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基因代代传,精神血脉永赓续。近日,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马台中学教师共同开展“为马台渡口遗址描红,给英雄事迹上色”活动,以实际行动缅怀革命先烈。
红色基因代代传,精神血脉永赓续。近日,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马台中学教师共同开展“为马台渡口遗址描红,给英雄事迹上色”活动,以实际行动缅怀革命先烈。
马台渡口遗址位于马台乡马台村海子组石灰窑垭口,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更是见证了一段英勇无畏的历史——抢渡战役,英勇的战士们在此舍生忘死,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大家手持扫帚、抹布,仔细清理纪念碑周边杂草、垃圾,为纪念碑描红添色。海子组村民向正得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能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也提醒着后人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一座碑石,镌刻着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一笔红漆,承载着一份薪火相传的誓言,在马台这片红色热土上,大家用画笔与历史对话,以行动诠释了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深的缅怀。下一步,马台乡将继续加强对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纵十一支队抢渡马台渡口遗址
1949年8月初,国民党滇西剿匪指挥部指挥官余建勋纠集了昌宁、顺宁以及云县、缅宁、双江和耿马6县的反动武装近两千人,建立了“六县联防剿匪指挥部”,妄将十一支队围于缅宁县。为了保存实力“弃缅返澜“凭江固收,加紧整训”再图后举”的行动方案:一、由肖源、王天祥组织一支精干游击队留守在缅宁澜沧江一带坚持游击战;二、其余由二纵副司令员罗正明、十一支队支队长傅晓楼率队兵分两路撤出缅宁。八月八日,罗正明率二十五大队及随军干校部分学员前往双江大畔渡,准备杀渡景谷回普洱时,因受敌阻击,船只被敌人破坏,只好沿江而上,向马台进发,并于八月十五日到达马台。正准备渡江时,遭到耿马、缅宁、云县等反动武装和土匪的阻击,企图把我军赶进澜沧江,经过激烈奋战,我军毙敌十余人,伤数十人,取得战斗胜利。在本次战斗中,二中队战士王洪顺英勇牺牲。八月二十四日,我政工人员在海子村农会副主席向朝升、杨和玉的帮助下,找到了船工李开周和被敌人沉藏在江水中的船只。八月十五日,部队全部渡过了澜沧江。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