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布消息,该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祝伟团队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团队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抗感染能力的聚氨酯伤口敷料。该敷料将药物负载能力提升了61倍,能显著提升伤口愈合速度,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风险,研究成果
5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布消息,该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祝伟团队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团队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抗感染能力的聚氨酯伤口敷料。该敷料将药物负载能力提升了61倍,能显著提升伤口愈合速度,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风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祝伟(左)在重症医学科查房。受访者供图
“皮肤伤口感染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实际上有着大危害,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作为重症医学科专家,祝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长期卧床的患者皮肤容易出现褥疮并继发感染、糖尿病足患者皮肤破溃感染后迁延不愈可能面临截肢风险,如果细菌通过皮肤伤口播散至全身,可引发脓毒症,死亡率高达40%-60%。
祝伟表示,理想皮肤感染伤口敷料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发挥物理屏障作用,保护伤口;二是具备抑菌,甚至杀菌功能。“传统聚氨酯敷料虽具有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缺乏抗感染功能。我们团队通过3D微纳米激光蚀刻技术,在保留了聚氨酯材料90%的机械强度和理化性能的同时,使药物负载能力提升了61倍,让这一敷料同时具有物理屏障作用和杀菌功效。”
“整个研发过程中,最大的创新是将工科的3D微纳米激光蚀刻技术应用在医学领域。”祝伟介绍,利用激光蚀刻技术,我们在聚氨酯薄膜上刻出了许多‘小憩室’,并在这些‘小憩室’中填充药物,在扩大药物储存空间的同时起到了药物缓释的效果。为验证敷料的有效性,团队还进行了体外和体内实验。实验表明,针对常见伤口感染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该敷料能显著增大抑菌圈;大鼠感染伤口使用该敷料后,愈合速率提升了43%,且全身炎症反应减轻。
此外,祝伟还提到,团队研发的新型敷料的核心材料依然是聚氨酯薄膜,因此该敷料虽然在性能上有显著提升,但其生产成本与传统聚氨酯敷料相比并无明显增加,具备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我们的项目已经获得湖北省医工交叉大赛一等奖,未来研究团队会进一步探索技术优化方向,并推动这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责编:刘玫妍
主编:张赫
校对:王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