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向 “新” 行——河钢数字发展新质生产力纪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4:19 3

摘要:今年2月份,正式引入DeepSeek(深度求索),以AI(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构建“大模型+小模型+智能体”体系,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全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中国冶金报社报道组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WeShyper(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两次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跻身工业互联网“国家队”;

今年2月份,正式引入DeepSeek(深度求索),以AI(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构建“大模型+小模型+智能体”体系,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全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今年4月份,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焕新升级,为全球高耗能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数字化减碳方案”;

…………

成立于2018年的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钢数字),以开拓者、奋进者的姿态,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赛道上奋勇攀登,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图为座谈交流现场

河钢数字是如何做到的呢?带着问题,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一行走进了河钢数字采访调研。

从开拓中发展

河钢数字脱胎于河钢集团。作为河钢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数字化能力的输出平台、数字产业化的市场主体,河钢数字围绕“服务河钢,深耕河北,拓展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确立战略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包括夯实智能底座、打造强基产品体系、做大规模布局全国市场三大重点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

走进河钢集团大河金属衡板包装冷轧车间,只见一卷卷薄如纸、亮如银的超薄钢板从精密冷轧机设备“走”下来。助力工厂实现超薄钢板精细化生产的,正是河钢数字与西门子合作开发的冶金行业首例“钢铁智慧冷轧机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轧钢产品、产线、设备等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生产的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填补国内轧机智能制造空白。”河钢数字沃享信息无源物联中心项目经理肖明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

图为中国冶金报社一行参观河钢数字展厅

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从接到客户订单的那一刻起,智能制造系统就开始运行,询单审批、质量设计、计划排程、电炉智能炼钢、轧钢……从原料组织一直到产品交付,智能运行数字平台都在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这一平台采用河钢数字自主研发的WeShyper Data大数据中心,建立起一套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体系,将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其实现生产运营的智慧管理和科学决策。

图为河钢数字展厅一角

据悉,WeShyper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涵盖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多种场景,为企业构建一体化“数智”系统体系。

图为河钢数字展厅一角

目前,该平台已连接设备52万余台,汇聚工业App3000余个、工业模型2700余个,赋能9个细分领域,形成解决方案30余项,服务企业5000余家,注册企业用户30000余家,为企业个性化大规模定制、供应链协同、智能制造等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源于河钢,深耕河北市场,河钢数字叫响了区域数字品牌。

河间市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是河钢数字跨领域输出数字化智能化能力打造的产品之一。

该平台依托WeShyper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当地再制造、工艺玻璃等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销售、集采、金融、供应链等多方位服务。

目前,该平台上,工业电商和集采平台已入驻企业300余家,发布产品覆盖河间市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特色装备等产业。

从河北走向全国,河钢数字高位谋划全国布局,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强化营销与服务网络,确保市场端与产品端的良性互动,以市场为驱动,加速产品研发迭代;以产品为基石,支撑市场高速发展,深度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新高地。

近年来,河钢数字在河北省产业援疆政策的指引下,按照河钢集团发展战略要求,开启了数字援疆的全新旅程。其中,新疆库尔勒金川矿业智能综合管控平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什店联合矿业煤矿智能化平台等项目,为当地数字化转型贡献了力量。

不仅如此,数字雄安、数字丛台、数字清苑等城市基础平台持续升级,海康威视、库尔勒金川矿业等众多数字化项目正在逐步推进。

此外,该公司还签下全国首个“双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威海临港区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近几年,河钢数字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以及行业领先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数字技术支持,推动了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字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而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局限于国内市场,近几年,河钢数字将眼光看向世界,面向全球提供数字服务。

去年,河钢数字助力印尼青山钢铁首个无人天车项目成功落地。在该项目中,项目团队深入调研,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服务小组,凭借专业与高效,为海外客户交上满意答卷,让中国“智造”闪耀国际舞台。

此外,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期间,河钢数字盈碳科技与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绿色低碳经济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从河钢集团走向区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河钢数字发展之路愈走愈宽广。

在创新中提升

“河钢数字之所以能‘后来居上’,也得益于我们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立体、全面创新。”河钢数字党委书记、总经理申培说。

河钢数字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以技术引进、业务协同为原则,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通过资本运作加速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第三轮股权融资计划,成功引入中移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两家外部战略投资者,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河钢数字WeShyper与中国移动OnePower两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河钢数字在钢铁行业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联合打造数智化产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协同合作。

图为河钢数字办公区一角

今年1月份,河钢数字与中兴通讯(ZTE)签署关于北方工业控制及智算产业基地落地计划书。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资源协同,共建联合创新平台,共创ZTE·WESHYPER品牌,共同探索数智技术在钢铁行业网络协同、智慧生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携手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和创新应用示范。同时,双方还发挥各自领域的人才、技术及市场等资源优势,在石家庄共同建设北方工业控制及智算产业基地,围绕研发、生产、市场、品牌开展全面深入合作,联合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生态体系,立足河北面向全国,立足钢铁面向全产业,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新路径,树立新的行业典范。

河钢数字通过吸纳市场化资本,提升资本市场认可度与估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持续聚焦数字产业链上下游,推动符合该公司发展方向的优质备投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助力该公司加速业务拓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不仅如此,河钢数字高效推进“科改示范行动”“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走深走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河钢数字还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中层管理人员实施竞聘制改革,建立中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和差异化薪酬考核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晋升与淘汰渠道,确保员工可以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明确了员工晋升渠道和职业生涯规划。

今年初以来,该公司推出了“城市包保责任制”,将战略落地细化到全国重点城市,通过中层干部责任到人、资源到位、考核到人的包保机制,构建起“公司统筹—区域协同—城市深耕”的体系,实现资源零距离对接,问题高效率解决。

“下一步,河钢数字将精准锚定流程工业数字化变革、绿色化转型,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工业仿真、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创新能力,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申培说。

在全面创新中,河钢数字正在拔节生长。

编后语

以创新之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河钢答卷”

在深入探访河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钢铁巨擘如何以创新为刃、以绿色为底、以开放为翼,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茧成蝶。从产线升级的“智变”到低碳技术的突破,从产业链高端布局到全球化发展的“朋友圈”,河钢的实践不仅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样本,还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与“智”的共振。河钢以“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的转型,打破了人们对钢铁行业的刻板印象。其智能工厂里闪烁的代码与飞溅的钢花同频,氢冶金示范项目中绿色与效益共赢,印证了“创新是突围的唯一路径”。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的勇气,也需要十年磨一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定力。

更可贵的是,河钢将发展命题置于开放合作的坐标系中。无论是携手国际巨头布局新能源,还是以“钢铁丝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都彰显了“中国制造”的格局:高质量发展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以共赢思维构建产业生态。这或许能给传统企业以启示:转型不是被动求生,而是主动定义未来。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河钢的探索证明,锚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方向,传统产业同样能焕发新质生产力。其答卷背后,是国企“顶梁柱”的担当,更是中国工业精神“淬火成钢”的缩影。期待更多企业如河钢一般,以转型之笔,在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