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区洛阳镇的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实验室内,质量管理部主管陈涛正在对光纤原材料进行检测检验工作,确保从源头控制产品品质。光纤一般只有一根发丝般粗细,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的神经,而“把每一根光纤做到极致”,便是陈涛入职以来不变的初心。
在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区洛阳镇的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实验室内,质量管理部主管陈涛正在对光纤原材料进行检测检验工作,确保从源头控制产品品质。光纤一般只有一根发丝般粗细,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的神经,而“把每一根光纤做到极致”,便是陈涛入职以来不变的初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5年,刚加入南方通信时,陈涛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彼时,车间内设备全靠人力操作,这对于初出茅庐的陈涛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于是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刻苦钻研技术细节。也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
南方通信创立于1992年。自创业之初,就致力于服务国家通信建设。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工建赋能,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产品从最初的铜缆升级换代到如今的光纤光缆、ODN系列、光模块。市场占有率从最初的全国垫底发展到如今稳居国内光缆市场第二梯队领头羊地位,并于2016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公司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良好氛围。推行“1+N”员工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各部门、生产工序,都会为新员工安排有本领、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师傅,开展“师带徒”活动,并鼓励新员工提前出师。通过考核能提前独立操作的员工,对新员工和师傅给予奖励。建立学习制度,提供学习机会,全员培训人均达到24课时以上,培训内容包含生产细节、工艺控制、安全生产等。鼓励生产车间对一线员工进行多技能培养,对能掌握单独操作两道工序以上的员工给予每月补贴,并在学习期间保证其正常薪资收入。定期举行如焊接钢丝、焊接钢铝带、叉车技能、光缆检测等技能比武,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公司通过“轮岗制、竞聘制、任命制”培养企业中高层后备梯队,有12人相继晋升,发挥骨干作用;培养市级工匠1名、区级工匠3名、企业工匠21名;双技能(多面手)员工覆盖率达到55%以上。
公司鼓励创新创造,建立工艺改善小组,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鼓励员工提出降本增效、工艺改善、流程优化、节能减排,工艺创新等方面建议,一经采纳给予高额奖励;进行系列设备改造、工艺改进,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据统计,公司实施设备改进16项,设备完好率提升到98%;实施工艺改进15项,节省成本1451万元;实施生产精益改善,提升材料利用率2.7%;实施质量改善106项,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到96.5%。
公司搭建MES、TMS、WMS、ERP等软件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提升日常管理效率及快速反应能力;投资1180万元建成物料智能配送系统、护套智能排线系统、智能立体仓储系统,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发货效率、交付准确率;推进设备智能化、信息数字化、生产可视化、全过程可追溯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和控制。
近年来,公司累计引进高端人才23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1人、行业专家7人。研发新产品17个,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占比80%以上;授权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参与标准制定25个(其中国家标准6个、牵头标准制定1个);与顾客合作研发新产品实现销售近7300万元;与供方合作研发新材料节约成本340万元;与科研院校合作项目达12项;公司拥有国家认可的CNAS光纤光缆实验室,也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标准化试点。
扎根在一线、奋斗在一线、成就在一线。陈涛坦言,4年基层车间的工作,让他累积了不少经验。他先后进入研发技术部和质量管理部,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项目的研发和质量的检测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通信用低损耗层绞式室外光缆”就是陈涛参与的一项重大成果,他表示,研发的过程累却快乐,“我们团队成员通过多部门联合,夜以继日地攻克技术难关,产品成功下线的那一刻,成就感不言而喻。”
据了解,“通信用低损耗层绞式室外光缆”能够降低网络延迟,提升网络效率,对中国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成果不仅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还被评为“江苏精品”。陈涛也因此获得“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第二届武进“金牌工人”称号。此外,在参与研发期间,陈涛还先后获得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
面对成绩和荣誉,陈涛表示:“通信领域的知识更新迭代很快,不同的光纤光缆种类、网络设备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始终以‘菜鸟’的姿态,不断学习、勇于突破。”展望未来,陈涛的目标很明确,持续深耕通信领域,继续突破技术瓶颈。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通信事业,共同推动公司和整个通信领域的进步。
来源:江苏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