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月以来,大温哥华陆续发生了好几起华人留学生“发神经”事件,涉及列治文、温西、南素里等地。
本月以来,大温哥华陆续发生了好几起华人留学生“发神经”事件,涉及列治文、温西、南素里等地。
奇怪的是,大家听说此事,第一反应不是有多远躲多远,而是一脸兴奋地打听,“在哪在哪?”“想去看看,下次发神经是什么时候?”
迷惑吗?看到“案发现场”,你一定会更加无语!
图片来源:小红书@夜空站_Autumn
是的,没有歇斯底里的挣扎,没有胡乱飞舞的凶器。一张华人再熟悉不过的“可撕拉小广告”,昔日用来租房、招聘,现在印上“神经元的图片”,贴在墙壁、电线杆上,平静极了。
估计“发神经”这个固定搭配自己都没想到,“疯”了这么多年,竟能如此字面意义地被解释为“分发神经元”。果然高端的文字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粗暴的解读。
图片来源:小红书@夜空站_Autumn
谁是第一个在温哥华“发神经”的留子已很难考证。
网友“AiluropodaOwO”在中文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贴在UBC和VGH附近“发神经”的图,询问自己是不是温哥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很快就有人冒泡,说UBC校内“发”得更早。
列治文是热门地点。
Richmond center已经陆续发了两拨“神经”,拿到的朋友会在网上更新“余粮”,防止跑空。
现状是,不够发,根本不够发。
也有人提醒这里停车费很贵,建议找个免费的地方。
吃瓜群众提醒“在公园发神经最好远离大鹅”,因为胆小的人不敢走过去。
更夸张的是,小编搜索发现,“发神经”已经在全球华人学生圈出现“人传人”现象!
多伦多一处电线杆,“神经元”已经被一抢而空,独留下“发神经”三个大字,和一旁贴的鸡汤“有时候你能做的就是朝前看”形成某种哲学张力。
常春藤名校康奈尔的留子也不能免俗,“发发神经”,刚好缓解一下期末的学业压力。
纽约,“发神经”变成大型病友相认现场。
如今,“发神经”已经衍生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体!但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某种情绪。
追星版——
发呆
发霉
世俗快乐版——
发财
发礼物
发牢骚
二次元版——
文艺青年版——
还有法学生定制版——
更多人一头雾水,追问这是什么梗?领取之后有什么用?
没人能正经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网友们的反馈里试着寻找答案。
X上一位网友打趣道“一天盯14个小时的电脑,刚累死的神经元正缺这个呢,全都拿走发送视神经中枢!“
一段多伦多留学生上传的视频中,两个女孩撕下小纸条,做出要一口吞下的模样,开心到模糊。
此外,很多“发神经”的帖子中,网友们都提到了课业压力,整起活来浑身是劲。
随着“发神经”病毒式的传播,那一张张小纸条似乎也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交货币”。大家参与、谈论,彼此留一句“笑死”,确认“我们共同拥有超前的精神状态”。
不得不说,看起来这么无意义的整活,可能正是留学生们的苦中作乐!
事实上,留学生活并不像旁人看来的那么美好。大多数华人留学生都会经历一段无比艰难的时光,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学业的压力,纾解远离父母、朋友的孤独。
精神无法解压,悲剧就难以避免。
2019年,多伦多曾有3名中国留学生自杀。
同年,多伦多有华人房东曾发帖爆料,自己的房客——年轻的中国女留学生,穿名牌、开豪车,后因染上笑气,交不出房租,行动无法自理。
2020年,温哥华业有华人房东求助,称留学生租客吸笑气怎么办?温哥华卫生局多次警告留学生不要“吸食笑气”,也盖章了这件事在留学生中常见。
如此看来,“发神经”的无意义也许正是它的意义所在,拒绝精神内耗,从“平静地发疯”开始。
来源:温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