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CBD|北京CBD积极打造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示范样本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22:17 1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主导着城市未来,城市应当抓住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转型机遇,向零碳进发。CBD作为城市经济活动中心,对于全社会加快推进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CBD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率先打造低碳商务区示范样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主导着城市未来,城市应当抓住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转型机遇,向零碳进发。CBD作为城市经济活动中心,对于全社会加快推进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CBD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率先打造低碳商务区示范样本,对促进社会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引领促进作用。

低碳商务区的打造既要考虑区域碳排放主要构成,聚焦于降低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也要考虑到降低范围三碳排放对社会整体低碳转型的贡献,着力降低建筑、交通、消费、供应链等领域的间接排放。同时,北京CBD通过发挥现代服务业优势进行金融、咨询服务等方面的绿色业务创新,发挥企业总部在高碳业务转型、带动产业链低碳转型方面的引领作用,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为社会整体低碳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低碳商务区是指通过降低CBD地理边界范围内产生的碳排放,推动城市发展的逐步脱碳,涵盖商务区地理边界范围内的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碳排放。其中,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范围三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跨边界的交通、跨边界的废弃物处理、购买产品服务及原材料采购等。

1、打造低碳建筑群示范样本

建筑物能耗约占全球能耗的32%,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的34%,是气候治理的关键领域。根据C40和Kennedy的研究,大型城市建筑平均碳排放占比达48%。因此,降低建筑碳排放是打造低碳商务区的重要路径。建筑碳排放既包括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约占75%,也包括建筑从开采、制造、运输到安装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约占25%。

北京CBD中心区(占地约7.04平方公里)甲级写字楼集聚,楼宇经济突出,建筑运营阶段(范围1和范围2)碳减排是CBD低碳转型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北京CBD通过推广新能源自发电系统、扩大绿色电力采购规模等举措,建筑用能降低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4年3月,区域内33个楼宇项目、近500万平方米商业办公面积已获得LEED金级以上认证,占区域商业办公总面积的70%、北京市同类认证面积的近16%。有研究指出,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平均比一般标准建筑约低34%。

建筑隐含碳排放治理同样不容忽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显示,若不采取有效措施,2050年建筑隐含碳排放将占新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50%。北京CBD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领域开展积极探索,Z6地块超高层写字楼作为标志性成果,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净零碳卓越级”认证的建筑,并同步斩获国内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国际LEED金级与WELL铂金级认证,打造了零碳建筑的示范样本。

北京CBD核心区Z6地块项目: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净零碳卓越级认证”的超高层写字楼,填补了国内一线城市超高层写字楼净零碳建筑认证的空白。在设计阶段优化光热通风,运用高性能材料,集成可再生能源;在采购阶段建立可持续流程,优先选用低碳环保建材;在施工阶段推广装配式与模块化技术,使用清洁运输工具,减少材料消耗并做好垃圾分类。未来在运营阶段依靠智能系统实现能源优化调配,监测碳排放,实施节能改造,通过绿证抵消剩余碳排,进一步打造为零碳建筑“示范样本”。

未来,建议北京CBD以打造零碳建筑群为核心,联合各建筑领域利益相关方,探索进一步深化脱碳技术集成创新与规模化应用,系统推进建筑电气化改造、高能效设备迭代升级及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建设,为全球CBD低碳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2、打造低碳能源体系示范样本

CBD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和能源消费的密集区,集中了大量高层建筑、商业设施和数据中心,在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五个部门中,CBD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产生于能源活动与废弃物处理。推动区域在产业端尤其是能源侧的零碳转型,对低碳商务区建设进程至关重要。

丁一为|摄

能源供给体系的转变是能源转型的基础。北京CBD积极推动以光伏发电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建设,例如京能科技位于CBD国际大厦顶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74.9千瓦,年均发电量5.2万千瓦时,全年可节约标煤1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吨。

绿电交易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降低碳排放。近年来,北京CBD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主要通过市场化交易和外调绿电两种方式实现。自2025年起,西藏市场化绿色电力将正式送入北京,外调绿电规模将持续扩大,绿电供应更加充足,企业购买更加便利,同时,北京市对绿电交易用户给予0.02元/度的奖励,将进一步刺激北京CBD绿色电力交易规模的增长。

此外,《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旨在通过立法规范目标规划引导、项目管理等方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该条例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标、规划、推广与应用、支持与保障措施,为北京CBD的“零碳”能源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

未来,建议北京CBD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能源合作,通过政府间合作协议等方式,拓宽可再生能源电力来源,鼓励并支持开展跨区域绿色电力交易。同时,积极探索建设智能微电网,发展智慧能源项目,科学布局并拓展氢能在发电、供热、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强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推动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3、打造绿色城市交通示范样本

交通部门贡献了全球约25%的与能源相关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在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其中城市公路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在CBD区域这一比例往往更高。因此,构建以绿色交通为主导的出行体系,已成为国际一流CBD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增强路网密度,推进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建设及地下通道建设,提升可达性,对于提升绿色出行比率具有重要意义。北京CBD持续优化地面交通系统,通过开通环京通勤定制快巴,有效缓解了跨省通勤压力。在轨道交通方面,核心区范围内已形成“4线7站”的密集网络,目前28号线(原CBD线)等4条线路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将有效串联CBD核心办公区、居住区和重点功能区,并打造“商务—商业—交通”一体化地下空间网络,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推进市政用车电气化替代能够有效降低交通碳排放,北京市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接近94.7%,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洁公交车队”,北京CBD通过投放纯电动及氢能商务班车、动态优化线路等措施,有效减少碳排放,并精准解决白领通勤“最后一公里”难题。

控制私家车数量及打造智能停车管理将有效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北京CBD通过控制区域内车位供给总量,调控小客车出行强度,同时,建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重点商圈停车位数据接入高德地图等导航平台,实现电子地图实时显示车位剩余数量,有效降低私用汽车能耗与碳排放。

慢行系统建设增加步行及自行车出行比率。北京市积极推动全龄友好慢行城市建设,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比例已经由2015年的39.3%增至2023年的48.8%。北京CBD通过科技赋能,运用智慧综合杆、非现场执法设备,慢行系统结合二次过街安全岛及口袋公园等设计,让CBD生活“慢”了下来、通行“快”了起来,成为全市区域整治的典范,并成为全市慢行系统建设的典范。

未来,建议北京CBD继续推进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着力实现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与慢行系统的深度融合。通过应用智能调度系统、车路协同等智慧交通技术,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在提升出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碳排放,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推动低碳城市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4、打造可持续消费示范样本

CBD作为城市经济核心载体,因“工作—消费”双重属性,其办公场景与消费场景共同构成复杂的范围三碳排放结构。在中国城市低碳转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效益趋缓,消费端减排潜力凸显为新战略重点。调查显示,87%的中国消费者已参与低碳消费,这一需求转变正驱动供给端加速绿色创新。

在此背景下,可持续消费转型成为低碳CBD建设的关键抓手。消费端通过商圈场景化环保教育、绿色积分激励机制,提升公众低碳消费意识并引导行为转变;供给端则构建绿色消费空间体系,整合标准化认证标签、碳足迹披露及区块链溯源技术,赋能消费者精准识别可持续产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形成零碳CBD范围三减排的核心路径,系统性推动可持续消费低碳转型与区域排放结构优化。

公众深度参与是可持续消费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与创新消费场景,有效驱动消费行为向低碳化转型。如2024年北京市“绿色生活季”推出市民碳账户体系,以骑行、减塑等行为积分兑换机制吸引670万用户参与,显著提升低碳生活渗透率;朝阳区发放新能源汽车消费券、李锦记联合社区开展包装回收,分别从出行转型与循环经济场景切入,为公众参与可持续消费提供多维度实践样本。

未来,建议北京CBD以构建可持续消费生态为核心,联动商圈多元主体打造协同体系以可持续消费推动绿色CBD建设: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与创新激励机制深化公众认知,依托低碳主题消费场景激发转型动能,借助标准化认证体系与数智化技术赋能消费决策。通过供需双向驱动的良性循环,北京CBD将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可持续消费商圈标杆,为全球城市核心区消费端低碳转型输出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5、打造低碳发展国际合作示范样本

北京CBD作为国际要素高度集聚区,汇集联合国机构、近100%的驻华使馆、欧盟商会等国际商协会,以及122家占北京市近半数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形成多元包容的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地与国际交流合作催化地。

在国际交流领域,其依托全球化要素网络,通过国际研讨会、政策对话会等交流平台,持续引入国际先进低碳标准、技术方案及管理经验,推动跨国界理念碰撞与实践融合。例如,202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北京CBD管委会签署合作意向书,聚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主题,通过举办研讨会、“亚洲市长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推进零碳商业楼宇、绿色交通网络等示范项目,探索城市核心区低碳转型模式。

低碳转型实践中,北京CBD依托跨国企业的技术、经验等资源优势,通过数字化能效管理、生态固碳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支持,输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并通过政企协同、跨行业联盟等模式深化落地,为可持续发展与低碳转型落地提供起多方位支持,助力实现全球技术供给与本土场景需求深度耦合。例如,苏伊士与东莞水务合作建设日处理2000吨市政污泥焚烧项目,通过先进工艺实现污染物超净排放与废水零回收,配套余热及光伏发电年发电9600万千瓦时、减碳5.5万吨,助力城市低碳转型。

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中,北京CBD作为国际金融与专业服务业集聚高地,集聚的国际机构通过ESG战略规划、碳管理认证、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等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有效降低跨境业务的绿色转型成本与合规风险,赋能其在国际竞争中构建可持续发展优势。例如,英国标准协会(BSI)依托“标准+技术+认证”组合优势,通过主导制定ISO 37101等低碳标准、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及认证机制,整合全球实践经验,助力北京CBD构建系统性可持续发展体系并推进低碳转型。

未来,建议北京CBD以国际低碳交流枢纽建设为核心,联动多元国际主体深化“理念对接—标准互认—实践共享”协作,通过构建国际论坛等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低碳标准国际对接及分享本土实践经验,形成具有全球参照价值的城市核心区低碳发展解决方案,成为链接中外低碳实践的“桥梁枢纽”与可复制的国际范式及城市核心区转型“示范样本”。

6、打造绿色产业驱动示范样本

北京CBD依托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优势,聚焦绿色金融、碳资产管理、可持续发展咨询等核心领域的绿色业务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总部在业务板块和产业链低碳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打造绿色产业驱动示范样本,既能够实现区域绿色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也能够依托核心功能区的资源配置优势强化绿色产业链协同辐射效应,成为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与推进全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

国际金融是北京CBD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之一,通过创新可持续金融工具产品,成为北京CBD可持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促进ESG投融资、评级、鉴证、数据分析等多种服务业态协同发展,也是促进北京CBD绿色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北京CBD依托金融集聚区域优势,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和“双碳”、环境社会治理(ESG)等领域绿色服务。例如,东亚银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引进国际成熟的可持续融资模式;北京绿色交易所不断完善中国碳市场,为绿色金融实践提供“双碳”和ESG专业支持。

截至2025年4月,北京CBD汇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共计122家,占北京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近半数。作为关键的市场主体,总部企业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牵头低碳技术创新,强化供应链碳管理,打造低碳示范项目,引领着整个产业链的低碳发展方向。例如,丰田汽车推动整车产业链绿色转型,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零碳转型的“示范样本”。

未来,建议北京CBD联动绿色服务机构、总部经济主体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通过优化绿色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应用与业务低碳转型,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集群,在更广泛的领域促进社会整体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作者简介

于志宏,《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在社会责任/ESG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长期工作经验,擅长为政府和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为企业和相关机构制定社会责任/ESG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企业社会责任/ESG品牌传播方案。

贾丽,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北京一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数据分析师。长期从事社会责任/ESG、可持续发展咨询,擅长社会责任/ESG课题研究、ESG标准、金融机构ESG评级模型、企业ESG价值核算。

左玉晨,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咨询顾问,北京一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ESG分析师。拥有可持续发展/ESG课题、金融机构ESG评级模型开发、企业ESG价值核算咨询经验。

来源:木木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