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种草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7:19 1

摘要:在山区,总有那么一些边角地块,种庄稼常常绝收,种树不易成活,荒着又可惜,怎么办?地处南太行的济源农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草,这些草在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同时,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本报记者 成利军

在山区,总有那么一些边角地块,种庄稼常常绝收,种树不易成活,荒着又可惜,怎么办?地处南太行的济源农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草,这些草在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同时,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冬凌草成就一个产业

冬凌草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功能的野生中草药。紧临太行之南,济源域内有不少荒坡地。当地农民大胆设想,冬凌草耐旱耐寒,对生长条件要求低,在这些荒坡种上冬凌草会是什么样?

克井镇枣庙村农民先行先试,将冬凌草移到这些荒坡地进行人工种植,没想到不仅长势良好,而且药性不减。

济源境内的一家中药厂很快就看到了商机,依据冬凌草独特的药性开发出了含片、片剂、凉茶等多款产品,并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进行“订单”收购。

双赢模式下,冬凌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为提升冬凌草产业竞争力,济源联合省农科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开展品种改良和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并进行深加工研发。以克井镇枣庙村、下冶镇坡池村等村为核心,目前已建成10个规范化种植基地,面积已突破3万亩,辐射带动五龙口镇、思礼镇等7个镇4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以含片、糖浆、青炒茶等为代表的冬凌草系列产品在市场上深受青睐,年产值超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济源冬凌草近年来还获得了河南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认可,当地人都高兴地夸冬凌草是“太行仙草”!

艾草铸就一个品牌

初夏时节,走进地处王屋山腹地的下冶镇大岭村,连片的艾草郁郁葱葱,清香扑鼻。

大岭村过去因土地贫瘠且高低不平,种啥啥不中。为破解这种困局,该村经过多方考察,发现艾草耐旱易管理,生命力强,适合山区种植,且市场需求旺盛,便引导村民转型种植艾草。“艾草一年可收三茬,亩产干艾叶800公斤左右,按市场价每公斤10元算,亩均收益近万元。”5月8日,一名村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为降低种植风险,大岭村成立了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兜底价”回收协议。村民王栓助说:“去年我种了5亩艾草,全部卖给了合作社,一年挣了4万多元!”目前,大岭村的艾草种植面积已经突破500亩,带动80余户农户参与,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提高效益,大岭村于2023年建成了艾草加工车间,开发了艾绒、艾条等产品,并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吸纳20多名村民就业。

大岭人近几年还连续举办“艾草文化节”,使“大岭艾”成为名播四方的致富新品牌。

芍药造就一方美丽

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是草是花也是药。今年“五一”期间,济源梨林镇后荣村近300亩的芍药基地狠狠火了一把,层层叠叠的美丽花海不仅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赏花打卡,也让当地农民美美地赚了一把。

“芍药浑身是宝,根可入药,籽能制油,花能观赏,叶子还能制茶。”后荣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波介绍,村里引进了河南果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芍药种植等“美丽产业”,以花为媒,开设了农耕体验、摄影写真、绘画写生等项目,“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该公司芍药园管理员张国明说,芍药花期为15至20天,药材成熟期为4年,每亩可产鲜根2500公斤,目前市场价每公斤8至10元,亩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此外,他们还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吸纳30余名村民就业。一名村民高兴地说:“这芍药花海,既美了我们的村,更美了我们的心。”

眼下,王屋山下的冬凌草、艾草长势正旺,芍药花开正艳,村民的笑脸比这花儿更灿烂。因为他们欣喜地看到,这片土地上的“草”经济,正书写着农民致富的新故事。

编辑:陈梦伊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