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涨背后是远大医药密集的创新进展等积极消息的释放,包括:脓毒症创新药STC3141的二期临床成功、创新核素偶联药物TLX591加入国际多中心三期申请获受理、诊断RDC产品TLX591-CDx完成三期患者全部入组并计划在年内递交上市、肝癌创新精准诊断RDC产品G
中美地缘政治高度不确定性的扰动背景下,远大医药近6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40%,无惧行业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大行中金在5月13日上调目标价20.0%至9.6港币,这是中金年内第三次上调远大医药的目标价。
大涨背后是远大医药密集的创新进展等积极消息的释放,包括:脓毒症创新药STC3141的二期临床成功、创新核素偶联药物TLX591加入国际多中心三期申请获受理、诊断RDC产品TLX591-CDx完成三期患者全部入组并计划在年内递交上市、肝癌创新精准诊断RDC产品GPN02006临床结果将亮相SNMMI大会,以及公司成都温江核药基地计划今年投入运营等等,这充分印证了公司厚积薄发的科技创新战略正在逐渐兑现,2025年公司创新药布局爆发正当时。
随着公司更多的创新药布局一一开花结果,公司的投资与成长逻辑已全面蜕变,凸显港股创新药龙头气势。
01 核药爆发:批量颠覆性大品种蓄势待发
核药板块,是远大医药创新药布局的最强尖兵之一。
公司首个商业化核药品种为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为全球唯一获批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的产品,2022-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额超过6000万港元、2亿港元和4.9亿港元,呈现了高速放量增长。
易甘泰®的增长潜力还远远未被释放,其未来不仅有望惠及国内每年36万新发的肝癌患者,并且有望进一步探索后线治疗的潜力(如肝癌术后辅助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等)。
易甘泰®只是“商业化先锋”,远大医药核药板块处于一个全面爆发的关键窗口,要探析公司的强劲布局,诺华便是一个很好的对标或参照例子。
2024年诺华核药两大商业化核心产品Pluvicto、Lutathera分别实现13.92亿美元(yoy+42%)、7.24亿美元(yoy+20%),整体板块收入超过20亿美元,而Jefferies更是给出了Pluvicto销售峰值将超过50亿美金的预测,另外Lutathera在2024年扩大适应症纳入了12岁及以上SSTR+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儿童患者,也即将步入10亿美元分子行列。
显然,无论是Pluvicto还是Lutathera都分别在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适应症中展现了强大市场扩张力,这一势头未有减弱迹象并且有着加速迹象。远大医药,目前在Pluvicto、Lutathera对应的PSMA靶点、SSTR靶点核药RDC上分别布局了对应的me-better管线TLX591和ITM-11,如今正在奔向关键临床里程碑。
TLX591是一款基于J591单抗的RDC药物,其通过抗体靶向PSMA,搭载治疗性放射性核素177Lu,精准输送至肿瘤部位。
相比诺华Pluvicto,TLX591在多个方面具备潜在me better的特质:1)更精准的靶向治疗: TLX591通过抗体特异性除了更精准外,药物在PSMA阳性肿瘤的穿透性和滞留时间更长,有望达到更好的疗效;2)给药依从性:相比市面上长达六周期、持续30周的放射性配体治疗方案,TLX591仅需间隔14天的双剂给药(总周期约1个月),大幅缩短治疗周期;3)安全性:TLX591通过肝脏代谢清除,有效避免了肾脏毒性,而且其大分子结构使其对唾液腺和泪腺的摄取率极低,减少口干症和干眼症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核药诊疗一体化的组合可以进一步发挥产品的效能。基于PSMA成像的优越性,TLX591-CDx是欧美最受医患青睐的诊断性核药,其基于放射性核素-小分子偶联技术的靶向PSMA(在90%以上的原发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表面过表达),可用于检测基于血清PSA水平升高的复发前列腺癌患者。2024年TLX591-CDx实现近5.17亿美元的销售额,并于2025Q1取得近1.51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5%。
目前Pluvicto尚未在国内上市,随着TLX591-CDx预计在年内递交NDA,远大医药TLX591-CDx将有望在Pluvicto上市后搭乘其放量的东风;同时,待未来TLX591顺利加入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其与TLX591-CDx有望为国内前列腺疾病患者带来更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并为远大医药实现前列腺癌的“诊疗一体化”。
ITM-11是一款无载体177Lu与生长抑素类似物结合的RDC,其同样是一款潜在me better产品。其具体优势包括:1)ITM-11采用无载体技术,更高的比活度和纯度,生产杂质少,可提升肿瘤靶向效率;2)ITM-11半衰期更长,其采用每8周一次间隔给药,具备更高的患者依从性;3)ITM-11的潜在安全性更高,在过往临床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SAE)。
药物有效性来看,ITM-11的全球三期临床COMPOSE研究显示:在侵袭性2/3级SSTR阳性的胃肠或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患者中,患者的mPFS高达34.5个月,且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与Lutathera非头对头数据比较下,ITM-11有望在整体的疗效(mPFS显著提升,Lutathera一线治疗在22个月左右)、安全性上成为同类最佳产品。
目前诺华Lutathera并未在国内上市,远大医药ITM-11国内三期临床在今年三月已经实现首例患者入组,其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商业化靶向SSTR的RDC产品,享受市场独占期。
多款创新核药的管线为远大医药未来增长赋予了稳健的确定性,同时核药的商业化供应背后必须有着强大的产业链保障,经过多年深耕,远大医药在核药领域已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监管资质等多个环节的全方位布局,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远大医药预计投入30亿的成都温江放射性药物全球研发及生产基地,将于今年投入运营,有望加速创新核药管线的落地,并进一步公司核药领域的领先地位。该基地是全球首个零辐射智能核药工厂,是目前国际范围内核素种类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工厂,未来将巩固远大医药全球核药研发中心网络的布局,其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至2026年陆续实现产品的FDA临床申报。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远大医药还公布了其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创新RDC产品GPN02006将于2025年SNMMI(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年会公布重磅临床结果。
GPN02006是一款基于放射性核素-抗体偶联技术的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的诊断型放射性药物。该产品早前临床研究数据展现了卓越的安全性和显像效能:所有受试者给药后均未报告任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安全耐受性表现优异;给药后30分钟即可实现高质量显像,充分满足肝细胞癌临床快速诊断需求。
本次其亮相SNMMI,不仅体现了GPN02006的潜力——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GPC-3靶点的HCC诊断类RDC产品,同时也标志着远大医药核药产业全球化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02 STC3141:全球脓毒症创新药FIC
远大医药自研创新药STC3141脓毒症临床结果一鸣惊人,让市场重新审视公司的创新实力。
脓毒症是全球市场公认最难攻克的适应症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且病理过程涉及感染、免疫反应、代谢紊乱等多重机制,难以通过单一靶点药物全面干预,这也让远大医药的STC3141价值凸显。
脓毒症领域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目前抗生素类、免疫调节剂等传统药物为主,21世纪以来仅有重组活化蛋白C获批治疗脓毒症(后因疗效不确切撤市)。但由于脓毒症是美国住院患者的第一大死因(死亡率高达35% ~54%),并且中国每年约有近250万脓毒症患者,市场空间广阔;据Wise Guy Reports数据,2024年全球脓毒症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为125.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3.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8%。
远大医药STC3141的治疗机制围绕脓毒症治疗的核心目标——维持免疫稳态,其活性成分是一种多阴离子分子,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体内循环组蛋白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STC3141能够通过中和细胞外游离组蛋白和中性粒细胞陷阱网(NETs),减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STC3141国内治疗脓毒症二期临床结果显示,高剂量治疗组在主要终点第7天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较基线变化的表现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同时次要终点趋势与主要终点一致,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尽管未披露具体数据,但从“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口径在脓毒症这样危重症适应症来说显然是大获成功。
另外,STC3141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可以在过往的早期临床中初见端倪,STC3141在多个临床中帮助患者脱离呼吸机、脱离升压药和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有效性指标方面均体现了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底NIH公示的STC3141一期临床研究,在26名SOFA评分≥2的脓毒症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有18名(69.2%)完成了ICU第8天的完整治疗方案,其余8名患者有4名提前出院、1名过早出ICU、1名SAE、1名需要其他治疗和1名死亡,这彰显了STC3141在患者中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STC3141在国内二期临床明确了初步成药性的背景下,成为全球脓毒症潜在First in class药物候选毋庸置疑,若未来远大医药顺利申请STC3141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该产品的开发也有望进一步提速,并早日惠及广大脓毒症患者。
而更大的悬念,在于STC3141对外授权的价值判断。
由于脓毒症验证性创新临床管线稀缺,并且欧美住院患者用药花费不菲,巨额BD是可以预期的。从过往可参考的案例看,脓毒症药物开发商AM-Pharma的重组人碱性磷酸酶ilofotase alfa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适应症曾经未达到二期临床终点的背景下,仍基于对肾功能显著、渐进和持续改善潜力被协和麒麟看中,后2021年协和麒麟以2000万欧元首付+3000万欧元及1.95亿欧元监管里程碑费用买下日本开发权益。
远大医药STC3141作为疗效、安全性已被验证并且拥有部分海外人群临床数据的FIC药物,拿下总额巨大的BD,想必市场不会感到意外。
除了STC3141之外,远大医药还布局了一款脓毒症新药APAD,通过拮抗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PAMPs),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活化,阻断脓毒症早期炎症风暴的启动,据介绍APAD与STC3141存在协同作用。
03 逻辑体系转变
随着多年创新药的布局在2025年开始爆发,远大医药显然形成一套全新成长性逻辑。
首先是各个创新药板块未来两年有一大批产品将迎来商业化放量,这些产品的体量将至少“再造一个”远大医药:
(图源:远大医药2024年年报)
1)核药领域除了易甘泰®(预计未来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过50亿人民币)之外,公司诊断性核药TLX591-CDx国内三期临床完成全部患者入组并将于年内递交国内NDA申请、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产品TLX250-CDx国内III期已完成首例入组、治疗性核药ITM-11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国内完成首例入组,以及治疗性核药TLX591加入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获受理,未来这些后期产品预计至少能贡献30亿人民币的收入(核心为治疗性核药),这还没有考虑后续其他早期管线。
2)眼药方面,目前公司干眼症FIC产品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OC-01已经商业化,鉴于目前干眼症常规药物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药物在2023年均突破10亿规模,OC-01未来市场潜力亦值得期待;同时公司两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滴眼液GPN01768和白内障术后抗炎滴眼液GPN00833均处于商业化冲刺阶段,两者销售峰值均有望冲刺10亿人民币的规模。
3)吸入制剂方面公司拥有国内针对过敏性鼻炎的轻、中、重症全方位布局,目前包括已上市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冲击商业化阶段的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以及处于新药上市审核阶段的Ryaltris创新复方鼻喷剂,尽管前三款是仿制药,但具备良好的竞争格局和一定剂型壁垒,能够贡献可观的现金流,另外Ryaltris作为起效迅速并能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的创新药物,重磅产品潜质凸显,保守预计公司吸入制剂产品组合未来至少可贡献25-30亿人民币收入。
仅统计上述三大创新板块,未来就有望为远大贡献超过130亿人民币的营收,考虑到创新药的净利率高于传统品种,保守以20%净利率测算,将创造近30亿人民币的净利润,相当于再造一个远大医药。
这只是远大医药向全球展示其真正内核实力的开始,如今随着脓毒症FIC管线STC3141验证性临床的开花结果,以及创新眼药、核药板块管线的产学研转化和自主开发,迅速打开了市场对公司在海外市场发展的想象空间,其中最大的预期要属STC3141海外授权的推进。
再从估值重估的角度而言,公司作为股息率高达5-6%的业绩稳健增长的医药龙头,目前远大医药从估值体系并未反应或计价上述两大逻辑的价值,或许如今的起点,仅仅只是一个市场价值发现的起点。
结语:远大医药2025年创新药里程碑的密集井喷,不仅得益于公司过去多年的前瞻性创新布局,还得益于公司坚定转型创新的卓越执行力,以及打造国际化差异竞争力的不懈坚持。
如今远大医药在核药、呼吸及危重症和眼药领域等前沿板块的持续创新兑现,恰恰是公司厚积薄发的正向反馈,而股价的不断新高,是市场给予公司坚定创新最直白的肯定。
远大医药的价值发现之路,才刚刚启程。
来源:冠军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