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粤西地区(以茂名、湛江、阳江为核心)凭借特色产业和战略布局,正从广东经济的“后发地带”蜕变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一季度,茂名GDP冲上广东城市排名第8位,首次超越部分珠三角城市,折射出粤西经济的强劲活力。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农业升级、工业
近年来,粤西地区(以茂名、湛江、阳江为核心)凭借特色产业和战略布局,正从广东经济的“后发地带”蜕变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一季度,茂名GDP冲上广东城市排名第8位,首次超越部分珠三角城市,折射出粤西经济的强劲活力。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农业升级、工业转型与交通基建的多维驱动,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业革新。
湛江地菠萝
特色农业:从“看天吃饭”到“数智赋能”
粤西农业的“金字招牌”首推荔枝与菠萝。茂名荔枝种植面积达139万亩,全球每5颗荔枝便有1颗产自于此,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柏桥村等荔枝专业村实现人均年收入5万元,并通过深加工延伸出荔枝干、荔枝酒等27项专利产品,出口至欧美及东南亚市场。湛江徐闻的“菠萝的海”则通过“12221”市场体系,将鲜切菠萝打造为网红产品,出口量3年增长60倍,带动果农转型为产业工人。
数字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茂名引入AI大模型构建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病虫害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智慧果园实现远程管理,收益增长20%。这类“AI+农业”的实践,不仅破解了“靠天吃饭”的瓶颈,更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例如,柏桥村的“95后”新农人通过电商直播,单日订单超4000单,带动10余名大学生回乡投身荔枝电商。
工业转型:石化龙头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茂名与湛江依托石化产业奠定工业基石。茂名石化年产值超1800亿元,是全国首座千万吨级炼化基地;湛江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14%,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更成为外资标杆项目。两地同步推进绿色转型,茂名聚焦碳纤维、新型储能等产业,湛江则发力海上风电、绿色钢铁,打造“四绿一蓝”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转移与跨域协作成为关键抓手。茂名通过“佛山品牌+茂名市场”模式,承接电子、纺织等产业,蒲康产业园吸引14家湾区企业入驻,带动人口回流。2024年,茂名城镇化率提升2.27%,信宜、高州等县城新增城镇人口超11万。
交通赋能:从“边缘”到“枢纽”的跨越
广湛高铁与深中通道的建成,彻底改写粤西区位格局。2025年底,广湛高铁将广州至湛江通行时间压缩至1.5小时,串联7城形成“1小时经济圈”;深中通道则使粤西融入大湾区2小时交通网,物流成本降低30%,适空产业借势崛起。交通红利激活了“交农文旅商”融合模式,如茂名柏桥服务区以荔枝主题串联景区,年营收超140万元,成为粤西文旅新地标。
挑战与未来:协同发展破除“单打独斗”
尽管势头强劲,粤西仍需破解产业链短板与同质化竞争。例如,湛江与茂名均以绿色石化为主导,需通过差异化协作提升集群效应;县域经济仍依赖少数骨干企业,新兴产业建链亟待加速。此外,粤西研发投入虽增速居全省前列,但创新资源仍集中于珠三角,制约新质生产力培育。
粤西的崛起,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缩影,更是“特色产业+技术赋能+政策联动”的成功实践。未来,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化与湾区资源西进,这片曾经的“潜力之地”或将书写更多“逆袭”故事,成为大湾区辐射西部、连接东盟的战略支点。
来源:粤西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