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京总统曾以极大的努力来缝合历史伤口,甚至力排众议,保留了苏联国歌的旋律做为俄罗斯国歌的旋律……”
“普京总统曾以极大的努力来缝合历史伤口,甚至力排众议,保留了苏联国歌的旋律做为俄罗斯国歌的旋律……”
一
关于阅兵式,笔者的老友纪坡民,几年前曾经给我发短信说,人类历史真正伟大的阅兵式只有两次。
一次,是苏联在1941年11月7日,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此时,纳粹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苏军士兵在接受斯大林检阅后,即开赴城外,与法西斯做殊死搏斗。
另外一次,就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毛主席检阅的解放军战士,刚刚赢得了中国命运的大决战,许多人还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洗礼。
这场阅兵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纪坡民说,其他的阅兵式,“略无可取”。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尽管稍嫌绝对。
二
全程观看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这场阅兵式,据报有1万多名军人、125件武器装备参加,俄罗斯各联邦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
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历时四年,血流成河的苏德战争,以苏联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
这一天,被苏联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杜马于1995年通过有关永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法令,规定每年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
今年是一个整日子,更要大庆。虽然俄乌战争的阴云仍未消散,但莫斯科全城洋溢着胜利和节日的气氛。
我突然产生了一点好奇心。
一个国家最隆重的节日,不应该是国庆节吗?
苏联时代,虽然也庆祝“胜利日”,但最隆重的日子,并不是5月9日,而是11月7日,即十月革命节。
每年的这一天,苏联都会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苏联领导人会登上列宁墓,对受阅部队和游行群众进行检阅。
11月7日,是苏联的国庆节,但有谁知道俄罗斯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吗?
我就不知道。搜索了一下才知道,是6月12日。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发表主权宣言,宣布脱离苏联,主权独立。这一天便被俄罗斯定为国庆节。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这一天被定为公休日,但俄罗斯人在这一天并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政府也没有组织什么正式的庆祝仪式,更没有阅兵式。
显然,这一天,俄罗斯人的心情是苦涩并若有所失的,他们本能地意识到,失去苏联,令他们失去很多,有些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比如,眼下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就可谓是一场兄弟阋墙的“多余的战争”——在苏联的旗帜下,俄罗斯和乌克兰难道不曾经是和睦相处的兄弟吗?
作为苏联解体的后遗症,俄罗斯仍处于某种身份困惑或自我认同的迷惘之中:她声称自己叫俄罗斯,但又总是觉得自己是苏联。
当代俄罗斯是否定苏联的产物,不否定苏联,就没有当代俄罗斯,但否定了苏联,俄罗斯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光荣。
(顺便说一句,中国与俄罗斯的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战胜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投降倾向,克服了其片面抗战路线所导致的消极后果的结果。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的抗日武装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主力军。)
5月9日的红场阅兵式,具有华丽的外观和恢弘的气势,但也凸显了历史的尴尬,正如下面这张照片所彰显的那样——
前面的旗帜,是俄罗斯国旗,源于被十月革命推翻的临时政府的旗帜;
后面的旗帜,是苏军士兵在柏林战役中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英雄旗帜。
问题在于,当这面英雄旗帜在柏林上空的战火与硝烟中骄傲飘扬的时候,前面的旗帜已经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面有五星和镰刀锤子图案的红旗。
红场上的列宁墓,也被幕布和招贴画遮蔽的严严实实,似乎根本不存在。
但,难道不是列宁缔造的苏联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吗?
斯大林的肖像也不见踪影。
但,当年的苏军战士,不正是高呼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的口号同纳粹浴血奋战吗?当胜利来临时,斯大林不正是胜利的象征吗?
缺失了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阅兵式就缺失了灵魂,呈现了某种失忆症状。
公平地说,普京总统以极大的努力来缝合历史伤口,甚至力排众议,保留了苏联国歌的旋律做为俄罗斯国歌的旋律,但裂隙仍随处可见。
失去了社会主义,就失去了苏联,失去了苏联,不仅失去了统一和强大,也失去了真正坚实的、毋庸置疑的自信与光荣!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头条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