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建立了哪些功绩(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9:47 1

摘要:说起历朝历代的开国名将,似乎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很低调,如果不查询资料的话,您能说出几个人来呢?他们的名声之所以比其他朝代的开国名将低,主要还是刘秀这位领导能力太强了,每次他们打败仗都是刘秀给他们擦屁股。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云台二十八将的功绩。因为人数较多

说起历朝历代的开国名将,似乎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很低调,如果不查询资料的话,您能说出几个人来呢?他们的名声之所以比其他朝代的开国名将低,主要还是刘秀这位领导能力太强了,每次他们打败仗都是刘秀给他们擦屁股。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云台二十八将的功绩。因为人数较多,所以分四篇文章来介绍。

邓禹是南阳新野人。出身官宦世家,少年聪颖,十三岁能诵《诗经》。更始帝时赴河北投奔刘秀,以卓越才识受器重,成为光武帝核心幕僚。历任前将军、大司徒、太傅等职,封高密侯。晚年退隐朝堂,逝后谥号"元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

东汉建立之际,邓禹以战略家眼光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的建国纲领,为刘秀制定"先定河北,后图关中"的战略方针。建武元年(25年),率精兵两万西征,连克箕关、安邑,平定河东,为汉军开辟西部战场。其治军严明,每克城池即抚恤百姓,收编降卒,使关中豪杰多望风归附。在崤底之战中,与冯异合击赤眉军主力,奠定关中平定基础。尤善举贤,向光武帝推举寇恂、吴汉等名将,构建东汉军事班底。

建武十三年(37年),邓禹主持重定功臣封邑,平衡新旧势力,巩固政权稳定。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韬略,被光武帝誉为"吾之子房",所献《图天下策》更成东汉开国战略蓝本。虽晚年军事受挫自请贬谪,然其奠基之功,终使位列云台功臣之首,成为光武中兴的重要缔造者。

吴汉是南阳宛县人。出身寒微,曾任亭长,新莽末年投奔刘秀,因勇略过人受重用。历任偏将军、大司马,封广平侯。以治军严整著称,参与平定河北、剿灭公孙述等关键战役,为东汉开国重要将领。逝后谥“忠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辅佐光武帝统一天下,功勋卓著。

吴汉是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的重要军事统帅。东汉建立前,他随刘秀经营河北,在剿灭王郎、平定铜马起义中屡立战功,以奇袭战术击溃檀乡军,助刘秀稳固河北根据地。建武元年(25年),率精锐骑兵南下,连克邺城、修武,为汉军打开黄河防线缺口。面对赤眉军西撤时,他围歼五校军于羛阳,截断敌军后路。其治军注重纪律,常以“兵无完利,战无常规”激励将士,尤擅整合降卒扩充实力。

吴汉


建武三年(27年),吴汉任大司马统率汉军主力,先后击溃刘永、董宪等割据势力,平定东方。建武十一年(35年),率六万大军入蜀征讨公孙述,在广都、成都等关键战役中以少胜多,最终攻破成都灭亡成家政权,完成全国统一。其作战风格刚猛果决,曾“沉船焚营”激发士卒死战之气,但也因强攻成都导致军民伤亡受责。晚年镇守洛阳,整肃禁军制度。光武帝赞其“隐若一敌国”,虽不擅朝堂机变,然战场功勋无人可替,其军事贡献使其稳居云台功臣次席,成为东汉开国不可动摇的柱石之将。

贾复是南阳冠军人。少习儒学,后改学武略。新莽末年聚众起兵,24岁投奔刘秀,因骁勇善战受器重,历任都护将军、左将军,封胶东侯。性格刚烈,常为先锋陷阵,身负数十创。逝后谥“刚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三,光武帝特许其列席功臣之首,以彰殊勋。

贾复

贾复以冲锋陷阵闻名,是刘秀麾下最勇猛的先锋将领。建武元年(25年),他率军攻克洛阳,破更始政权主力,为刘秀定都扫清障碍。在昆阳之战中身先士卒,斩杀新莽守将,助汉军以少胜多。平定河北时,于真定之战单骑突入敌阵,击溃王郎部将精锐,扭转战场颓势。其作战常舍生忘死,曾于射犬聚之战重伤垂危,光武帝闻讯急召太医救治,称“失复,吾失一臂”。

建武三年(27年),以三千精骑突袭郾城,击破更始残部尹尊,迫降五万敌军。虽因重伤频发逐渐退出主战场,仍参与剿灭赤眉军、平定张步等关键战役。建武十三年(37年),主动交还大将军印绶,首倡功臣退隐之风,促成光武帝“退功臣而进文吏”的国策。光武帝特允其“剑履上殿”,位列朝班前席。其悍勇刚烈之风震慑群雄,虽未独掌方面之任,然摧锋陷阵之功无人能及,被后世誉为“东汉第一猛将”。

耿弇是扶风茂陵人。出身将门,父耿况为上谷太守。少习兵法,21岁投奔刘秀,献策联姻上谷骑兵,助刘秀立足河北。历任建威大将军、好畤侯,官至大将军。性格果决善谋,逝后谥“愍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以“少年战神”著称。

耿弇

耿弇是东汉开国最具战略眼光的青年统帅。建武元年(25年),他献策联合上谷突骑,助刘秀收编幽州精锐,奠定河北根基。平定王郎时,率兵突袭邯郸,破城擒杀叛军首领。建武五年(29年),以“围三阙一”战术诱敌,在临淄之战全歼张步主力,三日连克济南、临淄两城,迫降十万齐军,创“一战定齐地”的军事奇迹。其用兵善用地形,征讨隗嚣时凿山开道奇袭略阳,切断陇右咽喉。治军兼施恩威,收编铜马、青犊等流民武装为汉军所用。

建武十三年(37年),他主动交还大将军印,首倡“功成身退”,推动光武帝收拢兵权。史载其“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然每克城池必抚百姓、惩恶吏,迅速稳定地方。光武帝赞其“志远谋深,胜似韩信”,其“摧锋折锐”之能位列诸将之冠,为东汉统一战争贡献最年轻的战略智慧。

寇恂是上谷昌平人。出身士族,少通经术,曾任郡功曹。新莽末率宗族投奔刘秀,以治郡之才受倚重,历任偏将军、河内太守,封雍奴侯。善理民政,精粮秣调度,为光武帝稳固后方核心人物。逝后谥“威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以“文武兼资”闻名。

寇恂是东汉开国最重要的后勤保障与地方治理专家。建武元年(25年),他临危受命镇守河内郡,百日修复城防、广储粮草,保障刘秀北征军需,被赞“河内仓廪实,吾无西顾忧”。洛阳初定时,他任河南尹,严惩豪强、恢复生产,使残破帝都迅速恢复秩序。其军事才能亦显赫:建武二年(26年),率精兵突袭更始余部朱鲔,焚敌粮仓致其溃败。

寇恂

建武七年(31年),以五千步骑智取隗嚣部将高峻据守的略阳,切断陇右叛军命脉。尤擅以文佐武,每克城池即张榜安民、减赋劝耕,使新占区快速归心。更向刘秀举荐杜诗、郭伋等能吏,完善地方治理体系。建武十二年(36年),主持修订《田租律》,首创“三十税一”轻赋政策,奠定东汉初年经济复苏根基。光武帝称其“文武足备,国器无双”,虽未专征一方,然镇抚之功冠绝群臣,被后世视为萧何式的中枢栋梁。

岑彭是南阳棘阳人。初为新莽棘阳县长,后归顺刘秀,历任刺奸大将军、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善抚降众,精水陆战法,以平定荆州、征讨陇蜀著称。建武十一年(35年)入蜀途中遇刺身亡,谥“壮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六,光武帝叹“失我征南良将”。

岑彭是东汉开国南征战略的核心执行者。建武二年(26年),他率军攻占邓县,剿灭荆州割据势力秦丰,收编十余万降卒,稳固汉军南方战线。建武五年(29年),以水师横渡长江,奇袭田戎江陵大营,迫使公孙述部将退守巴蜀。建武八年(32年),主持荆州军政,首创“屯兵戍边、劝课农桑”政策,使荆南迅速恢复民生。

岑彭

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领兵伐蜀,在荆门之战中以火攻焚毁公孙述长江浮桥,突破三峡天险,连克巫县、江州(今重庆)。其“水陆并进、攻心为上”的战术瓦解蜀军士气,沿途招降巴蜀豪族,为吴汉最终灭蜀奠定基础。尤擅分化敌军,曾释放俘虏传播汉军威德,致隗嚣部众三日内万余叛逃。光武帝誉其“文武兼济,南疆砥柱”,虽中道陨落,然其开拓的荆蜀通道加速了全国统一进程,被后世视为“南征第一功臣”。

冯异是颍川父城人。初为新莽郡吏,后归顺刘秀,历任主簿、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性谦退不争,休整时常独坐树下,得“大树将军”美誉。治军严谨,善抚降众。逝后谥“节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为光武帝平定关陇的核心统帅。

冯异是东汉开国最具军政协调才能的将领。建武二年(26年),率军西征关中,于崤底之战设伏歼灭赤眉军主力,俘八万降卒,奠定关中平定大局。其治军“恩威并行”,收编流民武装时斩首恶而赦胁从,迅速恢复三辅秩序。建武六年(30年),以“杀人用舌”之策分化隗嚣集团,劝降其部将牛邯等十三人,瓦解陇右防线。

冯异

任征西大将军期间,修水利、垦荒地,使关中从“白骨蔽野”恢复为“沃野千里”,成为汉军西征后勤基地。伐蜀时主持汉水粮道,保障吴汉大军军需。庆功宴上独避树下不受封赏,光武帝特赐缣帛表彰其谦让之风。其“进止皆有表识”的治军之法被定为汉军典制,独创“车骑混编战术”破解陇南险隘。建武十年(34年)病逝军营,临终仍手书《安陇十二策》。光武帝赞其“文武兼资,国之良辅”,虽未参与中原决战,然平定关陇的战略贡献使其稳居云台功臣前列,成为“以柔克刚”的军政典范。

小结:

按照星宿来说,他们七人是东方青龙七宿,太傅邓禹以"子房之才"制定战略蓝图,奠定开国根基;大司马吴汉刚猛果决,统军灭蜀完成统一;左将军贾复以悍勇冠绝三军,屡次扭转战局;建威大将军耿弇少年奇谋,"一战定齐"展战神风范;执金吾寇恂萧何之才,镇抚后方保障军需;征南大将军岑彭开拓荆蜀通道,以水陆奇谋破天险;征西大将军冯异谦退善治,以柔克刚平定关陇。刘秀卓越的领导力虽令诸将锋芒稍敛,但云台群雄各展所长,在军事征伐、战略谋划与地方治理中铸就了"光武中兴"的基石,其协同作战的集体功绩堪为历代开国名将典范。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