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演出、艺术表演扎堆的成都,被称为音乐演艺“第三城”。成都人温和、爱热闹的性格对各种内容风格、演出形式都能接受和欣赏,铸就了整座城市包容的底色,也为成都音乐演艺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热情。
音乐演出、艺术表演扎堆的成都,被称为音乐演艺“第三城”。成都人温和、爱热闹的性格对各种内容风格、演出形式都能接受和欣赏,铸就了整座城市包容的底色,也为成都音乐演艺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热情。
说起热汗淋漓的音乐演出,必然会提到承载了许多成都人记忆的地方,比如外地游客必打卡的小酒馆、正火艺术中心、NUspace、家吧、马丘比丘等,还有像福馆、麓湖水上剧场、野生童话·天台、24D SPACE等这样年轻的音乐聚集地。
其中,坐落在麓镇山顶之上的ARCH SPACE 以其强大的内容承载能力、独特的空间设计,形成区别于常规 Livehouse 的特点,为观众们提供更丰富和多元文化体验的同时,也为城市文化市场的创新注入一股不可被忽视的力量。
何以见得?
其实,仅仅从ARCH SPACE 承载内容的丰富样态,就能窥见其独特之处:从音乐到戏剧,从品牌活动到婚礼秀场,不局限于音乐演艺空间,它更像是一面空间多面镜,能够根据各类适用场景进行灵活改造,为使用者提供无限的发挥空间。
比如:缺省 X 卧轨的火车 中央舞台特别双专场,就打破了传统舞台格局呈现别出心裁的中央舞台形式,360°的视角让观众能直接感受演出的魅力。
缺省的松弛、卧轨的火车的复杂器乐,萦绕舞台四周,带来一种更为迷离潮湿的氛围。
·先发声VOL.2 缺省×卧轨的火车 中央舞台特别双专场
经过一年创作沉淀后,橘子海ORANGE OCEAN再度出发开启2025年度首发巡演“充电”,并将成都站定在ARCH SPACE。官方观演指南发出后,很快就加票了。
·橘子海ORANGE OCEAN 2025 巡演「充电」成都站
穹顶流光溢彩,光影烂漫投射,许多观众都说,现场太好摇了。就连乐队成员也说,这是他们巡演中遇到最特别的场地。
被誉为“日本自然系民谣才女”的角銅真実,带着新专辑首度造访成都,ARCH SPACE是她首次中国巡演的最后一站。这次演出里,成都的音乐爱好者听见了不同凡响之音,有马林巴、颤音琴、吉他的声音,也有人声、语言文字等元素融入其中,在虚实之间音符自然跳跃。
·角銅真実中国巡演成都站
这场演出采用no stage的表演形式,取消了传统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物理和心理隔阂,观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成为演出的一部分。开放的舞台,加上轻盈柔和的旋律、未知的声音探索,使得这场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音乐演出之外,还有戏剧表演等,这里汇聚着各种艺术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草台班戏剧《家园》复排,十多个家庭的往事在ARCH SPACE 进行了全新呈现。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以“发明生活”为主题在这里拉开帷幕,艺术家夏昕为活动特别定制的编织装置《艺起来坐坐》就陈列在空间的大门口。
·草台班纪录剧场《家园》·北青戏特邀剧目
·三联人文城市季
在此,不同艺术形式交流并融合,不断提升着空间本身的文化价值,而多元化的内容形式也进一步丰富着观众的文化体验。
02/
关于ARCH SPACE的历史,或许你并不足够了解。七年前,原名为“麓山大礼堂”的空间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伫立在麓镇山顶的建筑灵感来源于欧洲山地建筑形态,特别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建筑风格。
尖顶、拱门和石砌外墙,沿着石头小径攀援向上通往麓镇山顶,鲜花绽放,溪水长流,营造出一种惬意又浪漫的氛围。
正因独特的建筑风格,这座城市南面的山顶大礼堂慢慢变成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为成都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添上重重一笔。
如今,麓山大礼堂已正式改造升级为全新策演空间,并拥有一个新的名字——ARCH SPACE,承袭原建筑庄重典雅的教堂式外观,这里与生俱来一份神圣感、氛围感和文化感,使观众更容易沉浸在音乐、表演中。
此外,教堂式建筑本就拥有高挑的空间,像ARCH SPACE 内部空间挑高达15.5m,为演出提供了更多创意空间,方便设置多层次舞台、悬挂装置、灯光效果等,继而使舞台更加立体,富有层次感。
再者,它也给予了表演者、观众双方更开阔的视野。舞台上的表演者能直观感受观众们的情绪,观众则能更清晰地看见台上的表演细节。这也使得两者之间的互动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尽端舞台
·中央舞台
除了空间本身的优势特点外,ARCH SPACE 内部还采用贯穿式投影系统,在场地内部安装多个投影设备,图像、视频等内容可以投射到舞台、墙壁、地面等各个表面,形成全方位的视觉效果。
当置身其中被视觉效果全面包裹,一种真实又虚幻的沉浸式体验,给人亦真亦幻之感。观众一边观看舞台上的表演,一边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仿佛瞬间穿梭于另一个世界之中。
独特的建筑设计、灵活的空间布局、先进的技术等优势层层叠加,赋予了ARCH SPACE 不同的延展性以及装载多元内容的能力,无论是音乐、戏剧等艺术表演,亦或是典礼、婚礼,在这里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演绎与诠释。
除此之外,作为空间的运营团队LOOKLIVE,致力于突破传统现场的边界,在多元化的语境中探索演出的创新形式。它整合了优质的表演艺术创作者资源,打造出非标准化的演艺内容,并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旗下还有音乐厂牌howhowmusic,聚焦独立音乐与特别现场。
·过往由LOOKLIVE与howhowmusic主办的音乐及戏剧演出
通过整合、孵化和生态搭建的模式,ARCH SPACE不断迎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而就在5月,这座城市南面的全新“音乐演艺高地”即将正式开启。
从阿多尼斯的诗歌出发,ARCH SPACE 以“昨天,空间,现在”作为空间营造的灵感之源。昨天,是个体的记忆与情怀;现在,是不得不奔赴的现实步调;空间成为存放记忆、连接现场和未来生活方式的场所。
在长久的建筑生命里,留下一个个真实可感的瞬间,基于此,焕新升级的ARCH SPACE将于5月16日—18日与5月23日—24日开启为期两周的开幕演出季,演出季同样以“昨天,空间,现在”为主题,分为4个篇章。
8组横跨音乐、戏剧领域的优秀创作者们将齐聚ARCH SPACE,在5天的光影交错中上演精彩篇章,与全成都的艺文爱好者们共同漫游于这充满无限可能与想象的空间之中。
Howie Lee
Howie Lee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电子音乐先锋人物之一,曾赴伦敦进修声音艺术专业。HowieLee 以技术实验、文化融合和视觉叙事为核心,成为当代中国电子音乐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既扎根于本土传统,又具备全球化视野,持续探索音乐与身份、科技与自然的边界。
Pu Poo Platter
Pu Poo Platter的音乐被评价为“用器乐打破文化边界”的尝试。他们以海外华人视角重构爵士乐的传统框架,既保留了黑人音乐的律动基因,又赋予其东方美学的诗意表达。在海外华人音乐圈中活跃,通过演出和专辑推广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音乐理念。其作品在青年乐迷与专业圈层中均引发讨论,被视为当代融合爵士的先锋探索者。乐队作品以黑人音乐(如爵士、放克)为基底融入电子音效和实验性节拍,形成“律动系”风格,同时在作品中嵌入中式元素,用器乐模拟水沸、杯盏碰撞等生活化声响,结合爵士即兴演奏,形成“声音纪录片”般的叙事效果。
海朋森
海朋森是一支来自中国成都的摇滚乐队,旨在以非传统的视角观察人际关系与历史叙事。成员多具有艺术与音乐学院背景,以诗化歌词与实验性编曲著称。成立十余年后,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独立音乐场景的代表性力量。2015年发行的首张专辑《我不要别的历史》融合冷冽后朋克与文学性歌词,2020年的作品《成长小说》颇受好评,获得第11届迷笛奖最佳女歌手奖项:2022年巡演吸引上千名观众演出被形容为“戏剧化场景”,成员通过即兴互动与观众建立独特情感联结。2024年完成首次亚洲巡演,并受邀参加香港的 Clockenflap 鸡飞音乐节。
七尾旅人
七尾旅人是一位代表日本新音乐潮流的创作歌手。在地面上,他被称为天才的旋律制作者,而在地下,他组织了日本最大的即兴创作活动之一。“100人100曲”活动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每次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在该活动中,七尾与当晚的所有表演者进行一对一的即兴表演。
话梅鹿
话梅鹿发迹香港,目前由吉他自然、城峰、贝斯阿凌与鼓手坤城四人为主展开音乐活动,乐风以数学摇滚和后摇滚,混杂香港独有风情创造崭新风格,柔情洗练。
Chinese Football
Chinese Football是一个无比真诚的玩笑,一个成立于2011年愚人节的真人游戏,他们是四个来自东方芝加哥的年轻人,他们是97一代国足的噪音遗产与97世代独立摇滚的回响余温Chinese Football所有的作品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一个幻想及其挫败。这些简单/糅杂/流畅/生涩的音乐中充斥着说话(在蒸发)、梦想(在坍塌)、热血(仍未冷)、呐喊(怯意地)。
Chapter 3
「流荧织梦」
剧目介绍
编导、舞者余尔格此次于ARCH SPACE全新演绎的《睡魔·SANDMAN》,正是从文学中汲取灵感,对当下的一种观察和审视--在科技的发展下,我们的身体是失语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反而让我们的感官逐渐弱化。《睡魔·SANDMAN》的主创们结合了体感交互技术来编舞,通过TD编程与动态捕捉,实时捕捉舞者的每一次呼吸与动作,来构建一个与虚拟自然的“角斗场”和余尔格共舞的,可能是像素、线条、黑洞,也可能是火焰、树木、潮汐。
余尔格
余尔格,编导、旅法舞者。先后在法国巴黎Cite des art In-ternational à Paris国际艺术城,瑞士文化基金会ProHelvetia,A4国际担任驻留艺术家。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委约编导,2020法国文化中心专栏报道艺术家之一。全国第七届桃李杯舞蹈,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25年受邀巴黎东京宫大展艺术开闭幕表演;曾受邀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40周年庆典巴黎现场演出。作品在瑞士洛桑“Arsenic”,Théâtre du Rond-Point,Théâtre d'athnee,巴黎Ménagère de Verre ,马赛国际艺术中心,意大利Blozano舞蹈节,图卢兹TNT大剧院等演出。获法国音乐文化杂志“In Les Rockuptib”和“Huffpost”赫芬顿邮报,“Le Monde”法国世界报,自由报纸等评价为“无比惊艳的舞者”,和“最有前途的舞者和戏剧演员”。为香港舞蹈团编排并主演的现代舞作品《Jing》获得第二十二届香港舞蹈年奖杰出小型场地制作奖。
谱造司
谱造司。2015成立于成都的视听艺术厂牌,以「同步感官」为旨,聚焦影像、音乐、交互装置等数字艺术创作。
蒋维昕
蒋维昕,音乐人。与舞蹈家汪涛合作即兴现代舞钢琴作品《我》。与旅法舞蹈家余尔格合作现代舞剧《流》担任作曲、音乐制作。与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蹈家张娅姝、舞蹈家余尔格、诗人王寅、艺术家马良合作舞蹈剧场《二月三日晴》担任作曲、音乐制作。在余尔格A4国际艺术驻留项目《夜鹰》担任部分作曲,剧目在2022年麓湖戏剧节线上直播,该作品也受邀参加第二届阿那亚戏剧节主单元。杂技现代舞剧《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担任作曲、音乐制作,于上海舞蹈中心首演,并参加阿那亚戏剧节。制作单曲《锅盔熟了》。2023年乌镇戏剧节肢体剧场作品《消失的城堡》作曲。舞蹈剧场《聊斋怪谈》作曲、声音设计。
剧目介绍
TRAIT(s)在法语中有双重含义绘画中的线条音乐五线谱上,用来标注节拍的小节线在剧中,一位乐手和一位马戏表演者将携手伴随着太阳号、长号、沙锤与合成器演奏的即兴乐音以肢体和大滚环为画笔现场演绎世界名画的诞生当不同年龄的观众像马戏团一样以圆形围坐,表演者也选择让身体返璞归真有意抹去长久的身体训练痕迹,自在即兴地同颜料嬉戏重达数十公斤的滚环,不再是炫技的道具而是以“我”为圆心,画下自由轨迹的圆规。届时,ARCH SPACE也将化身视听与感受的多维画布承载这份颇有法式风情的纯真创想。
Coline Garcia
Coline Garcia,导演。毕业于法国国家马戏艺术中心(CNAC),并于2016 年创立了 SCoM 马戏团。她专注于新马戏,尤其面向年轻观众。她的首秀《Borborygmes》(2016)标志着她三部曲的开端,之后的《MAI-SON》(2019)和《TRAIT(s)》(2021)则重新构想了马戏的基本要素:身体、家庭和圆圈。2023年,她推出了探讨性规范和男性主导地位的作品《黑盒子》(BoîteNoire)。2024年,她创作的《BAOUM!》和《FLAM(M)E》,分别探索空气与身体的互动,以及女性运动员身体的感知。她即将上演的作品《HYPERBOLES》(2025)将汇集八位女性,通过马戏团和滑板运动,探讨女性在公共场所的角色。
Jeremy Heudebert
Jeremy Heudebert,本轮主演。Jeremy在法属圭亚那长大,他在14岁时,因受到马戏艺术家Yann Laforge的影响而爱上马戏,后至蒙彼利埃的巴尔萨扎预备学校继续接受形体和滚环训练。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考入了巴黎马戏学院Académie Fratellini,2024年毕业后,他加入了SCoM马戏团的 《团团员员卷卷》巡演。
Lucas Desroches
Lucas Desroches,音乐。Lucas在7岁时开始学习长号。2018年,进入里昂音乐学院学习古典和爵士乐。3年后,他参与了Compagnie SCoM,Collectif Tadam等多个法国跨界艺术项目,并持续探索不同乐器的演奏中。
「昨天,空间,现在」
ARCH SPACE 开幕演出·现在发声
5月16日—18日;5月23日—24日
成都·麓镇山顶广场·ARCH SPACE
编辑丨小都
未标注图源丨官方提供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来源:YOU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