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跟妈妈睡”和“不跟妈妈睡”的孩子,差距越长大越明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20:31 1

摘要:有次幼儿园消防演习,俩孩子的表现,让老师颇为震惊。其中一个紧紧拽着老师的衣角,警报解除了还不肯松手,另一个却主动抱起哭闹的小班同学,还用袖口帮忙擦眼泪。

做过5年幼师的朋友跟我说,孩子从小是不是跟妈妈睡,其实她在跟娃接触中,就能看出来一二。

有次幼儿园消防演习,俩孩子的表现,让老师颇为震惊。其中一个紧紧拽着老师的衣角,警报解除了还不肯松手,另一个却主动抱起哭闹的小班同学,还用袖口帮忙擦眼泪。

老师跟家长反馈时,那个紧张的孩子妈妈说,从小就分床睡了,是不是我太狠心了?另一位主动热情的孩子家长笑着说,孩子3岁前都跟我睡,现在很省心,妥妥的小暖男。

你看,俩孩子的差距,居然和跟不跟妈妈睡,有这么大的关系!

“孩子越早分房睡越独立”,这个被奉为育儿圣经的观念,真的对吗?

发展心理学奠基人约翰·鲍尔比在追踪200名孤儿20年后发现:3岁前缺乏稳定依恋对象的孩子,成年后出现社交恐惧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2倍。

什么是稳定依恋对象呢?就是有固定的照料者,比如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很少更换。一般来说,孩子更容易跟妈妈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

从脑科学角度来讲,当婴儿在妈妈怀里入睡时,皮肤接触会刺激催产素分泌,这种“拥抱激素”,不仅促进负责记忆和情感调节的海马体发育,还能帮助在大脑颞叶打上安全的印记,也就是安全感发展得更好。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被妈妈抱着哄睡的孩子,通常可以更快进入梦乡?

脑科学家认为,如果太早分床睡,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他的大脑杏仁核长期处在警戒状态,成年后更容易形成高敏感人格。

记得有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跟我讲,一位来访者哭诉,因为小时候一直跟父母分开睡,独立性很强,10岁就能自己出国参加比赛,但现在已经16岁了,每天晚上还要检查三次房门是不是锁好了?

所以,小时候过早独立,过早跟父母分床睡,到了青春期,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其实,当我们在强调,孩子从小“跟妈妈睡”的重要性时,也要警惕另一个极端——亲密关系过度。

热播综艺《不要小看我》中,12岁男孩小凯,一直跟妈妈同床睡,甚至在夏令营中,妈妈还会闯进去给他盖被子。

这种亲子依恋关系,已经有些扭曲了,过度了。

有次,小凯在小组任务中崩溃大哭:“离开妈妈超过1小时,我就觉得要死了!”因为,一直依赖,从未分离,孩子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该怎么应对挑战?

那么,到底如何把握亲密的尺度,陪娃睡,又不伤娃,合理地分开呢?

参考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提出的“依恋阶梯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结论,或许能带给你一点帮助哦!

√0-1岁

宝宝和妈妈只建立过第一次母婴分离(切断脐带),此时还处在共生关系,也需要通过拥抱、同睡建立基础的依恋关系。

√1-3岁

此时马上迎来第二次母婴分离,也就是断奶。随着2岁叛逆期的到来,宝宝的自我意识增强,探索欲望越来越旺盛,娃更需要确认的是,妈妈在视线范围内,就可以了。

Tips:如果没有特别原因,不建议分床睡,孩子可以跟随妈妈或者爸爸,固定的照料者,帮助稳固依恋关系。

√3-6岁

因为不同性别,或者是家庭上的调整,有些妈妈可能想跟娃分开,让娃自己一个房间了。

其实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式,不建议突然分开。

日本“睡眠育儿法”提供的方式可以作为参考,允许孩子4岁前与父母同床,但通过设置“睡眠帐篷”、“专属晚安灯”等仪式,逐步培养独立入睡能力。

也就是说,有了分开睡的打算,也要一点点进行。

刚开始可以在大人的床旁边,搭建帐篷,或者用小时候的婴儿床,放在床旁边,分床不分房间,慢慢进行。

这样做,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也能慢慢学会独立。

我想说,娃多大不跟妈妈睡,其实没有明确的时间点,也可能会出现反复。

我们家大宝8岁的时候,还会经常跑到我们的房间,闹着要一起睡,我和娃爹、二宝、大宝,就四个人挤在一张床上。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出现,就像我们大人有时候,也需要跟家人确认安全感,是一样的道理。

凌晨妈妈来叨叨:

当我们讨论“跟妈妈睡”还是“不跟妈妈睡”时,其实真正在讨论的是,如何让娃在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同时,还不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如何让娃拥有良好亲密关系的同时,还能慢慢走向独立。而这需要我们家长,在“放手”和“陪睡”之间,找到平衡点。你家娃从小跟你睡吗?你们家多大分床睡的?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不同观点?

来源:凌晨妈妈育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