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兰州,这座被黄河穿城而过、两山夹峙的城市,其发展似乎总是在与有限的空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博弈。近期,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上公示的一份名为《兰州市中心城区CG-62单元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草案,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城市未来的空间塑造和功能定位上。这份规划草
兰州,这座被黄河穿城而过、两山夹峙的城市,其发展似乎总是在与有限的空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博弈。近期,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上公示的一份名为《兰州市中心城区CG-62单元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草案,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城市未来的空间塑造和功能定位上。这份规划草案,针对城关盐场片区总计217.22公顷的土地,试图描绘一幅“文体活力新中心、生态宜居新社区”的蓝图。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区域规划调整,更可以看作是兰州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如何平衡发展需求与生态承载、如何激活城市存量空间、如何提升人居环境的一次具体实践和探索。
盐场片区,这个在许多老兰州人记忆中或许还带着几分工业时代印记的区域,如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根据上位规划《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它被定位为科创宜居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CG-62单元,东起石门沟,西至大砂沟,南临盐场路,北达石门沟村,其规划范围内的可建设面积接近200公顷。如此大体量的区域规划,其一举一动自然牵动着城市的神经。
从公示的规划草案来看,设计者显然试图充分利用并尊重该区域的自然本底。规划强调要以徐家山森林公园、五一山森林公园以及黄河风情线作为生态骨架,这体现了对兰州“山水城市”特质的认知和延续。创新性地提出的“空间-感知”双维度城市设计策略,听起来颇具学术性,其核心指向,无非是希望通过更精细化的手段来塑造城市空间,避免过去那种粗放式、功能单一的开发模式。具体而言,规划提及要精细化塑造空间形态、织补公共空间网络、打造生态化滨水岸线、构建全域慢行体系。这些理念,如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无疑将有助于提升该区域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现状水系与山体景观肌理,形成所谓的“观水视廊、望山视廊与道路绿带交织的空间秩序”。并且,在建筑群体量和高度控制上,明确提出要注重与山体轮廓线的和谐共生,通过立体化的景观渗透,力求塑造出“山为屏、水为脉、城为核”的独特空间意象。这些表述,传递出一种对城市美学和生态敏感性的重视。这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城市快速扩张中,往往是被忽略甚至被牺牲的。如果CG-62单元的建设能够真正践行这些原则,那么它或许能为兰州未来的城市开发项目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在具体的用地布局上,规划呈现出一种试图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功能复合的努力。提出的“一心引领、一轴连城、三带环绕、四区协同”的空间结构,以及划分出的核心服务风貌区、现代居住风貌区、科技研发风貌区及黄河风情风貌区四大功能板块,显示出规划者希望该区域能够承载多元城市功能,避免“卧城”或单一产业区的出现。规划明确以居住生活和科技研发为主导功能,这一点也与上位规划中“科创宜居片区”的定位相呼应。具体到用地指标,75.5公顷的居住用地,54.53公顷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6.33公顷的商业服务用地,以及超过36公顷的交通枢纽与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和近18公顷的绿地开敞空间,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对未来该区域人口规模、生活配套、产业发展以及环境质量的综合考量。
此外,规划中特别提及保留了11.64公顷的陆地水域和4.9公顷的耕地园地,并强调要强化生态保育与农耕文化传承功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中,能够为水域和具有一定生态及文化价值的耕地园地留出空间,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不仅关乎生态,也关乎城市记忆的延续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当然,一份规划草案从纸面到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次公示从5月14日开始,将持续到6月13日,目的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这既是法定程序,也是一个吸纳民意、凝聚共识、优化方案的重要机会。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意见的采纳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规划的最终质量和实施效果。我们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公示,而是真正能够听取不同声音,特别是来自潜在居住者、周边居民以及专业人士的建设性意见。
规划的愿景是美好的:CG-62单元将成为展现兰州市“山水城市”特色的示范窗口,通过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综合开发模式,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招商引资中真正引入符合“科技研发”定位的产业,而非简单的房地产开发?如何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能够与居住人口的导入同步进行,避免出现“配套滞后”的常见病?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真正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这些都是摆在城市管理者和开发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兰州盐场片区这块土地,承载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探索发展新模式的期望。CG-62单元的规划,提供了一个观察兰州未来城市发展思路的窗口。它试图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在功能与形态之间、在宏大叙事与细节关怀之间寻求平衡。其最终能否如愿景般呈现,既考验着规划者的智慧,也考验着执行者的定力和能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理性参与。
一点思考
那么,在您看来,兰州盐场片区CG-62单元的规划草案,最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方面是什么?
同时,您认为在后续的规划完善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最需要警惕和避免哪些潜在的问题或风险,才能确保这片区域真正实现“文体活力新中心、生态宜居新社区”的目标,并为兰州其他片区的更新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法律支持
声明:本公众平台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存在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公众平台所刊载的内容、产品、服务均由品牌方提供。涉及版权、产品服务和质量等所有信息和一切法律责任由内容提供方负责,与本平台无关。文中全部内容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来源:江北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