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讲到作为儒家代表者孟子和荀子,在人性善恶这个话题上,一个主张人性本善,一个主张人性本恶。两位的生活时代有所交叠,看上去观点针锋相对,实际上是互为补充。
关于职场人性,再多聊几句。
之前讲到作为儒家代表者孟子和荀子,在人性善恶这个话题上,一个主张人性本善,一个主张人性本恶。两位的生活时代有所交叠,看上去观点针锋相对,实际上是互为补充。
那么,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是怎样践行的呢?
这里来插一句,大家之所以为大家,不仅仅在于他们说了什么,更在于他们做了什么。如何践行自己认同的观点,内在认知与外在行动是否一致,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人的影响力。今天很多人,看似牛得很,时不时抛出一些看上去很厉害的观点,但在行动上一无是处。只是输出一张嘴,一直在说说说,却很少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力。
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自己没有实践,他的观点就是空谈。芥菜树下看,被空谈耽误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回头来看,先贤怎样践行自己的观点。
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他本人对于人性的一种理想。而荀子是现实的。现实的荀子,没有停留在人性本恶这个观点上,而是将之应用于现实。他成为一名大教育家,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两位。
一个是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将商鞅的 “法”、申不害的 “术” 和慎到的 “势” 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君主集权,对后世法家思想的发展及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一个是李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担任丞相一职,积极推行法家思想,主张中央集权和统一,在政治制度和法律方面有着深刻见解,对秦朝的统一和法制建设贡献巨大。他协助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法律。
荀子其他比较知名的学生,还有几位。
张苍,阳武县人,曾在荀子门下学习,担任过西汉初丞相,杰出的历算学家,曾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对后世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亨,战国末年鲁国人,以整理《诗经》而闻名,被称为 “大毛公”。他开创了 “毛诗”,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诗经》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侄子毛苌,被称为“小毛公”。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主要是他们注释的 “毛诗” 流传而来。
浮丘伯,齐国思想家,精于治《诗》,是楚元王刘交的老师,以深厚学识和卓越教育才能,培养了一批杰出学生,在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教育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公孙尼子,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传世,在乐理方面造诣深厚,对儒家音乐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荀子将自己的思想,扎扎实实地,应用于生活的实践。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闲话职场,南北东西。
来源:鸿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