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走上讲台时,我看到有人把课本垒成城墙躲在后面打瞌睡,有人对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发呆,还有人偷偷在草稿本上画游戏角色。这让我想起上周家访时,一位母亲红着眼眶说:"孩子每天锁在房间里说是写作业,可凌晨三点我竟发现他在被窝里看游戏直播。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走上讲台时,我看到有人把课本垒成城墙躲在后面打瞌睡,有人对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发呆,还有人偷偷在草稿本上画游戏角色。这让我想起上周家访时,一位母亲红着眼眶说:"孩子每天锁在房间里说是写作业,可凌晨三点我竟发现他在被窝里看游戏直播。
校长演讲
"究竟是什么,让本该闪耀着求知光芒的眼睛,渐渐蒙上了厌倦的阴霾?
一、当学习变成"精神搬砖"
大家是否注意过建筑工地的场景?工人机械地重复砌砖动作,眼神逐渐麻木。现在很多同学的学习状态,就像在知识的工地上搬砖:数学课上刚抄完第15道同类型练习题,语文课又收到8页古文翻译作业,晚自习还要在5套试卷间疲于奔命。某机构调查显示,初中生日均写作业3.8小时,相当于每年多上120天学。
上周五班委收作业时,小林的练习册上赫然写着:"第3次抄写《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此处省略300字,反正每次都一样)"。这种机械重复,就像让美食家天天吃压缩饼干,再诱人的知识珍馐也会变成反胃的蜡块。
二、知识森林变成了标本陈列馆
记得去年带大家春游,生物老师指着一片苔藓说:"这是最古老的陆地植物,它们的孢子能在太空存活。"当时十几个同学立即蹲下观察,有人甚至掏出显微镜。可回到课堂,当同样的知识变成"苔藓植物特征:1.无根茎叶分化;2.用孢子繁殖..."的考点时,那些发亮的眼睛瞬间黯淡了。
现在的教育常常像在制作标本:把李白纵酒狂歌的豪情压平成"浪漫主义诗人",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顿悟切割成"F=ma公式"。有个同学在周记里写道:"我在实验室调配出彩虹溶液时觉得自己像炼金术士,可老师非要我写出二十字实验结论,还要求必须用'溶液分层'这个词。"
老师演讲
三、单一赛道上拥挤的"分数角马"
非洲角马迁徙时只会埋头狂奔,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渡河。现在很多同学就像迁徙的角马,被"分数"这支无形皮鞭驱赶着奔跑。月考排名、重点高中升学率、名校录取线......这些数字像滚烫的烙印,把"为什么要学习"的思考烧灼成焦黑的疮疤。
初三的小张在心理咨询室哭着说:"我钢琴过了十级,会做3D建模,可妈妈撕了我的航模社团申请表,说这些在升学系统里都是'无用技能'。"这让我想起苏轼在千年前就说过:"论必作,作必成,成必中绳墨",可如果教育只剩"绳墨",谁还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
四、重启学习的"星辰大海模式"
但总有人在死记硬背的荒漠里浇灌出绿洲:初二(5)班把《水浒传》改编成校园霸凌主题剧,让教导主任都潸然泪下;科技创新小组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最佳投篮抛物线,现在成了校篮球队的"军师";还有同学发现食堂泔水桶的倾倒规律,用统计学帮学校减少40%的食物浪费。
同学们,真正的学习应该像16岁的伽利略观察吊灯摆动发现等时性,像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的诗意较量。试着把英语单词编成Rap唱进网易云,用化学方程式设计密室逃脱游戏,让历史事件成为你剧本杀的背景设定。当知识不再是试卷上的标准答案,而是你改造世界的魔法石,你会发现:原来三角函数能用来计算偶像演唱会的最佳座位,古诗文里藏着打造爆款游戏的叙事密码。
老师演讲
结语:找回被偷走的求知欲
在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考古学家发现唐代学童的作业本,边角画着歪歪扭扭的小马驹,旁边批注着先生的红字:"字如蟹爬,然解经有新意。"你看,连古人都知道,在规训与灵性间保持平衡。
让我们撕掉贴在课桌上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先在本子第一页写下:"我想知道......"可能是"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也可能是"怎样才能让爸爸的手机不再刷短视频"。从今天开始,每节课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每周去图书馆触碰一本"无用之书",每月做个让知识"活过来"的疯狂实验。
请记住:厌学的本质,是对标准化成长的温柔反抗。而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熄灭这簇反抗的火苗,而是把它引向照亮未来的火炬。当你觉得学习变成枷锁时,别忘了——你才是知识宫殿的主人,我们老师,永远是你寻找真理之旅的同行者。
谢谢大家!
来源:阳光绿色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