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阳光诺和收购朗研具备高度的业务协同性,一方面,公司能够实现自主研发产品的孵化和实施,充分发挥阳光诺和的研发优势和朗研生命的生产销售优势,促进阳光诺和研发品种落地以及朗研生命产能释放,形成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公司将拓展其医药工业板块的业务范围,以实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14日阳光诺和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进行路演,中银证券、信达证券、华安证券、国海证券、招商证券、方正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太平洋证券、开源证券、国盛证券、东吴人寿资管、光大证券、jpmamc、上海汇利资产、博儒资本、太平资产、滦海资本、安信基金、融通基金、弘毅远方、光证资管、万家基金、东方证券、永赢基金、财通资管、申万菱信基金、浦银安盛基金、海富通、沣谊投资、长信基金、昌科金、弥远投资、国信资管、华福证券、银河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华泰柏瑞、易正朗、惠理基金、诺德基金、华宝基金、平安资管、光大保德信基金、鑫元基金、长江证券、惠升基金、广发证券、国信证券、银华基金、睿扬基金、国联民生证券、巨能资本、重阳投资、高盛资产、中邮证券、兴业证券、中金公司、浙商证券、中泰证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问阳光诺和收购朗研的业务协同性体现在哪里?
答:阳光诺和收购朗研具备高度的业务协同性,一方面,公司能够实现自主研发产品的孵化和实施,充分发挥阳光诺和的研发优势和朗研生命的生产销售优势,促进阳光诺和研发品种落地以及朗研生命产能释放,形成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公司将拓展其医药工业板块的业务范围,以实现“CRO+医药工业”的战略布局。未来,医药工业板块预期将贡献稳定的收入流,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此外,它还将为新品种的研发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问:公司收购朗研对助力创新研发有何意义?
答:公司对朗研的收购将显著加速阳光诺和向创新药物领域的转型进程。这一转型并非是零星的、随机的项目尝试,而是以多肽药物研发为核心,进行系统化、持续性的拓展。这预示着阳光诺和每年有望推出多个基于该平台的新产品或新项目。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前期将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收购朗研一旦成功,将为阳光诺和带来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和利润,减轻收入的波动性。度过初期的适应期后,随着阳光诺和产品线的逐步完善,无论是通过内部孵化还是通过授权合作等多元化方式,都将实现现金流的良性循环。这将使公司能够投入更多资金于早期研发,为打造世界级药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如何理解公司致力于构建的“创新研发综合体”模式?
答:公司正在打造的“创新研发综合体”不仅包括了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等传统研发服务,还扩展到了管线培育和新质产业链,构建了一个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生态闭环。在当前医药行业创新药出海项目数量与金额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这种模式,阳光诺和不仅能够为医药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还能加速创新药的产业化进程,提升药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阳光诺和的业务生态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为医药创新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范例。阳光诺和的创新研发综合体模式实现了从药物发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覆盖,当前在研产品涵盖自免、疼痛管理、心内、中枢神经、肿瘤、代谢、呼吸等众多领域,综合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市场潜力。这种模式在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有望为整个医药行业的创新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从而进一步助力推动中国医药研发向更高水平迈进。
问:介绍一下公司与华为的合作情况?
答:公司前期已建立了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CADD)技术的 iCVETideTM多肽新药发现平台,专注深入挖掘多肽及类肽创新药,掌握了多肽偶联药物(PDC)的靶向多肽序列、连接子类别以及连接位点等关键技术,实现较高难度的多肽类分子与靶蛋白模拟对接和虚拟筛选的大规模化合物库,并开展多肽分子与靶蛋白的精确动力学模拟,成功推进了数条创新药管线进入临床研究。公司通过此次战略合作,进一步整合 iCVETideTM在 分子发现与优化方面的能力,将 AIDD与 CADD药物发现及开发技术深度融合,加速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实现公司智能化研发体系的全面升级。双方将以华为盘古大模型为坚实的技术基石,携手探索大模型技术在多肽创新药研发领域的全新应用高度,并致力于构建多肽领域的大模型生态体系。本次合作将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公司具备全方位服务于医药行业创新药研发的能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契合。
问:近几年看到公司在创新转型、业务拓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多肽创新药已经有不错的成果,比如本次公告拟收购朗研生命,可以请公司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总结一下公司目前的战略规划以及未来展望吗?
答: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医药行业所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 “创新”能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在 CRO服务方面,还是在自主研发方面,公司近几年都在做创新转型和努力,目前来看已经有所成效。首先在 CRO服务方面,公司专注于临床前及临床一体化研发服务,在复杂制剂等高端仿制药和改良型新药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同时在临床及生物分析板块,创新药临床服务的占比逐年提升,涵盖的分子领域也从传统小分子向新兴领域拓展,例如小分子靶向抑制剂、多肽类、ADC、PDC等。其次在自主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立 项了 400多项产品储备,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在研产品主要应用在镇痛、肾病与透析、肿瘤辅助、心脑血管、抗菌用药等适应症领域,并有多个创新药在研项目在国内无相同产品上市,竞争格局良好,极具市场价值。后续随着这些药品上市,将为公司拓展更多临床应用场景提供可能性。例如在多肽领域,公司目前已有 3个适应症管线 进入临床,其中“STC007注射液”目前具有手术镇痛和尿毒症瘙痒两个适应症都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STC008注射液”也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主要适应症为治疗晚期实体瘤相关的肿瘤恶液质,其他管线在临床前研究不同阶段,进展顺利。此次拟收购朗研也是出于加强公司“研发服务+管线 培育+新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创新研发综合体建设,助力加速阳光诺和向创新药领域转型和创新产品生产落地。
问:公司在药物研发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立足当下,一方面行业经历了一些变化,另一方面公司也提出要创新转型以及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那么未来怎么去融合传统药物研发服务业务与创新战略,对 CRO业务定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受集采政策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整体研发需求出现了一定波动。然而,公司凭借“临床前+临床”一体化服务模式,依托丰富的项目经验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凭借该模式,公司成功赢得客户高度认可,推动市场订单稳定增长。同时,我们关注到国内药企客户的开发服务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会基于客户的特点做客户画像的分析,随着集采和行业变化的影响,各类客户也会根据本身的营收和利润情况,由单纯的仿制药布局转型到布局更多 2类、3类产品甚至 1类创新药上,2类、3类产品相对来说成药性更高、整个临床的投入也相对可控、周期比创新药来说相对短一些,客户在研发投入上更加积极。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主动开展与各类型药企的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因此,未来公司在推进自主研发产品的同时,仍将继续深耕传统药物研发领域,但在服务和合作的选择上,将更加积极地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品种和领域的选择上,也将更加侧重于新兴的、创新的方向。所以公司的 CRO业务和创新战略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问:在多肽创新药方面,STC007目前的研发进度如 何?STC008的研发进度如何?
答:在多肽创新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 STC007项目以 kappa阿片受体(KOR)为靶点,主要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及成人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至重度瘙痒。该项目针对术后疼痛以及成人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瘙痒的 2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STC008项目为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激动剂,通过激活 GHSR受体介导胃肠动力,实现增加体重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肿瘤恶液质,该项目处于1期临床试验阶段。
问:AI技术创新对公司多肽药物研发的助益主要会体现在什么方面?
答:公司建立了 iCVETide多肽新药发现技术平台,专注 深入挖掘类肽创新药,掌握多肽偶联 PDC药物的靶向多肽序列、连接子类别以及连接位点等关键技术,实现较高难度的多肽类分子与靶蛋白模拟对接的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CADD与大规模化合物库的计算机虚拟筛选,并开展多肽分子与靶蛋白的精确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对接实验。在推进创新药物研发进程中,公司积极寻求技术突破,与华为云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联合打造基于盘古大模型的 AI多肽分子发现平台,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智能化研发体系迎来全面革新。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AIDD)技术,充分发挥 iCVETideTM在分子发现及优化领域的核心优势,搭建起涵盖亲和力模型、条件生成模型、力场模型等在内的智能模型体系,该体系依托庞大的多肽类肽数据库,能够显著增强分子发现与优化效能,为多肽药物设计筑牢精准理论根基,有效推动创新药物研发进程,加快多肽创新药物的研发应用步伐。具体而言,公司通过整合内部丰富的管线数据资源与外部公开科研数据,搭建起大规模药物管线数据库。同时,携手专业 AI技术企业,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开发 AI药物研发平台。该平台具备强大的全流程药物研发支持能力:在靶点筛选环节,可深度剖析海量生物数据,精准定位潜在药物靶点结合位点;在分子设计阶段,能够快速生成并优化药物分子结构;分子筛选过程中,借助多种 AI模型预测分子成药性关键指标,以虚拟筛选方式大幅缩短先导分子发现周期;在临床试验模拟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模拟不同人群的药物反应,从而实现研发周期的显著缩短与研发成本的有效降低。
问:本次拟收购朗研生命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布局和考虑,若收购完成后,朗研生命在公司整体中的定位如何?
答:本次拟收购朗研生命是完全基于公司整体战略布局需要的考虑。一方面,公司能够实现自主研发产品的孵化和实施,充分发挥阳光诺和的研发优势和朗研生命的生产销售优势,促进阳光诺和研发品种落地以及朗研生命高端产能释放,形成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公司将增加医药工业板块业务,未来,医药工业板块将成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若朗研生命加入阳光诺和后,将融入阳光诺和的创新范式,作为促进整体自主研发产品加快落地的助力。 阳光诺和将作为“创新研发综合体”来整合创新资源(创 新发现、CMC、检测、临床等),朗研生命作为生产以及价值兑现平台可以与这一综合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阳光诺和主营业务:创新药开发,仿制药开发及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发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
阳光诺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31亿元,同比下降8.49%;归母净利润2957.86万元,同比下降59.34%;扣非净利润2020.48万元,同比下降69.67%;负债率51.76%,投资收益69.76万元,财务费用236.35万元,毛利率46.57%。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4.75。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7596.7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