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30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就有3名村医,这充分彰显村医的价值和贡献,也凸显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30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就有3名村医,这充分彰显村医的价值和贡献,也凸显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乡村医生队伍面临严峻的代际衔接困境。一方面,老一辈乡村医生大多是从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干着“公家”的活儿,但又不是“公家”的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干不动了;另一方面,青年从业者受限于职业发展天花板低、薪酬激励不足等因素,职业归属感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结构性断层直接导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化,群众信任度下降,进而催生“小病进县城、大病跑省城”的就医惯性,增加了群众就医成本。
让群众看病多一些便利、少一些负担,就必须加强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在政策保障方面,从制度层面提升村医岗位的吸引力与稳定性,明确村医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身份定位,将其纳入统一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与工作强度、责任风险相匹配的薪酬体系和多元激励机制,让村医劳有所值;在能力建设方面,同步推进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分级分类的继续教育机制,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等形式,帮助村医及时更新医学知识、提升诊疗技能。同时,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机制,打破传统晋升壁垒,让业务能力突出、长期服务乡村的村医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职业发展机会,切实解决村医职业发展“天花板”问题,激发其长期服务乡村的职业动力。
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通过主流媒体宣传、优秀村医评选表彰等方式,广泛传播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村医先进事迹,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村医在守护农村居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为村医提供更多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全面提升村医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