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年前,一条新闻在村口的广播里传得沸沸扬扬: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夏天一热就头晕恶心,怕是中暑了,连喝了几瓶藿香正气水,结果没两天,脸发黄、眼睛发红,一查肝功能,竟然出了问题。这事儿一出,小卖部的藿香正气水销量都跟着跌了。
几年前,一条新闻在村口的广播里传得沸沸扬扬: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夏天一热就头晕恶心,怕是中暑了,连喝了几瓶藿香正气水,结果没两天,脸发黄、眼睛发红,一查肝功能,竟然出了问题。这事儿一出,小卖部的藿香正气水销量都跟着跌了。
你可能会想,藿香正气水不是治中暑的“老法宝”吗?怎么还能伤肝?这药可是家家户户的“常备神药”,从爷爷那辈儿开始就有传说中的“万能效果”——中暑、感冒、吃坏肚子、恶心呕吐,一瓶见效。可你要真这么信它,夏天一热就往嘴里灌,那可真是“好心办坏事”。
藿香正气水,说白了是一味中成药,味儿冲得很,喝的时候嘴巴苦得像吃了十斤黄连。它主要由藿香、紫苏、白芷、厚朴、陈皮、茯苓、甘草等中药熬制而成,还加了酒精作为溶剂,主要用来祛湿解表、理气和中,常用来对付夏天的暑湿感冒、胃肠不适。听起来是个好东西,但你要是把它当“万能灵药”,不看体质、不看病因乱吃,轻则伤胃,重则真能伤肝。
这事儿要从头说起。夏天一热,很多人就习惯性地“照方抓药”,一有点头晕恶心就认定是中暑,立马跑去小卖铺买瓶藿香正气水。可真相是,中暑也分类型,有的热伤风,有的是暑湿滞留,有的根本就不是中暑而是其他病症,乱吃药只会越吃越乱套。
你以为自己只是“热着了”,其实肝已经在悄摸摸地“抗议”了。
有个三十几岁的打工小伙,工地上干活热得不行,天天一瓶藿香正气水当饮料灌,结果一个月后体检,肝功能数值飙升,医生说是药物性肝损伤。这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常见的“误服型肝病”。
现在很多人一提肝损伤都觉得是喝酒喝出来的,或者是病毒感染,其实不少是“自己作的”。药物性肝损伤,在近些年国内医院的肝病门诊里,已经悄悄爬上了前几位。根据《中国药典》和《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南》,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成分,对肝脏有一定刺激作用。尤其是长期、过量服用,或者本身肝功能不好的人,吃进去就像是往伤口撒盐。
很多人还不知道,藿香正气水是“含酒精”的药,一瓶里头的酒精含量有时候比一杯啤酒还高。你白天喝完去开车,交警一查,酒驾;你晚上喝多了还吃这个,肝脏简直“雪上加霜”;你本身肝不好再吃它,那是“火上浇油”。
而且它并不适合所有人。像是孕妇、儿童、肝病患者、酒精过敏的人,都是它的“禁区”。可现实里,这些人却往往是最容易中暑、最容易被“推荐”吃这药的。想想看,一个孕妇夏天头晕了,婆婆一看说:“喝瓶藿香正气水吧,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这不是好心办坏事嘛。
再说个让人扎心的事儿:藿香正气水不是治感冒的“万金油”。很多人一感冒就喝它,鼻塞咳嗽、肚子不舒服都往里套。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感冒还分风寒、风热、暑湿等类型。藿香正气水只适合“暑湿型”,也就是那种又闷又热、头重如裹、身上发黏、肚子不舒服的症状。其他类型感冒吃了,不但没效果,有时候还“添乱”。
说到这儿咱得给“肝”多说几句。肝脏这玩意儿,平时不吭声,一旦出事,那可真是“悄无声息地要命”。药物性肝损伤,初期症状非常模糊,可能只是乏力、食欲差、轻微恶心,很多人都以为是累了或者没睡好。等到黄疸、转氨酶升高才来医院,那时候已经是中度甚至重度肝损伤了。
肝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药物因素占了相当一部分。据《中华肝脏病杂志》统计,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约为每年十万分之二十到三十,而中成药、中草药引起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你以为你在“调理身体”,其实是在“偷偷伤身”。
那咱老百姓咋办?总不能一热就忍着不吃药吧?当然不是。关键是你得看清楚自己到底是“暑”还是“病”。头晕可能是低血糖、也可能是脱水、还可能是睡眠不足;恶心可能是肠胃问题、也可能是感冒初起。别一股脑儿都归结到“中暑”,更别一看说明书就自作主张吃药。
还有个误区也得提一提,藿香正气水不是“预防神器”,不能提前吃。有些人出门前怕热中暑,提前灌一瓶藿香正气水,说是“护体”,你听听这像不像小时候妈给你戴红绳辟邪?中药讲究“对证下药”,你没病就吃药,是在给身体添负担。
日常生活里,咱们更应该靠好习惯来防暑防病:比如多喝水、注意休息、出门戴帽子、少吃寒凉刺激食物。真要觉得不舒服,去诊所让医生看看,不要随便拿药“自己治自己”。
咱们乡里有句老话:“药是毒三分,病是拖不得。”意思是说,吃药得慎重,不能瞎吃;身体不舒服也不能硬扛。可这两句话加一块儿听,最怕的就是“又怕吃药出事,又不愿意看医生”。这才是最坑人那种“拖拖拉拉”。
藿香正气水本身不是坏药,也不是“毒药”,它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对症良方。中医讲“寒者热之,湿者燥之”,如果你是真正的暑湿感冒,吃这个确实能缓解症状。但如果不是对症,那就别拿它当“万用钥匙”。
就像咱村的老铁匠说的:“锤子好,不代表啥都能敲。”你拿个锤子去修钟表,不是修,是砸。同样的,药再好,不对症就成了毒。
话说回来,咱也不能因为有副作用就“妖魔化”藿香正气水。任何药都有风险,关键是用对地方、用对人。你要真体质适合,症状符合,用它来缓解暑湿,那是“对症下药”;但你要是当它是“消暑饮料”,那就是“自己坑自己”。
咱生活在农村也好,城市也罢,身体是自己的,不能啥都听风就是雨。多了解些常识,别让“经验主义”毁了健康。别老想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就万能”,老祖宗那时候没咱现在这空气污染、饮食油腻、工作压力大,身体底子不一样了,咱得跟着科学走。
所以说,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夏天的“护身符”,它只是个中药制剂,得看场合、看体质、看症状才能用。要想过个安全的夏天,靠的不是一瓶药,而是对身体的细心照顾和对健康的认真态度。
咱们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如果这本钱都靠“老一套”维持,那就像拿旧拖拉机上高速公路,哪天出事都说不准。
参考文献:
1.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年版
2.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国药典》2020年版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5. 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平台发布内容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