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第一股”知行科技跨界收购小工匠机器人:智驾算法与精密机械如何重构机器人产业格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20:19 1

摘要:5月12日,知行科技(股票代码:01274.HK)发布公告称,其旗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与苏州小工匠机器人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小工匠机器人”)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拟收购小工匠机器人大部分股份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5月12日,知行科技(股票代码:01274.HK)发布公告称,其旗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与苏州小工匠机器人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小工匠机器人”)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拟收购小工匠机器人大部分股份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01#从“智驾第一股”到机器人核心部件破局者

作为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构筑起深厚的技术壁垒与产业积淀。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科技公司,早期便获得理想汽车等机构的战略投资。2018年与Mobileye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国内首个基于EQ5芯片的量产自动驾驶项目。该配备了两个Mobileye最新的系统集成芯片(SoC)EyeQ®5H,并搭载先进的环绕式视觉系统以及其它自动驾驶决策与导航技术,实现了L2++级别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2020年,公司实现L2级自动驾驶方案规模化上车。至今,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吉利、奇瑞、东风等主流车企的多款车型,形成从技术研发到量产交付的完整闭环。

在核心业务架构中,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是知行科技的战略级产品。作为L3级以下自动驾驶系统的神经中枢,该产品能够高效融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多源传感器数据,通过自研算法输出精准驾驶决策,技术参数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其早期核心业务智能前视摄像头(iFC)则聚焦基础驾驶辅助功能,为后续域控制器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感知层技术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还主动对其业务结构进行了优化。曾占营收近九成的PCBA(印刷电路板组件)销售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20年占的总收入89.0%,2021年占32.3%,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收入占比下滑至3%以下。这体现出了公司聚焦高附加值智能驾驶业务的战略定力。

本次对小工匠机器人的收购,是知行科技进军机器人领域的关键落子。作为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科创企业,小工匠机器人在电机、减速器、驱动器领域构建了完整技术体系,拥有60余项知识产权,其研发的智能一体化关节堪称机器人的“核心肌群”。

要知道,在工业机器人中,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合计占整机成本60%。而在人形机器人中,高度集成化的一体化关节成本占比接近50%,是决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组件。小工匠机器人的技术优势体现在精密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的深度融合。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减速器方案,将关节寿命提升30%以上。同时实现了模块体积缩减25%,控制精度达到0.1°级。

02#双向赋能构建技术闭环:“智能汽车+机器人”双赛道协同布局

此次“技术联姻”的背后,是知行科技对产业价值链条的精准卡位。

依托自身在智能汽车领域积累的感知算法、电子电气架构设计经验,结合小工匠机器人在机械传动、伺服控制的技术储备,双方正构建“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条能力。例如在工业场景中,知行科技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可与小工匠机器人的智能关节协同,开发具备环境感知能力的协作机器人,实现与工厂AGV的动态避障与精准协作。

在消费级市场,基于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技术开发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其运动控制模块可采用小工匠机器人的高集成度关节方案,以有效提升产品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从产业发展轨迹看,这种跨领域融合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知行科技在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可应用于机器人核心部件的量产过程,确保产品一致性;而小工匠机器人在精密制造领域的工艺经验,也能反哺自动驾驶硬件的研发,推动域控制器向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方向进化。这种技术与产业资源的双向赋能,正构建起知行科技在“智能汽车+机器人”双赛道的竞争优势。

当自动驾驶技术从四个轮子的移动终端,延伸至具备灵活肢体的智能体,知行科技的布局不仅是业务的横向拓展,更是对“泛在智能”战略的深度实践。

通过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淀,叠加对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精准卡位,这家科技公司正以系统化思维打通“感知-控制-执行”的技术闭环,为公司未来智能设备的形态进化埋下关键伏笔。

03#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升温:多企业加速技术布局

近年来,“自动驾驶+机器人”概念在行业内迅速升温,众多企业纷纷布局,积极探索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拓展,积累了丰富的自动驾驶技术经验,其Apollo自动驾驶平台于2017年推出,并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测试。同时,百度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推出的ABC Robot平台整合了语音、视觉、语义等AI技术,打造了多模态人机交互开放平台,支持开发多种机器人设备,还推出了基于该平台的室内配送机器人等硬件产品。

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机器人的业务布局。2024年小鹏“M科技日”上亮相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小鹏1.6m,拥有62个自由度。目前已在小鹏广州工厂参与P7+车型组装。

理想汽车也同样重视人形机器人领域。其正在开发的VLA大模型不仅具备实现自动驾驶的潜力,还有望替代人类司机,并可扩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为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奇瑞汽车在2024年4月与AI公司Aimoga合作研发了采用仿生创新设计、具备丰富表情和动作模拟能力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2025年1月,奇瑞又进一步成立了机器人科技公司墨甲智创,显示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坚定布局和深入探索的决心。

除了加码研发外,汽车企业也未放缓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步伐。

宇树科技早在2021年就获得了雷军执掌的顺为资本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此外,小米集团还与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以及北京智源研究院共同投资了具身智能科技公司小雨智造。

智元机器人在2023年获得了比亚迪的A+轮融资,2024年又吸引了上汽创投、尚颀资本和北汽产投等企业的投资,表明了其在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融合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发展潜力。

银河通用机器人在2025年1月获得上汽集团恒旭投资的5亿元战略轮融资,并与美团合作,推动了通用人形机器人在无人药店等场景的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边界。

由此可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众多企业的积极布局和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未来智能出行和智能机器人应用描绘了更加广阔的蓝图。从技术的融合应用、场景的开拓创新到资本的积极投入,一众企业正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着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预示着一个由技术融合驱动的智能时代正加速到来。

来源:小雨科技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