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此次印巴冲突中首次用于实战的“布拉莫斯”导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8:23 1

摘要:在近期爆发的印巴冲突中,印度军方首次使用了“布拉莫斯”导弹,本文主要围绕本次冲突中“布拉莫斯”导弹的使用情况以及“布拉莫斯”概况与发展历程、主要性能与特点和发展与改进进行介绍。

摘要:在近期爆发的印巴冲突中,印度军方首次使用了“布拉莫斯”导弹,本文主要围绕本次冲突中“布拉莫斯”导弹的使用情况以及“布拉莫斯”概况与发展历程、主要性能与特点和发展与改进进行介绍。

关键词:印巴冲突,“布拉莫斯”导弹,先进导弹与智能弹药

“布拉莫斯”导弹

2025年5月7日凌晨,作为对同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的回应,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名为“辛杜尔”的军事打击行动。随后,巴基斯坦方面出于自卫目的,开始对印军进行反击。截至目前,本轮印巴冲突已持续数日,且双方都动用了不少精确对面打击武器,其中有些装备还是首次用于实战,这当中包括了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

本次冲突中“布拉莫斯”导弹的使用情况

掉落到巴基斯坦境内的“布拉莫斯”导弹残骸

在本次印巴冲突首日,印度就对巴基斯坦境内陆上目标发射了“布拉莫斯”导弹,而随后在巴基斯坦境内发现的“布拉莫斯”导弹助推段残骸,也证实了这一点。之后,印度又接连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了多枚“布拉莫斯”导弹,尤其是在当地时间5月10日这天,印度朝巴基斯坦境内发射了至少100枚“布拉莫斯”导弹。据悉,在这些导弹中,飞向巴基斯坦首都的大部分导弹都被巴基斯坦的防空武器拦截,其中有大量“布拉莫斯”导弹被巴基斯坦以电子干扰的方式干扰了其卫星制导系统和雷达制导系统,从而导致导弹丢失了既定的飞行航路和目标并发生了偏航,甚至有些“布拉莫斯”导弹因此飞往阿富汗方向。然而,仍有数十枚“布拉莫斯”导弹命中了防空火力配置比较稀疏的巴基斯坦南部和中部的目标,包括拉菲奎空军基地。

“布拉莫斯”导弹的概况与发展历程

位于印度海得拉巴的“布拉莫斯”导弹总装生产线

“布拉莫斯”导弹是印度和俄罗斯在俄制出口型“宝石”(P-800)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具备多平台使用能力的超音速多用途对面攻击巡航导弹,其既可用于反舰作战,也可以用于对陆攻击。1998年2月12日,印度国防与发展组织与俄罗斯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在印度合资成立了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该公司用于专门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布拉莫斯”导弹。

表1

据悉,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总部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由设计中心和航空航天知识中心组成,而在印度的海得拉巴、特里凡得琅、那格浦尔、瓦多达拉、皮拉尼等地都设立有该公司用于生产、集成和测试“布拉莫斯”导弹的工厂。其中,位于海得拉巴的工厂主要负责“布拉莫斯”导弹的总装与质量控制,位于瓦多达拉的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布拉莫斯”导弹的复合材料弹体和储运发射筒。同时,印度还在勒克瑙新建了一个新的工厂用于负责生产“布拉莫斯”导弹的改进型“布拉莫斯”NG导弹,该工厂据悉可年产80~100枚导弹,预计2026年开始投产。此外,包括印度国防与发展组织在内的多家印度国营和私营单位企业,都参与了“布拉莫斯”导弹相关的开发与生产工作中(具体情况见上表1)。

“布拉莫斯”导弹具备多平台使用能力

1999年,作为“布拉莫斯”导弹系列基本型的海基舰射型“布拉莫斯”导弹(也称:“布拉莫斯”N1导弹)开始研制,并在随后陆续发展出了陆基型(包括:“布拉莫斯”Block 1导弹、“布拉莫斯”Block 2导弹、“布拉莫斯”Block 3导弹)、空射型(“布拉莫斯”A导弹)、海基潜射型等多个型号(具体情况可见下表2)。

表2

“布拉莫斯”导弹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布拉莫斯”导弹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布拉莫斯”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和头部进气口,整枚导弹主要由整流罩、主/被动雷达导引头、控制系统、战斗部、燃料舱、控制装置、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助推器等部分组成。“布拉莫斯”导弹弹长8.5米,弹径670毫米(海基型/陆基型)/648毫米(空射型),弹重3吨(海基型/陆基型)/2.55吨(空射型),搭载有一个300公斤(海基型/陆基型)/200公斤(空射型)重的半穿甲高爆战斗部,采用的引信为延时触发引信。

“布拉莫斯”导弹的飞行弹道示意图

“布拉莫斯”导弹在发射后初始段,可通过固体火箭助推器加速飞行至2马赫。随后的巡航飞行阶段由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此时导弹的离地飞行高度为14公里,飞行速度为2.2马赫。在飞行末段,导弹将实施大角度超音速俯冲飞行,飞行速度可进一步提高至2.8马赫。射程方面,“布拉莫斯”导弹在采用全程低空弹道飞行时的最大射程为120公里,采用高低结合弹道飞行时的最大射程为300公里。

“布拉莫斯”导弹所使用的俄制雷达导引头

“布拉莫斯”导弹具备射后不管、复杂航路规划和多点机动能力,对目标的命中精度(CEP)为1~5米。该导弹初期生产批次,采用“惯性中段制导+雷达末制导”的复合制导体制和X波段雷达导引头。后期批次为了能更好对付陆上目标,在导弹的飞行中段,加入卫星(GPS/格洛纳斯)制导体制,并使用了新的Ka波段雷达导引头和制导算法。据悉,“布拉莫斯”导弹目前的雷达导引头主要由俄罗斯中央研究院等俄罗斯军工企业联合研制,并由俄罗斯格拉尼特-电子公司生产,这种雷达导引头是一种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拥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工作模式,其重量为85公斤,探测角为±45°,从接通电源到准备工作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主动模式下对目标的探测距离大于50公里,其中,对大型舰艇类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75公里。

“布拉莫斯”导弹的发展与改进

印度Data Patterns公司生产的X波段雷达导引头

目前,印度一方面在努力提高“布拉莫斯”导弹的国产化水平,如印度已经开始为“布拉莫斯”导弹测试由印度Data Patterns公司生产的新一代X波段雷达导引头,这种导引头依然是一种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但具备雷达成像和电子对抗能力,其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20公里。同时,印度还计划在今后为“布拉莫斯”导弹匹配印度国产的被动红外末制导导引头。

“布拉莫斯”NG导弹的缩比模型

“布拉莫斯”II导弹的缩比模型

此外,印度还在积极推进“布拉莫斯”导弹的后续改进工作。目前,已经规划发展的“布拉莫斯”导弹改进型号包括“布拉莫斯”ER导弹、“布拉莫斯”NG导弹以及“布拉莫斯”II导弹。其中,“布拉莫斯”ER导弹为“布拉莫斯”导弹的增程型号,高低弹道结合下的最大射程可提升至500公里左右,最大飞行速度提升至3马赫,目前已进行过相应的试射;“布拉莫斯”NG导弹为“布拉莫斯”导弹的缩小型,可携带一个200~300公斤重的半穿甲高爆战斗部,相比“布拉莫斯”导弹,“布拉莫斯”NG导弹的弹长缩短至6米,弹径减少到500毫米,弹重减少到1.5吨,以适应米格-29K战斗机以及潜艇鱼雷管的发射需要,同时,尺寸缩小后,“布拉莫斯”NG导弹的RCS特征也进一步缩小,最大飞行速度也进一步提高至3.5马赫的水平;“布拉莫斯”II导弹则是全新一代的“布拉莫斯”导弹,采用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提高至6马赫,但射程却保持在了300公里的水平。

-END-▲别忘了关注我们~

HILANZA轮胎级鞋底,硬质大底非常抗造,几乎按压不动!抗造指数拉满:铁锤砸不扁/美工刀划不破/越野车碾不垮!轻松应付各种路面地形,结实耐造全方位护脚。

重量比同类型鞋子更轻,单只仅重316g,山间纵跃毫无拖累感,这是因为它的中底采用航天缓震科技,实测徒步8小时足弓不酸,脚掌不麻。

来源:军武速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