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云霄遇上恭王府:一场关于坚守初心的微妙共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8:05 1

摘要:恭王府怡神所(又名大戏楼),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曾是恭亲王及其亲友观赏戏曲的场所。这座建筑面积达685平方米的戏楼,以其典雅的古风韵味和高大宏伟的建筑形态,展现出非凡气势与独特魅力。

立体玫瑰连身裙、黑色披风罩衫均来自 Buerlangma

4月的北京,春意正浓。李云霄站在恭王府大戏楼内,一袭红衣与朱漆廊柱相映,仿佛从水墨画中走出的伶人。

十二花卉折扇

安善堂 “千里江山”重工珠绣扇

恭王府怡神所(又名大戏楼),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曾是恭亲王及其亲友观赏戏曲的场所。这座建筑面积达685平方米的戏楼,以其典雅的古风韵味和高大宏伟的建筑形态,展现出非凡气势与独特魅力。

戏楼结构设计精妙绝伦,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布局,不仅外观美观大气,更在内部空间营造出卓越的音响效果。在这里,无需扩音设备,演员们仅凭自身本色发音,便能让每个音符、每句唱词清晰地传遍整个戏楼,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棚顶宫灯高悬,地下青砖铺就,八仙桌与太师椅放置井然有序;戏台上方,一块金字黑匾高悬,上书“赏心乐事”4个篆体字。雕梁画栋就这样在镜头下流转,无声诉说着百年前的繁华;浅棕色的木棂、满绘的缠枝紫藤、暗蓝色的丝布罩饰,所有的一切都和谐得像一场梦。

曾几何时,戏曲名角云集于此,相继登台献艺。传说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大戏楼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利用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的演唱。“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大概就是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吧。”李云霄轻声说。

V 领亮片长裙、蕾丝透视内搭长裙均来自 Junyang

紫藤缠花团扇

这是她第一次踏入这座清代王府,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恍惚。这里的非遗传承与她的职业形成了微妙共振,彩绘上的纹理则像极了越剧的水袖,一褶一褶藏着动人的故事。

恭王府内有一块“镇府之宝”——藏在秘云洞深处的康熙御笔“福”字碑。“福”字正上方钤刻有“康熙御笔之宝”。

整个“福”字,笔意纵横,圆润中透着古朴、苍劲,是康熙帝难得一见的大幅榜书。康熙为什么书写这样一个“福”字?民间传说,他是为病重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祈福而写。有民俗专家解读说,此“福”左边似“子”似“才”;右边似“寿”,“寿”字上部似“多”,下部似“田”,综合起来表达着“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吉祥寓意。

光阴流转,“福文化”早已巧妙而细密地镌刻于恭王府博物馆的每一寸肌理: 多福轩的福寿匾额,大戏楼、安善堂等建筑梁枋上的蝙蝠彩画,蝠池、蝠厅等蝙蝠造型的建筑,乃至游廊间随处可见的蝙蝠装饰,皆巧妙地借“蝠”代“福”,暗藏着中式生活美学中的隐喻智慧。

当代语境下,“福文化”更发新枝。为庆贺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而启幕的“恭王府·安善堂”传统生活美学馆,以“四季万福”重构时空——一进门,地面投射“心、时、言、行、地、成”六字光斑,诠释“善行积福”的生活哲思。春、夏、秋、冬四季与二十四节气生活场景在展厅中巧妙融合,春有岁朝清贡的雅致,夏蕴听雨品茗的闲适,秋藏赏月抚琴的幽情,冬纳万象更新、生生不息的期许,将传统生存智慧升华为诗意栖居之道,真正把“生存”过成“生活”。

2024年9月,法国巴黎瓦格拉姆大厅的T台光影如星河倾泻。一件件缀满螺钿的礼服裙摆闪烁,漾起园林池影里的波光。“天下第一福”“福庆有余”“海墁天花”“西府海棠”等恭王府博物馆的代表性历史文化元素,在中国传统色彩和刺绣、螺钿、云锦等传统非遗工艺中绽放,成为“2024巴黎·恭王府服饰秀”华服中最核心的注脚。以非遗为针、历史为线,绣出中式传统生活美学的当代叙事。

2024巴黎·恭王府服饰秀

“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文化(1780-2024)”展览

同年11月,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展厅穹顶垂落的“王府绿”绸幔,似恭王府的碧绿琉璃瓦在热带雨林中投下的剪影。策展人将展览分为四章,在“王府风雅”章节中,中国台湾省设计师王陈彩霞的10件“拾·见”系列小外套,以十色复刻传统女性的温婉;祁天做的小物件也散落其间,洒金折扇半开半合,蝶翅掠过梅花盘,莲叶镜里浮着鸳鸯影,金钿匣六面中有五面都镶嵌着独特的元素。

在“金色服装”章节中,展现的是恭博与劳伦斯·许合作推出的联名系列服装作品。设计师挖掘了恭王府中的建筑、园林、彩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将恭王府博物馆传承的“精雅生活”置于当代时装的廓形之中,创造出一个融合过去与现在、传统与时尚、历史与未来的新型审美范式。

“生活方式是一种最好的古今黏合剂。在日常的点滴之中,流淌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瞬间。”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说。当“恭王府服饰秀”两度扬帆出海、“王府风雅”在狮城绽放,关于“历史如何与时尚共舞”的答案呼之欲出——传统从未褪色,它只待被重新解读。

王府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在于实体,更在于数字维度的延展。扫描“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二维码,整座府邸化作泼墨山水长卷——古松苍劲,庭院深深,展台如玉,文物静立其间。瓶身通体碧绿的“翡翠苍龙教子纹盖瓶”,苍龙盘旋于瓶身,龙须飘逸,龙爪遒劲有力。

“清白玉鸟形对盒”、康熙年制的“郎窑红荸荠瓶”、唐韩干《照夜白图》、宋徽宗《五色鹦鹉图》、怀素《苦荀帖》、米芾行书诗卷、晋陆机《平复帖》等一批珍贵恭王府旧藏共现于水墨线描风格的恭王府府邸和花园线上原址,让观众随时随地都可穿越时空,走进让文物重获新生的数字空间,大饱眼福。

而在未来,恭王府博物馆还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原”已经消失的水法楼,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当年室内造景形成的“亭台楼阁”;建于清晚期、现存仍在使用的清代室内戏楼——恭王府怡神所,也拟借数字技术,以期实现当代昆班与当年名伶同台竞演、古今和鸣的梨园盛景。

历经两个世纪的恭王府,其蕴含的中式生活美学根系已不再囿于朱门之内——而是蔓延至巴黎T台、狮城展厅、澳门绣坊,乃至拉脱维亚的里加书房。“所谓传统,不是封存的标本,而是生活的余温。”恭王府博物馆,终将以包容之姿,让东方精雅风华在古今交汇处,生生不息。

粉色刺绣薄纱罩衫 M essential

鹅黄色鱼尾长裙 Lanvin

裸色钻石高跟鞋 Jimmy Choo

作为在越剧舞台上绽放出无限光彩的演员,李云霄同样有着这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知,她以自己对越剧艺术的坚守与创新,不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当传统在日常生活中绽放,在动态中继承、实践、创新,便能更持久地显现出文化的魅力。

传统程式与现代叙事的碰撞,讲究分寸。“戏曲不能困在博物馆里,却也不能被掀翻和颠覆”,传统是根,现代是枝叶,根扎得深,树才能活。

孟夏紫藤连衣裙

恭王府博物馆 &Laurence Xu 高定系列

“每一代戏曲人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作品,都是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李云霄看来,现在的观众虽然可能不会为“老古董”买单,但一部戏若丢了魂,也就成了空壳,所以首先要把“核”立住,“其次,年轻演员在创作时,可以积极融入一些当下最受欢迎、最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元素,尤其是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三观、精神思想的元素,这样或许才能更多引起现代观众的一些共鸣。”

李云霄和我们分享道:“传统文化往往是在时间的沉淀下诞生的,而越剧这个行业更是要跳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让内心沉下来。但同时,你的表演和思想内核又要跟上现代人的价值体系,否则你无法演绎出现代人喜欢的、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作品。”璀璨的戏台上,她既是传统的传承人,也是现代的拓荒者。

如今,当李云霄身着一袭红衣与朱漆廊柱相映,这场关于传统文化的交流也绽放出新的光彩。

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不仅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存土壤,更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融入生活、传承未来的更多可能,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事业中,共同守护这份文化瑰宝,让非遗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永恒纽带。

Q:越剧是非遗之一,而恭王府博物馆一直以来也致力于非遗的传承。生活中的你,还对哪些非遗感兴趣?

A:我觉得非遗既是旧时代的时尚,也是当下的回响。我曾经学习过一点书法,虽然只是皮毛,但我对这门艺术充满了敬畏;我也很喜欢茶道,泡茶饮茶的过程很安静、很放松,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绪和状态;还有一些非遗的手工制品也让我非常感兴趣,有机会的时候我都会去了解和体验。

Q:在你看来,这些传统文化修养会如何反哺你的舞台创作?

A:我从来没有功利地觉得是因为这些对我的表演有帮助而去涉猎,相反,我是在从事越剧表演之后,对传统文化更加有了兴趣。传统文化之间不管是什么门类都是相通的。因为这个契机,涉猎其他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我的舞台表演有所帮助,更是对我自己由内而外的滋养。

Q:当下“国风热”正甚,不少人想要投身传统行业,比如,去学习越剧。作为一名越剧演员,你有哪些建议吗?

A:作为自己成长之路的一点分享的话,如果想要进入传统文化行业,无论是否学习越剧,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有热情就别犹豫”,传统文化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慢慢品味的,如果喜欢,先选择迈开第一步,去接触。只有愿意触碰、愿意了解,才会知道这是不是你真正热爱并想要为之付出的事业。

来源:时尚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