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创办人黄光宇对话第十五届全运会澳门筹备办主任潘永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6:20 1

摘要: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赛事核心筹备力量,澳门赛区肩负着乒乓球、篮球、排球等5个竞体项目及2个残特奥会项目的承办任务。日前,《红刊》创办人黄光宇与澳门赛区

红刊杂志社编辑部电(孙业腾)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赛事核心筹备力量,澳门赛区肩负着乒乓球、篮球、排球等5个竞体项目及2个残特奥会项目的承办任务。日前,《红刊》创办人黄光宇与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展开深度对话,围绕赛事筹备、澳门特色、挑战应对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揭示这场“家门口的全运会”背后的战略布局与民生温度。

一、筹备进展:从“纸上蓝图”到“实战检验”

黄光宇:潘主任,作为澳门首次承办全国性综合运动会的核心负责人,您能否介绍当前筹备工作的整体进展?

潘永权:截至2025年5月,澳门赛区筹备工作已进入“实战检验”阶段。赛事场馆方面,90%以上利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如塔石体育馆、东亚运动会体育馆等均完成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新增太阳能光伏板、节能照明系统等设施,实现碳排放降低30%。竞赛组织方面,5月10-11日成功举办5人篮球(男子18岁以下组)测试赛,吸引珠海、中山、江门及澳门四支队伍参赛,1500名观众到场观赛,测试范围覆盖竞赛流程、志愿者服务、医疗应急等13个环节,整体运行顺畅。后续将在5-6月陆续开展排球、乒乓球、3人篮球、空手道等项目测试,全面优化赛事细节。

黄光宇:志愿者是赛事服务的关键力量,澳门在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方面有何举措?

潘永权:截至目前,已有超9000人报名参与志愿服务,覆盖赛事运行、语言服务、文化导览等20余个岗位。我们与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赛事管理”“应急救护”等专项培训,并模拟赛事全流程进行实战演练。测试赛期间,3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展现了高效协作能力。

二、澳门特色:“体育+文旅”激活城市魅力

黄光宇:澳门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闻名,如何将这一优势融入全运会筹备?

潘永权:澳门赛区将打造“体育+文旅”融合模式,重点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赛事IP与城市地标结合,如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将跨越港珠澳大桥,串联澳门塔、大三巴等标志性景点,形成“一桥连三地、一路览风情”的独特赛道;二是文化体验嵌入赛事服务,在观众接待、运动员驻地设置澳门历史文化展、非遗手作体验区,让参与者深度感受“莲花宝地”的多元魅力;三是联动旅游资源推出观赛套餐,整合酒店、餐饮、景点门票,为游客提供“赛事+度假”一站式服务,预计带动旅游消费增长15%以上。

黄光宇:残特奥会项目在澳门举办,如何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潘永权:澳门赛区将残特奥会羽毛球项目场馆——澳门综艺馆改造为无障碍设施全覆盖空间,配备盲文导览系统、轮椅专用通道等,并与澳门明爱等机构合作,培训专业志愿者提供手语翻译、辅助出行等服务。此外,我们计划邀请残奥冠军与本地青少年开展“融合运动体验”活动,推动社会对残障群体的理解与支持。

三、挑战应对:从“跨境协调”到“智慧办赛”

黄光宇:粤港澳三地协同办赛涉及跨境协调、规则衔接等复杂问题,澳门如何破局?

潘永权:我们建立了“三地四方”协调机制(粤、港、澳政府及国家体育总局),每周召开视频会议解决场馆调度、人员通关、医疗救援等问题。例如,针对运动员跨境参赛,我们与海关、边检部门协商开通“全运绿色通道”,实现证件快速核验、行李免检通行。在竞赛规则方面,与香港、广东统一技术标准,如篮球项目采用国际篮联最新规则,确保赛事公平性。

黄光宇:科技赋能是现代赛事的重要趋势,澳门在智慧办赛方面有哪些创新?

潘永权:我们重点推进“三大智慧工程”:一是场馆数字化,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等场地部署5G+8K直播系统、AI观众行为分析系统,实时优化观赛体验;二是服务智能化,开发“全运澳门”APP,集成赛事查询、交通导航、语言翻译等功能,支持中、英、葡多语种切换;三是管理精准化,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赛事门票防伪、志愿者工时记录,确保数据透明可追溯。

四、未来展望:以体育为桥,共筑湾区梦想

黄光宇:全运会对澳门体育事业及大湾区发展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潘永权:对澳门而言,这是推动体育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契机。我们计划依托赛事场馆建立“澳门体育训练基地”,引入内地教练资源,重点培育篮球、乒乓球等优势项目,目标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实现奖牌突破。对大湾区而言,全运会将加速体育资源共享,如粤港澳三地运动员可通过“联合培养”机制共享训练设施、参赛资格,预计未来3年将有超200名澳门运动员参与内地集训。

黄光宇:作为《红刊》创办人,您对媒体参与赛事传播有何期待?

潘永权:希望媒体深度挖掘赛事背后的“澳门故事”,例如我们将邀请本地音乐人创作全运主题曲,融入土生葡语音乐元素;联合《红刊》推出“澳门体育人物”专栏,讲述运动员从素人到职业选手的成长历程。同时,期待通过媒体力量,将澳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传递给全球观众。

从塔石体育馆的测试赛到港珠澳大桥的赛道规划,从9000名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到“体育+文旅”的创新实践,澳门正以全运会为契机,书写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正如潘永权主任所言:“这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实践成果的机遇。”《红刊》将持续关注赛事进展,以深度报道助力这场“家门口的全运会”成为连接湾区、对话世界的桥梁。

来源:华夏视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