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晚了几个月,但闲鱼终究还是实现了自己当初立下的Flag。此前在2024年7月,闲鱼总裁季山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月活跃用户规模(MAU)突破2亿是该平台当年最核心的数据指标。彼时闲鱼的MAU为1.62亿,然而直到2025年年初,闲鱼方面都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儿。
虽然晚了几个月,但闲鱼终究还是实现了自己当初立下的Flag。此前在2024年7月,闲鱼总裁季山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月活跃用户规模(MAU)突破2亿是该平台当年最核心的数据指标。彼时闲鱼的MAU为1.62亿,然而直到2025年年初,闲鱼方面都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儿。
就在外界以为闲鱼要被自己打脸时,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闲鱼的MAU仍在持续扩大,并已于2025年3月突破2亿大关、达到2.09亿,同比增长近20%。
这不仅意味着闲鱼成功进入App用户规模增长榜单(MAU亿级)的前十,并且MAU增速更是位列电商类App第一。此外,闲鱼还荣登高线城市人群媒介偏好App TOP 10榜首,成为全网最受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人群喜爱的App。
在互联网行业已经步入存量竞争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显然更为难能可贵。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众所周知,2023年11月,刚刚9岁的闲鱼成为阿里巴巴旗下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之一,并与1688、钉钉、夸克一起被称为“阿里四小龙”。同年12月,闲鱼又升级为淘天集团一级业务。在地位提高的同时,闲鱼的压力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
随后可以看到,或许是为了不负阿里战略级创新业务这个名头,闲鱼不再执着于C2C二手交易平台,而是开始不断打破自己的业务边界。
例如在2024年7月2日,闲鱼上线闲鱼简历功能,首批上线的副业标签涉及数百个类目,例如跑腿代办、兴趣手艺、语言培训、形象管理等,标志着该平台从实物商品交易拓展至虚拟服务交易。
同年9月,闲鱼推出采用B2C模式的“闲鱼奥莱”频道,并聚焦微瑕捡漏、品牌99新、大牌清仓等场景。
此外在今年早些时候曾有传闻称,闲鱼已经成立海外事业部、着手挖掘海外市场,且该部门负责人直接向季山汇报。
另一方面,为了打破二手交易的天花板,闲鱼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提及“社区”一词。毕竟社区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留存率,巩固交易的信任感,进而提升交易频次与规模。反之更多好的交易也能改善用户体验,产出更多内容,从而形成正向反馈循环。为了能够尽快搭建起社区氛围,闲鱼也开始重点发力二次元、高校等场景。
当闲鱼的定义变得越来越复杂,所能接纳的用户自然也就越来越多。用季山的话来说,闲鱼必须超越C2C电商的范畴,转型做兴趣平台,尊重年轻人的创造力,“此前用户在闲鱼上赚到钱的方式是出售商品,未来会更加多元。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向就是我们要重点投入的方向,这是我们旗帜鲜明的态度”。
而成功实现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闲鱼在商业化这件事上也已经踩下了油门。
继2024年9月起针对全体用户收取成交额0.6%的服务费,并对月订单超10笔、且累计金额超万元的用户,额外收取超出限制每笔订单实际成交额的1%作为软件服务费后,今年4月,闲鱼方面再次上调手机品类的软件服务费。
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季山也坦言,与以往并未将收入视为关键指标不同,2025年将更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赚钱这件事情,并将基于用户规模和收入两个维度谋求增长。
当然,前进方向的转变和节奏的加快并非没有代价。当闲鱼选择以社区为增长引擎,从闲置物品的交易平台变成承载年轻人兴趣与生活方式的交易社区时,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就不止于转转、爱回收了。
同样聚焦生活方式的小红书,已经渐渐孵化出闲置交易属性。目前在小红书App搜索栏输入“二手闲置”可以看到,相关词条的浏览量已突破15.9亿,讨论量超2683万,且数据仍在持续上涨。
不断拓展的交易类型、不断变大的交易范畴,也在用户体验和合规等层面对闲鱼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此前闲鱼就曾因不履行应尽义务,为倒卖演出门票提供服务,被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没收违法所得1.18万余元,罚款10.66万余元。而黑猫投诉平台的相关数据则显示,截止至2025年1月,已累计收到关于闲鱼二手交易投诉超20万件,且投诉解决率仅有6.99%。
此外随着业务边界的不断拓展,从实物交易到虚拟服务交易、从二手交易到新品交易、从线上到线下、从C端到B端、从交易到社区,闲鱼也开始不可避免地与淘宝、饿了么、飞猪等阿里系产品争夺用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三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