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邱俊豪,登上《人民日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20:04 2

摘要:青春,是每个人的独特印记。在广工,有多少青春洋溢的青年学子,就有多少种灿烂的模样。学校官微推出青春就这young栏目,记录和分享广工学子们的青春故事。无论你在校园的哪个角落,无论你选择怎样的道路,青春都在这里闪闪发光。

原创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2025年05月06日 16:00 广东

青春,是每个人的独特印记。在广工,有多少青春洋溢的青年学子,就有多少种灿烂的模样。学校官微推出青春就这young栏目,记录和分享广工学子们的青春故事。无论你在校园的哪个角落,无论你选择怎样的道路,青春都在这里闪闪发光。

5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100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广工机电工程学院邱俊豪作为广东省属高校唯一优秀代表入选。这一期,让我们一同走进邱俊豪,感受他拼搏进取、追寻梦想的故事。希望他的成长经历能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勇敢追梦向前冲。

邱俊豪,广工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曾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连续两年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广东省工业工程专业优秀学生称号、“中国光谷·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围绕生产计划制定与控制、智能决策与优化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参与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1项。发表SCI/EI论文共7篇,其中一作中科院TOP期刊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聚焦国家数智转型战略,以工业智能算法赋能家电生产,助力全球灯塔工厂建设,践行科技服务社会理念。

“打怪通关”一路向前

对邱俊豪来说,搞科研就像玩策略游戏,实验室是他的主战场。每天和代码、数据较劲,就像在游戏里不断升级装备——优化一次算法,装备就+1;发表一篇论文,技能点就+5。虽然经常被实验数据“虐”得头大,但每次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同行认可与实际应用,那种成就感,比通关还爽。

一个闷热的夏夜,实验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邱俊豪第47次调整着强化学习模型的参数。屏幕上跳动的loss曲线像一条不肯低头的倔强山脊。自从将多级行动耦合框架引入柔性装配流车间调度问题后,3000次模拟求解获得的奖励反馈一直在深渊徘徊——排产方案的拖期表现甚至不如最简单的经典规则。

“或许该换个思路?”凌晨三点的困意中,他机械地回看之前设计的方法框架,突然被半年前某篇论文的边角批注击中:“动态权重分配能否替代固定的回放经验优先级?”这个在小样本学习场景下常见的样本选择策略,此刻却像暗室里的一粒萤火。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黑眼圈冲进实验室。当第一个采用回放经验优先级动态标定的DRL模型开始训练时,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变得躁动——原本宽松稀疏的甘特图开始逐渐聚拢压缩。在第10000个epoch时,原本3128.3分钟的平均延误表现降低到了1754.6分钟,优化幅度达到43.9%。那一刻,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咖啡杯,内心满是惊喜。

后来,这项工作发表在Top期刊《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上。不过,比起论文发表这一成果,那些被失败数据填满的深夜,更让他收获颇丰。在第132次实验时,在16个不同工况下,640个算例的拖期性能终于优于传统方法26.6%,那一刻,他仿佛明白了科研的真谛——真正的突破,往往诞生于第99次无效调整和失望后的第100次坚持。

从最初的参数调试,到论文发表后的持续改进,这段经历让他学会用算法的思维看待科研:每一次失败都是梯度下降的一步,每一次调整都在逼近更好的解。那些深夜里的困惑与坚持,最终都化作了算法性能曲线上那个期待已久的拐点。

广工七载的多重身份

科研之余,邱俊豪的校园身份同样多元:学院研究生第十党支部书记、课题组组长、研究生招生宣传队员……在不同的学生岗位上,都有邱俊豪忙碌而轻快的身影。

作为党支部书记,邱俊豪始终将“三会一课”作为凝聚支部力量的基石,通过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并定期组织专题党课,引导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他结合所学所思,积极在融创园学生社区与同学们分享成长经历,在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上讲述机电故事,在学校公众号传播青年声音。

作为课题组组长,邱俊豪通过捕捉日常场景中的“微时刻”——实验室走廊的偶遇、食堂排队的间隙、课题组会的前后五分钟,建立“科研场景化交流模式”,以学术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深度对话,在分享实验进展、探讨文献思路的过程中完成情感联结。课题组成员表示,邱俊豪在学术交流中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思路,拓宽了研究视野。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他总能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组成员,邱俊豪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安排,参加“研启广工,共赴卓越”招生宣传活动以及学院研究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积极吸引优质生源关注、报考广工。

助力灯塔工厂建设

学校与美的集团共建智能检测装备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并在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在此过程中,实验室团队与美的集团共同研发的混流排产项目,为邱俊豪等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

由于混流业务特殊、计划影响因子众多、约束条件复杂,需综合考虑订单、型号、模具、夹具等多种生产要素,无行业先例。在混流智能排产实施以前,一直是公司计划排产的短板,模具排布全手工操作,且严重依赖老计划员的排产经验。

该排产场景不仅需要确保多品种、小批量、碎片化订单的快速交付,又要实现集约化成批生产与配送的高效率。基于一期实践经验及与导师刘建军教授的反复打磨探讨,他和团队针对其存在的多维约束、大规模、多层映射结构和多目标优化难点,提出了一类新颖的交互式约束配置与多目标分层优化结合的多级集成调度模式,以平衡业务矛盾与体现决策者的偏好诉求。

该项目实施后,实现了订单端到端全流程协同效率提升,并取得了积极的业务价值。通过全流程拉通,有效提升了内销下线直发、外销下线装柜等指标,取得年度成本的有效缩减,助力灯塔工厂建设。

前路漫漫,自有繁花相迎。在智能制造的浩瀚星河与产线机器的轰鸣共鸣之中,邱俊豪正以多重身份勾勒学术与实践的蓝图。他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位广工青年的独特生命脉络:以智造为笔,以产线为卷;以算法为刃,以创新为魂。

素材 | 机电工程学院

责编 | 王宇涵

初审 | 李成瑶

复审 | 杜清

终审 | 张育广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