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越近3000公里的山河阻隔,从首都北京到西南边陲,一段持续33年的帮扶情缘历久弥新。自1992年起,外交部以"外"字为桥、"实"字为基,统筹国内外资源,精准施策、真情帮扶,推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金平县”)完成从深度贫困山区到开放发展热土
跨越近3000公里的山河阻隔,从首都北京到西南边陲,一段持续33年的帮扶情缘历久弥新。自1992年起,外交部以"外"字为桥、"实"字为基,统筹国内外资源,精准施策、真情帮扶,推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金平县”)完成从深度贫困山区到开放发展热土的华丽转身,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减贫振兴史诗。
接力坚守:跨越山海的承诺践诺
33年间,19位时任外交部领导先后踏访金平,20任挂职副县长、5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边疆,将党中央的脱贫决策化作民生实事。党的二十大以来,外交部紧扣"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持续加码教育医疗投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边民富、边疆稳的愿景照进现实。
全球联动:构建多元帮扶网络
33年来,外交部充分发挥外事资源优势,构建“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力量”多元帮扶网络,将金平发展融入全球减贫议程,累计募集帮扶资金3亿余元,落地项目1042个。连续14届"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吸引120余国驻华使节参与,筹得善款2492.56万元;推动赤道几内亚援建友谊小学,并促成校际结对,开创国际教育帮扶新模式。
民生为本:织密幸福保障网络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2.51亿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向民生领域:26个安居工程惠及10万群众,198处饮水工程让18万人告别缺水历史;510个教育项目新建校舍12万平方米,"外交部爱心助学基金"资助2万余人次;9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县域就诊率提升至92%,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翻两番。
产业赋能:激活边疆发展动能
以"口岸经济+特色产业+数字赋能"为引擎,外交部助力金平打开发展新格局。金水河公路口岸升级开放,边民互市通道开通带动3.47万人次参与贸易;1244万元产业基金撬动特色农业发展,19个合作社带动1.2万户年均增收8000元;驻外使领馆采购、国际展会展销、直播带货等多元渠道,让金平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品牌突围:打造国际传播名片
外交部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将金平推向全球舞台。成功助力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开发218件"寿"字系列商标及茶叶、梯田红米、饮用天然泉水、瑶药、益生菌等系列长寿食品。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2024年接待游客343.03万人次;通过高铁屏媒、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实现超5亿人次传播覆盖,"蝴蝶之乡·长寿金平"品牌声名远扬。
国际合作:共绘减贫振兴蓝图
外交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协调外国记者团、驻华使节等团组到金平调研,联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政商学社各界力量,构建“跨国资源—边疆需求”精准对接机制,推动国际爱心资源深度嵌入卫生健康、教育赋能、乡村功能升级三大核心领域,形成“公益项目—在地发展—国际传播”三维协同范式。牵线引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格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仁善基金会、华大基因等社会力量到金平县开展深度合作,帮助寻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33载接续奋斗,金平县完成从贫困到振兴的跨越。站在新起点,在外交部的持续帮扶下,金平正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