团队把活干好,想着怎么提升团队整体能效。
结果一不小心慢慢变了味。
老张当上部门经理才三个月,就给自己单独隔了间玻璃办公室。
刚开始还时不时搬把椅子坐员工工位旁问意见,后来有次开会,年轻下属直接说他的方案数据有问题,老张的脸当场就拉了下来,后面就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打那之后,团队里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少。
年底几个项目接连出问题,总部来调查,老员工说:"还说真话?现在话都不敢说!"
刚开始下属愿意提意见,但你觉得烦,嫌他们太多事。
后来他们学聪明了,不说了。
但你又觉得怎么下属都不懂事,心里都不想着团队大局,只顾自己。
最后身边围的全是夸你哄你的人,你听不到真话、看不到问题。
当领导不是让人怕你,而是让人信你。
大家每天光想着怎么让你高兴,谁还有心思做事。
如何规避?就要主动听真话。
别人不愿意说也得侧面听,别翻脸,也别装傻,好好听好好想。
就像华为任正非专门养了批"蓝军",工作就是挑刺唱反调。
还有就是要人为的把自己拉下来,把自己放到员工中。
像老干妈陶华碧,六十多岁还天天在车间转悠,有次听见工人嘀咕辣椒酱灌装线太烫手,第二天就给生产线装了冷风机。
权力不是用来摆谱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你把自己架的高高的,最后掉下去的时候,摔得最狠的也是你。
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容易烧着眉毛。
为什么?因为这种领导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快速干出成绩,恨不得今天种下种子,明天就要摘果子,分分钟都等不了。
这种急着立功的毛病专盯新领导。
朋友公司空降的副总就是个典型,刚来就搞"百日维新":第一个月宣布全员改绩效制度,第二个月换了合作十年的供应商,第三个月上马不成熟的新项目。
员工天天加班填他挖的坑,累得跟狗似的,最后业绩还下滑了不少。
整的上上下下怨声不断。
有些领导就喜欢瞎折腾,觉得大动静才叫业绩。
但有几个人真心喜欢这样的领导?
领导不是干活最多的人,而是让人干活有方向的人。
改革就像熬中药,京东建物流熬了七年才盈利,海尔推"人单合一"也是先拿三个车间试了三年。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明白再动,别图快,别图热闹,想清楚方向,再让大家动。
跑得快不代表跑得远。
领导的功夫在稳,而不是折腾。
像阿里考核中层要看团队"笑容指数",就是怕大家被瞎折腾得笑不出来。
这样的领导刚上去的时候挺努力,干出了点成绩,结果突然就开始甩手掌柜模式。
“我已经做的够好了,接下来让别人忙吧。”
这听起来合理,实际上是很毁人的。
某公司钱总带着团队拼成全市销冠后,拼搏劲头肉眼可见的降下来。
有次经销商跑来告急,说竞品在搞促销,他摆摆手:"让他们闹,翻不起浪。"
结果三年不到,市场份额被抢走大半。
这种懒汉病专腐蚀有过成绩的人,就像曾经的柯达高管,明明数码影像趋势已席卷全球,仍守着胶卷专利坐吃山空,最终将万亿市值帝国葬送在自满中。
反观格力董明珠,五十七岁学电商直播,六十五岁带着技术团队攻关光伏空调。
她说:"领导要是停止学习,整个企业就按下暂停键。"
小米雷军五十四岁宣布造车,腾讯强制中层每年必须有10%的新业务考核,胖东来超市要求店长每月站八小时柜台,这些都是在防着团队躺平。
功劳不是历史,未来才是当领导的真正考验。
说到底,领导岗位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停下来的人迟早被超车。
别觉得自己经验老道,时代早就变了,你不变化很快就会被甩开,创新才是团队的命根子。
福耀玻璃曹德旺有句话特别实在:
"别把自己当人物,你只是暂时坐在这个位置的人。"
当你的皮鞋开始抗拒车间的地面;
当你的耳朵开始过滤逆耳的声音;
当你的日程开始堆满务虚的会议;
是时候该查查是否已罹患疾病。
毕竟,团队不会突然崩塌,但会在领导者的每一次傲慢、浮躁与懈怠中,悄悄流失掉最珍贵的战斗基因。
来源:游在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