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养农业新范本:山东小村 “云养鸡 + 草莓认养” 人均增收 2.8 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22:13 1

摘要:在山东黄三角农高区深处,有个曾经“土得掉渣”的王署埠村。如今每到周末,村道上停满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城里人拎着篮子往大棚钻,掏出手机对着鸡舍直播——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村子,竟靠“手机养母鸡,下地摘草莓”的新鲜玩法,成了十里八乡的“网红村”。

在山东黄三角农高区深处,有个曾经“土得掉渣”的王署埠村。如今每到周末,村道上停满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城里人拎着篮子往大棚钻,掏出手机对着鸡舍直播——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村子,竟靠“手机养母鸡,下地摘草莓”的新鲜玩法,成了十里八乡的“网红村”。

村支书王建国站在写着“云养禽·乐采摘”的村牌下笑言:“咱村现在是‘线上养鸡场,线下体验店’,连70岁的李大娘都会用抖音卖草莓了!”

村支书的破局之道:当庄稼汉遇上“合作社”

2018年的王署埠村可不是这样。村里人均八分地,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种点玉米小麦,一年到头口袋捂不热。村党支部开会时,投影仪上闪过一组数据:全国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万亿,认养农业用户年增30%。“咱守着黄河三角洲的好土地,为啥不能让城里人‘认养’咱的鸡鸭,‘预定’咱的草莓?”村支书一拍桌子,带着党员挨家挨户串门。

要说服老把式们搞“新鲜玩意”可不容易。65岁的张大爷直摆手:“鸡不就在院子里养吗?还能养到手机里去?”党支部想出妙招:先由党员带头入股,流转50亩地建养殖基地,又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开“科技小院”。当第一台监控摄像头架进鸡舍时,村民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只见手机屏幕里,戴着脚环的母鸡在草坪上踱步,食槽里的玉米粒清晰可见。“这鸡吃的比我还好!”有人开玩笑,却悄悄回家翻出了存折。

手机里的养鸡场:24小时直播的“云养宠”

走进王署埠的“黄河人家”养殖基地,最热闹的不是鸡舍,而是手机屏幕。打开“云养禽”小程序,3000只戴着编号的母鸡正在“直播”:18号珍珠鸡在啄食蒲公英,207号芦花鸡刚下了个带血丝的鲜蛋,认养区的留言板上飘着各地网友的评论:“给我家‘胖妞’多喂点南瓜!”“今天捡蛋视频发我啊!”

这种“云养殖”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村里把鸡舍分成四个区:散养区的鸡自由觅食,捡蛋区实现自动化收集,珍禽区养着孔雀、火鸡等“网红动物”,最火的认养区则推出“198元认养一只母鸡”的套餐。消费者不仅能通过监控24小时“云监工”,还能给鸡取名字、定制饲料,甚至预约“上门捡蛋”体验。上海白领李女士认养了三只鸡,每周收到新鲜鸡蛋时都发朋友圈:“我在山东有个‘云鸡舍’,比养电子宠物有意思多了!”

草莓棚里的网红经济:四位村民的“逆袭”

离养殖基地不远的草莓大棚里,48岁的王秀兰正对着手机镜头抹口红。她和三位姐妹组成的“草莓西施”团队,是村里的首批“新农人主播”。2022年冬天,第一个抖音视频“教你挑会流糖的草莓”意外爆火,30万点赞让她们连夜打包了500斤草莓。

“刚开始对着镜头脸红得像草莓。”王秀兰笑着回忆,合作社请了电商老师来培训,从镜头摆放、话术设计到物流打包,整整学了三个月。现在她们的“王署埠糖心采摘园”账号有12万粉丝,每个大棚都装了补光灯和直播支架,游客边采摘边看直播,常常出现“棚里摘完线上抢”的热闹场景。最绝的是她们发明的“草莓盲盒”:按单株认购,消费者下单后,能看到自己认养的草莓从开花到成熟的全过程,周末还能带着孩子来“认亲”。

当线上流量撞上线下体验:城里人“反向下乡”

每到周末,村里的水泥路就堵得水泄不通。停车场里,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竹篮去草莓棚打卡,戴遮阳帽的大爷跟着导航找自己认养的母鸡。合作社开发的“一日农夫”套餐供不应求:上午在鸡舍捡蛋(认养用户可优先进入专属区),中午吃农家宴(必点“认养鸡炖蘑菇”),下午摘草莓、钓小龙虾,临走还能带走印着自家鸡编号的鸡蛋礼盒。

6岁的城里男孩乐乐第一次摸到温热的鸡蛋,兴奋得直叫:“妈妈,这是我手机里的‘白雪公主’下的蛋!”家长们发现,这里的体验比游乐场更有意义——孩子能看到食物从哪里来,还能通过监控观察动物生长,真正实现了“从指尖到舌尖”的透明消费。更有人因此成了“常客”,济南的张先生每月来一次,他说:“这里的鸡蛋能尝出阳光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我看着自己认养的鸡长大,就像看着一个小生命在手机那端扎根。”

从“会种地”到“会玩网”:农民的“二次成长”

在村头的电商培训中心,52岁的赵大叔正在练习剪辑视频。黑板上写着“如何用剪映加字幕”,投影仪里放着他昨天拍的“喂鸡vlog”。合作社每周两次培训课,从土壤检测到直播话术,从物流管理到客户维护,60多位村民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现在谁要是不会用手机,在村里可抬不起头。”村会计翻着账本,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8万元,比五年前翻了两番。更让人惊喜的是人才回流:95后小王放弃城里工作,回来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把草莓做成冻干、果酱,给认养客户当“增值礼品”;大学生小李开发了小程序2.0版本,新增了AR认养、生长数据追踪等功能,让科技感再升级。

下一站:从“网红”到“长红”

站在规划图前,王建国指着一片空地:“这里要建农产品体验馆,那边盖民宿集群,将来还要搞‘四季认养’——春天认养小鸡,夏天认养草莓苗,秋天认养果树,冬天认养温室蔬菜。”村里正在和快递公司谈冷链物流,计划把“72小时新鲜达”覆盖到更多城市;省农科院的专家带来了太空草莓品种,准备试种“会发光”的特色农产品。

最让人期待的是“乡村数字孪生”项目:未来每个认养用户都能在虚拟空间看到自己的农场,用手机给作物浇水、给动物投食,线下机器人同步执行指令。“这不是科幻,是咱农村的明天。”王建国说这话时,身后的草莓大棚正透出暖黄的灯光,抖音直播间里传来“上链接”的欢呼声,远处的鸡舍里,新一批戴着智能脚环的小鸡正啄食着混着益生菌的饲料。

从“靠天吃饭”到“靠网生财”,王署埠村的蜕变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乡村振兴的新可能。当科技与土地握手,当城市与乡村互联,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想敢试,黄土也能变成“金土地”,而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下次再来时,说不定你就能看到更神奇的场景——手机里的小鸡正在虚拟农场散步,而现实中的草莓,早已甜进了你的心坎里。

来源:春哥聊小程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