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订单增长!江门美食如何靠《三餐四季》从“流量”到“留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23:06 1

摘要:节目热播后,订单激增、游客涌入、话题刷屏的背后,是一群既坚守匠心又拥抱时代的侨乡厨界先锋。如何越过初尝流量滋味的兴奋期,将瞬间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记者走进后厨与田野,探寻答案。

当央视《三餐四季》的镜头

聚焦岭南侨乡

江门的美食故事

便随着街巷烟火

飘向全国

古井烧鹅的油亮焦脆

恩平簕菜的清苦回甘

开平火蒜的辛香醇厚

杜阮凉瓜的甘凉如玉

台山青蟹的肥美鲜甜……

·

节目热播后,订单激增、游客涌入、话题刷屏的背后,是一群既坚守匠心又拥抱时代的侨乡厨界先锋。如何越过初尝流量滋味的兴奋期,将瞬间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记者走进后厨与田野,探寻答案。

非遗匠心:

在守艺与创新中“出圈”

当流量如潮水般涌来,最坚固的锚点始终是技艺的传承与革新。

凌晨五点的古井镇,荔枝木的清香已在天成街的烤炉间弥漫。省级非遗项目(古井烧鹅)代表性传承人吕日新将马冈鹅挂入炉膛,麦芽糖与秘制酱料在200℃高温下交融,渗入每一寸鹅肉肌理。这道始于南宋宫廷的烧鹅技艺,历经七百年传承,在《三餐四季》镜头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很自豪也很光荣能参与到节目拍摄,希望能让全国观众认识我们侨乡特色美食。节目播出当晚,线上各平台访客量、订单量同比增长10倍。”吕日新抚摸着祖传的酱缸感慨。顾客的追问让他既惊讶又感动:“有人甚至问烧鹅分左右腿的典故,这在过去只有本地老饕才会讲究。”

吕日新烧制古井烧鹅。

“非遗不能只活在历史里,更要活在年轻人的手机和舌尖上。”面对热度,60岁的吕日新却异常清醒。他带领团队推出“央视同款套餐”,线上联动节目片段持续引流,线下门店则结合节目内容(明星就餐餐桌、左腿、烧鹅汁拌面等)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

古井烧鹅。来源:相约新会

侨味烟火:

以美食为媒唤醒文化基因

当味蕾记忆与文化基因相遇,美食便升华为穿越时空的情感密码。

开平潭江半岛酒店的厨房里,行政总厨伍立更正将金山火蒜拍碎入锅,蒜香与鲢鱼鲜香交融的刹那,仿佛重现了《三餐四季》镜头下的经典画面。不少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点名要试节目中同款菜品。他本人研发的创新菜式火蒜焖鲢鱼、金山火蒜牛肉也是供不应求,广受好评。

金山火蒜在开平人的餐桌绝不是“绿叶”,而是“主角”。谭乐妍 摄

“开平是华侨之乡,节目中呈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碉楼旁的烟火气、潭江畔的乡音、侨胞记忆中的‘阿嬷味道’。我想让全国观众知道,这座小城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底蕴,也有街头巷尾的人情味。”这位广东省四星级“粤菜师傅”名厨,谈起节目效应时却更看重文化价值。

伍立更烹饪火蒜焖鲢鱼。

伍立更表示,接下来将以“美食为媒,唤醒侨乡文化基因”为核心,构建节目热度-文化共鸣-消费转化的全链路传播,研发创新菜式、周边文创、美食手信等,将饮食从地方风味转化为文化消费,以食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杜阮凉瓜种植基地,厨师曾梅泳手持苦瓜如捧珍宝:“央视镜头让‘江门苦瓜赛过凉瓜’的俗语火了,现在连北方客商都来谈合作。”这位40岁的厨师表示,参与《三餐四季》节目拍摄感到无比幸运,希望通过节目向全国观众传递江门美食独特魅力和侨乡情怀,让江门杜阮凉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杜阮凉瓜。龚静 摄

青春力量:

年轻厨师的破局与传承

当青春力量接过传承火炬,守正创新便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撒老师尝簕菜奶茶的表情包,现在是我们的‘招牌’!” “85后”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负责人李劲新笑着展示手机里刷屏的节目花絮。镜头中,撒贝宁被簕菜的清苦激出“痛苦面具”,却又在回味甘甜时瞪大眼睛连呼“真香”。这种曾长在山野、少人问津的苦菜,因节目效应一夜之间成为美食界的“顶流”。

李劲新表示,节目播出后,线上流量明显增多,部分网友还表示要来现场品尝。但他深知,要让簕菜跳出“猎奇尝鲜”的短期效应,必须打造完整的体验链条。

簕菜美食。来源:恩平发布

“我们要让簕菜的苦,变成让人回甘的文化记忆。”李劲新表示,接下来将重点推介恩平簕菜的特色菜式,比如节目同款的簕菜鲫鱼汤、特色茶饮簕菜奶茶,还有簕菜冰粉、簕菜烧饼等创新菜式。另外,计划深度开发“野外生存体验营”等研学课程,让游客亲手采摘带刺簕菜、学习古法炒茶技艺。

“烹饪青蟹是与海洋对话的艺术。”节目中,26岁的台山小伙李勇声展现出Z世代(新时代人群)厨师的活力,为大家介绍台山青蟹,以青春活力重新定义粤菜传承。节目播出后,他目睹外地游客循着荧屏美味而来,更坚定了挖掘侨乡食材宝藏的信念,“台山青蟹、咸肉粽、黄鳝饭……江门还有无数‘隐藏菜单’等待破圈”。

台山青蟹和台山黄鳝饭。梁少华 摄

从非遗工坊到创意厨房,从田间地头到四海餐桌,侨乡厨师们正以味觉为舟,载着文化记忆驶向更远的世界。当“网红”变“长红”,烟火气里升腾的,终将是跨越时空的认同与共鸣。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