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 “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主题,麻城市残疾人联合会、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自强逐梦 助残圆梦】专栏,集中展示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先锋。让我们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 “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主题,麻城市残疾人联合会、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自强逐梦 助残圆梦】专栏,集中展示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先锋。让我们聆听榜样故事,汲取奋斗力量,共同谱写残健共融、携手圆梦的时代华章!
李桂华:从苦难中绽放的铿锵玫瑰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领路人
在大别山南麓的麻城市宋埠镇,一位右眼失明的女性用毕生光阴书写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奋斗史诗。她从命运的深渊中奋起,在创业浪潮中百折不挠,用滚烫的爱心为残疾人托起希望,成为麻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她就是麻城市自由人服饰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李桂华,一朵在苦难中绽放的铿锵玫瑰,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领路人。
命运淬炼:从黑暗中淬炼的生命韧性
1967年,李桂华出生在宋埠镇一个普通农家。4岁时,一场高烧夺走了她右眼的光明;10岁时,因感染被迫摘除眼球。两次重创让她的世界陷入黑暗,却淬炼出她“不服输”的倔强灵魂。
初中毕业后,她主动拜师学习缝纫,每天在煤油灯下练习上千针脚,手指磨出老茧仍咬牙坚持。1987年,她南下武汉服装厂打工,12小时高强度工作中,她从裁剪、缝制到熨烫全流程钻研,三年时间成长为技术骨干。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人要立足社会,必须掌握过硬本领。”
1995年,她带着积蓄回乡创业,开办服装店却因市场经验不足血本无归;1999年投资养殖场,又因生猪疫病和行情波动负债累累。两次创业失败让她一度陷入绝望,但她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毅然决定外出继续打工、奋斗拼搏,积累资金和经验。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温州基妮娅服饰公司,她从底层技术员干起,勤学钻研,逐步掌握服装设计、精通生产管理全流程。
破茧成蝶:在拼搏中书写创业传奇
2011年,李桂华带着70万元积蓄和温州经验回乡二次创业,注册成立麻城市自由人服饰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公司在40台缝纫机和10余名工人的简陋厂房里艰难起步,设备故障频发、订单寥寥,她亲自跑市场、抓质量,用“零缺陷”标准赢得客户信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她制定严苛的质检流程,从面料采购到成品出库层层把关。2015年,公司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如今,公司已发展为拥有千余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近百名员工的规模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年产值超数百万元。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数十余户农户从事服装加工,户均年增收万余元。宋埠镇村民张大姐感慨:“在李姐这里上班,既能顾家又能赚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播撒大爱:用温暖照亮残疾人“希望之光”
“我知道残疾人找工作有多难。”2016年起,李桂华将企业定位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累计安置数十名残疾人就业。她创新“一对一帮扶”机制,安排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学,让智力残疾员工掌握裁剪技能,听力障碍员工胜任包装岗位。
员工刘志强刚来公司时连剪刀都不会用,李桂华每天下班后单独辅导,用半年时间将他培养成车间技术能手。如今,他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还在城里买了房。“是李总给了我尊严和希望。”他红着眼圈说。
在助残帮扶路上,李桂华从未止步。疫情期间,她免费为残疾人发放上万只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积极捐款支持防疫;她连续多年组织员工无偿献血,为残疾朋友及困难家庭捐款捐物;她在公司设立“自强奖学金”,资助残疾人家庭优秀学生圆大学梦。
勇立潮头: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残疾人事业需要更多人发声。”2021年,李桂华当选麻城市政协委员后,主动联合残疾人提交《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的建议》等提案,推动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争取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她的建议被纳入《麻城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数百余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
凭借突出贡献,李桂华先后获评“湖北省残疾人自强之星”“黄冈市乡贤能人”,企业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等省市媒体专题报道她的事迹,激励无数残疾人“用奋斗改写命运”。
李桂华常说:“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她这从苦难中绽放的铿锵玫瑰,正带着更多残疾人朋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李桂华的故事是麻城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从自强创业到助残圆梦,她用行动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