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位于雷公山深处的大坳山茶场,身穿盛装的苗族姑娘杨光珺清亮的歌声在山谷回荡。在她身后,层层叠叠的茶垄宛如碧浪,与苗家阿妹的百褶裙相映成趣,这场“雷公山茶文化节暨大坳山爬坡节”开幕现场,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请喝一杯银球茶,雷山茶香飘万家……”
5月13日,位于雷公山深处的大坳山茶场,身穿盛装的苗族姑娘杨光珺清亮的歌声在山谷回荡。在她身后,层层叠叠的茶垄宛如碧浪,与苗家阿妹的百褶裙相映成趣,这场“雷公山茶文化节暨大坳山爬坡节”开幕现场,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这颗茶球,是雷山茶人匠心沉淀的结晶。”现场,雷山县脚尧茶业公司总经理董文慧一边手持银球茶具登台介绍,一边将银球茶投入玻璃杯,随着茶球在近90℃的热水中舒展绽放,现场顿时溢满阵阵茶香。
记者看到,除了设置茶艺展示、品茶区、制茶体验区外,还开展了苗歌、苗绣展示和爬坡节活动。一旁,苗家阿哥阿妹携手各地游客,正在进行传统的爬坡竞技,参赛者在近45度的陡坡上健步如飞,一边领略优美的茶园风光,一边感受茶香和爬坡的乐趣。
“爬坡节最早是苗族青年的婚恋盛会,现在变成了茶旅融合的文化盛宴。” 据雷山县茶叶协会会长王智介绍,活动当天,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参与,也促成了茶叶订单的持续激增。
“让每片茶叶都成为传播苗族文化的信使。” 签约仪式上,脚尧茶业总经理陶绍平与贵州忆品黔茶业公司代表林春梅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把茶园观光、手工制茶和苗族传统节日等结合起来,致力打造开发茶旅体验线路。
作为雷山银球茶核心产区的龙头企业,脚尧茶业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工厂)+茶农+基地”产业链联合体模式,已带动全县各个乡镇重点产茶村约5000亩生态茶园的产业发展,有效带动2600余名群众增收创收,其“减少茶叶破碎工艺”更是获贵州省创新成果奖;今年5月7日在铜仁市举办的第十届亚太茶茗大奖上,脚尧“一味三杯”茶叶专业合作社推荐的“雷山银球茶”获得了特别金奖,脚尧茶业推荐的“雷山银球茶”则获得银奖。
五一期间,脚尧村吸引游客体验(村两委供图)
“整村运营,不仅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更让大家看到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据脚尧村副主任吴先鹏介绍,目前,该村共有茶园种植面积1760余亩,村集体合作社1家、茶产业公司4家、茶叶加工厂9家,村集体运营管理的民宿共有4栋36个床位。2024年,全村实现茶青下树23.28万斤,茶青产值349.2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7.47万元,人均收入为24630元。今年“五一”假期,脚尧村首次开启整村运营模式,以脚尧凉水井、老茶馆民宿、栖野山居民宿等为核心,吸引游客沉浸式采茶、制茶,全村住宿、研学体验、餐饮、购茶等综合收入突破10万元。
雷公山茶文化节暨大坳山爬坡节,既开启了雷山县茶旅融合的新篇,又是该县实施《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雷山县坚定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将茶叶作为该县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群众增收产业来抓。2024年9月,该县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延伸到茶产业链上,在脚尧茶业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全力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16.3万亩茶园中,94%已实现了有机认证,其中“雷山银球茶”公用品牌价值已达25.67亿元,成为7.8万茶农增收创收的致富“金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
编辑 余光燕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