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过11岁生日,我给儿媳转3000,儿媳回复四个字,我醒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01:58 1

摘要:"收到,谢谢。"四个字从手机屏幕上弹出,冷冰冰地像一把刀子,沿着我的眼角慢慢划下。

孤独的两代人,隔着人情世故的一道沟

"收到,谢谢。"四个字从手机屏幕上弹出,冷冰冰地像一把刀子,沿着我的眼角慢慢划下。

我愣在那儿,手指停在屏幕上空,不知该回些什么。

三千块钱,对如今的我来说已不是小数目。

我叫周洪生,今年六十四岁,在市里的第一机械厂干了一辈子钳工,三年前退了休。

儿子周明远在市中心的一家外企做部门主管,娶了个叫李巧云的姑娘,给我添了个孙子叫小虎。

孙子小虎生得虎头虎脑,眉眼间隐约有我年轻时的影子,这让我打心眼里高兴。

每次看到小虎,我就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也有说不尽的欢乐。

去年他们搬进了城东的锦绣华庭小区,说是学区好,交通便利,小区环境不错。

而我和老伴还住在厂区的老房子里,那栋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六层楼房,外墙的黄漆早已斑驳脱落,但胜在住了大半辈子,早已习惯。

从我们这儿到儿子家,要坐两趟公交车,中间还得倒一次,怎么也得四十分钟。

记得以前,儿子刚结婚那会儿,因为钱紧,就住在我们隔壁的筒子楼里,早晚都来我家吃饭,日子虽苦却亲。

那时候,我和老伴刚退休不久,日子还算清闲,每天早起就忙活着做饭,等着儿子和儿媳下班回来。

小虎出生后,老伴更是高兴,每天变着花样给儿媳妇炖汤补身子,盼着小虎快快长大。

老伴总说,巧云这姑娘手脚勤快,懂事,会做人,瞧她洗衣服多麻利,拖地板多干净,给咱找了个好儿媳妇。

可自从他们搬走后,串门的次数从每周变成了每月,再变成了逢年过节。

渐渐地,我们之间的话也少了,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多是他们两口子低头摆弄手机,偶尔抬头问一句"爸,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我知道,那不过是客套话,他们并不真的关心答案。

人到暮年,总是特别怕冷清,特别怕被遗忘。

昨天我给老伴扎针灸,她腰疼得厉害,已经有半个多月了。

我笑她:"当年你可是厂里排球队的主力,蹦得比谁都高,咋现在成了腰疼户了?"

老伴白了我一眼:"谁像你,天天闲得发慌,我可是带着小虎忙活了好几年。"

说起小虎,老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又叹了口气:"可惜现在见不着几回,也不知道孩子长高了没有。"

今天是小虎的十一岁生日。

一大早,我就起来,煮了一锅长寿面,还特意去菜市场买了两条鲜活的鲤鱼,想着给送过去。

鱼和水一起装在塑料袋里,袋口扎得紧紧的,这是老传统了,"年年有余"嘛。

可刚出门,我就犹豫了。

看了看表,才早上七点半,他们大概还没起床。

现在不比从前,年轻人都讲究自己的小家庭,睡个懒觉什么的,我不敢贸然打扰。

再说,万一他们家里有客人,或者已经安排了别的活动,我这突然上门,岂不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犹豫再三,我还是把鱼放回了冰箱,长寿面也重新热了热,和老伴一起吃了。

最后我拿出手机,学着年轻人的方式,给儿媳转了三千块钱,备注写着"给小虎买点好东西,爷爷奶奶想你"。

转完账,我就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春晚重播,一边等着回复。

不一会儿,手机"叮"的一声响了,我赶紧拿起来一看。

"收到,谢谢。"

简简单单四个字的回复,就像一盆冷水从头顶浇下来。

我自嘲地笑了笑,又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塞回口袋。

老伴见我闷闷不乐,问我怎么了。

我把手机递给她看,她摇摇头:"你想多了,年轻人忙,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话。"

"可以前巧云不是这样的啊,她以前多会说话,比我们厂里那些大学生还会说,这怎么..."

"人家有工作,有孩子,哪有功夫天天陪咱们老两口瞎聊?"老伴打断我,"再说了,钱人家收到了,谢也谢了,你还想怎样?"

我一时语塞,是啊,我还想怎样?

可我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好像心口堵着一块石头,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周末,我借口找儿子借工具,自己坐公交车去了他们小区。

锦绣华庭是个高档小区,进门要刷卡,门口保安穿着笔挺的制服,看起来很精神。

我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正巧碰上一个业主进门,我赶紧跟着溜了进去。

爬上十七楼,到了门口,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按响了门铃。

巧云开了门,她正要出门,见是我,脸上闪过一丝慌张,但很快就热情地招呼我进屋。

"爸,您怎么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我笑笑:"这不是想着借你爸的电钻用用嘛,家里阳台的铁栏杆松了,得拧紧点。"

屋子不大,七十多平的小两居,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虽然家具不多,但都挺新的,电视是那种薄得像纸一样的大彩电,茶几上摆着几本辅导书,小虎正埋头做题。

见到我,小家伙高兴地喊了声"爷爷",然后又低头继续算术。

这孩子,都快一个月没见了,喊完爷爷就没下文了,心里还是有点失落。

我在客厅里坐着,四处打量着他们的新家。

通过半开着的卧室门,我看到里面放着一张一米五的小床,旁边是简易的衣柜,床头柜上摆着几本书和一个闹钟。

客厅的沙发虽然不新了,但很干净,看样子是从老房子搬过来的。

我注意到厨房的冰箱贴着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账目。

巧云见我看那边,赶紧过去揭下来,脸上有些不自然。

"爸,您喝茶。"她倒了杯水给我,"上次您给的钱,我给小虎报了个奥数班,他挺喜欢的。"

她知道我爱喝茶,特地泡了杯碧螺春,茶香四溢,倒是很对我的胃口。

我看了看她,才发现她比以前瘦了,脸色也不太好,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

"你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我问道。

她笑了笑:"还好,就是这段时间公司活多,常加班。"

她坐下来,和我闲聊了几句,我问她工作怎么样,她说挺好的,就是忙。

问她明远最近如何,她说也忙,经常出差,今天一早又去外地了,要三天后才回来。

闲聊中,我才知道他们每月房贷占了工资的一半多,剩下的钱还要负担小虎日益增长的学习费用。

小虎不仅上了奥数班,还报了英语、围棋和游泳,这些加起来一个月就得三四千。

巧云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单位食堂对付一顿,为的是多省点钱。

"小虎,来,给爷爷背首唐诗。"我招手叫孙子过来。

小虎放下笔,走到我面前,背了一首《登鹳雀楼》。

背完诗,他就要回去做题,我拉住他:"爷爷给你带了礼物,猜猜是什么?"

小虎眼睛一亮:"是变形金刚吗?"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木制的小摆件,是我用木头刻的一个小猴子,挺精致的。

"这是爷爷亲手做的,你看,这猴子手里还拿着一个桃子呢。"

小虎接过去,看了看,有些失望:"谢谢爷爷。"

然后就把它放在了一边,又回去做题了。

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记得小虎五六岁的时候,我刻了个小狗给他,他高兴得不得了,抱着睡觉都不撒手。

这才几年,孩子就变了。

"小虎,爸爸不在家,你陪爷爷去楼下走走吧。"巧云对儿子说。

小虎看了看题本:"妈妈,我还有两道题没做完。"

"那你快点做,做完了咱们下楼。"

趁着小虎做题的功夫,我和巧云聊了几句。

她告诉我,小虎上的是重点小学,每天作业很多,周末还要补课,很少有时间出去玩。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了,不像我们那会儿,放学就能撒欢疯跑。"巧云叹了口气,"但不学又不行,周围的孩子都学,我们不能让小虎输在起跑线上啊。"

我点点头,虽然不太认同这种观点,但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来。

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那会儿,初中毕业就能进工厂,现在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

小虎做完题,我们下楼去小区里转了转。

小区环境确实不错,绿化面积大,还有个小型的人工湖,湖边种着垂柳,春风拂过,柳枝轻拂水面,颇有几分诗意。

走着走着,路过一个棋牌室,里面几个老头正在下象棋,棋盘上刚走到残局,双方杀得难解难分。

我停下脚步看了会儿,小虎也好奇地凑过来。

"爷爷,您会下象棋吗?"他问。

"那当然,爷爷年轻时可是厂里的棋王呢。"我不无得意地说。

"真的啊?那您下次教教我吧。"小虎的眼睛亮了起来。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那句"收到,谢谢"背后的故事。

不是冷漠,而是生活的重担让她无暇顾及更多的客套。

不是不想联系,而是每天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能够简单回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回家后,我整夜没睡,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是这样,为了生计忙碌奔波,对父母的关心常常只有简单的回应。

记得那时候,我刚进厂不久,工资低得可怜,还要养活一家老小。

父亲从乡下来看我,带了一篮子自家种的菜和几个土鸡蛋,我却因为要加班,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连顿像样的饭都没请他吃。

父亲临走时塞给我二十块钱,我推辞不过,就收下了,只说了句"谢谢爸"。

现在想来,父亲当时的心情,大概和我现在一样吧。

岁月流转,我竟成了那个渴望更多回应的人。

次日一早,我起来做了个决定。

我从柜子里翻出了那套尘封多年的象棋,认真擦拭了一番。

这是一套红木制的象棋,是我退休时厂里送的礼物,一直舍不得用,就放在柜子里收着。

棋子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每个字都刻得尤为精细,尤其是"帅"和"将"两个字,笔画圆润有力。

第二个周末,我带着象棋,再次去了儿子家。

这次我提前打了电话,巧云听说我要来教小虎下象棋,显得很高兴。

到了他们家,我发现小虎已经在网上学了一些基本规则,正迫不及待地想和我对弈。

我们在小区广场的石桌前摆开棋盘,我教他怎么走子、怎么吃子、怎么将军。

小虎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掌握了基本规则,开始和我对弈。

虽然他走得很慢,还时不时犯错,但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这个游戏。

不知不觉,我们的对弈吸引了几个小孩围观。

他们七嘴八舌地给小虎出主意,气氛热闹起来。

巧云也坐在一旁,少有地放松着,阳光照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

"爸,您别嫌我们平时联系少。"她突然说,"我们真的很感谢您。"

"前几天您转的钱,我给小虎报了个象棋班。"她顿了顿,"我查了一下,那个老师就是市里的特级大师,小虎跟他学,肯定能学到真本事。"

原来,她早就注意到小虎对象棋的兴趣,只是一直没找到好的老师。

"我明白,"我笑着说,"生活不容易,你们做得很好。"

我知道,她这是在用她的方式表达感谢。

她不善言辞,但却会用行动来弥补。

"爸,您下次来,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准备饭菜。"巧云说,"小虎他爸最近工作忙,您要是不嫌麻烦,能常来陪陪小虎就更好了。"

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原来,他们并非不想我来,只是怕打扰我的清净。

而我也误会了他们,以为他们嫌我碍事。

这一代沟,有时候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地形成了。

从那以后,我每周六都会去教小虎下象棋,渐渐地,来学棋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也成了小区里有名的"棋圣爷爷"。

巧云每次都会提前准备些点心和水果,有时还会煮一锅热腾腾的饺子,是我最爱吃的三鲜馅的。

有一次,我正在教小虎"马后炮"这个残局,巧云走过来,递给我一杯热茶。

"爸,您来陪小虎,我就放心多了。"她轻声说,"我和他爸工作忙,对他照顾不周,怪愧疚的。"

我抿了口茶,感觉比以往的都要香甜。

"小虎是个好孩子,就是学习压力太大了,你们也别太逼他。"我说,"下棋是个好习惯,既能锻炼思维,又能放松心情。"

巧云点点头:"是啊,我发现他下棋后,脾气都好了不少,以前做作业总急躁,现在能静下心来了。"

聊着聊着,她提起最近单位裁员的事,言语间透露着担忧。

"现在这行情,年纪大的最容易被裁,我都三十五了,要是丢了工作,再找可就难了。"

我拍拍她的肩膀:"别担心,会过去的。"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她的不易。

三十五岁,正是事业和家庭双重压力最大的时候。

要养家,要还贷,要负担孩子日益增加的教育费用,每一项都是不小的负担。

记得我们那会儿,虽然工资低,但胜在房子是单位分的,孩子上学也不花什么钱,生活虽然简朴,却也没那么多焦虑。

而现在的年轻人,房贷压力大,教育投入高,工作还不稳定,确实比我们那时候难多了。

想到这,我心里的那块石头彻底消融了。

原来,他们不是不想多联系,而是真的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句简单的"收到,谢谢",或许已经是他们在百忙中能够给出的最真诚的回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小虎、巧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每次去他们家,我都会带上一些自己做的小玩意儿,有时是木刻的小动物,有时是用易拉罐做的小坦克,小虎都很喜欢。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小虎在和同学炫耀:"我爷爷可厉害了,什么都会做,下棋没人下得过他。"

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原来,在孙子心里,我不是那个碍事的老头子,而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爷爷。

巧云也渐渐向我吐露心声,说起工作的压力,育儿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我才知道,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准备全家的早饭,然后匆匆赶去上班,晚上七八点才回家,还要辅导小虎功课,往往忙到深夜。

明远工作更忙,经常出差,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听着她的倾诉,我不由得心疼起来。

现在的年轻人,看似光鲜,实则背负着太多压力。

有一天晚上,巧云突然打电话来,说小虎发高烧,她一个人在家不知所措。

我和老伴二话不说,打了出租车就赶过去。

到了他们家,只见小虎躺在床上,脸蛋通红,额头烫得吓人。

巧云急得团团转:"爸,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送医院?"

我摸了摸小虎的额头,对老伴说:"老秦,去拿湿毛巾来,我们先物理降温。"

老伴动作麻利地拧了条湿毛巾,轻轻敷在小虎额头上。

我从随身带的小包里拿出体温计,给小虎量了体温,39度5,确实不低。

"先吃点退烧药吧,家里有布洛芬之类的药吗?"我问巧云。

巧云赶紧翻出医药箱,找出一板儿童退烧药,我看了看说明书,确认剂量后给小虎服下。

"别担心,孩子发烧很正常,我们看着他,如果半小时后温度还不降,就送医院。"我安慰巧云。

巧云这才稍微镇定一些,她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小虎的头发,眼里满是心疼。

"爸,妈,谢谢你们来。"她哽咽道,"明远出差,我一个人真的慌了手脚。"

老伴拍拍她的肩膀:"傻孩子,这有什么,我们不来谁来?"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巧云,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我以前总觉得自己能搞定一切,不想麻烦你们。"她擦了擦眼泪,"现在才明白,家人就是最坚强的后盾。"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轮流守着小虎,到凌晨时分,他的烧终于退了。

看着小虎熟睡的脸,巧云长舒一口气,眼中泪光闪烁。

"爸,妈,这么晚了,你们就住下吧,别回去了。"

老伴摇摇头:"不了,我们回家更习惯,你照顾好小虎就行。"

巧云送我们到楼下,依依不舍。

"爸,我一直有些话没和您说。"她站在楼道口,月光下,她的轮廓显得柔和而温暖。

"那天你给小虎转的生日红包,我其实特别感动,只是当时太忙了,就简单回了句'收到,谢谢'。"

"后来我一直觉得对不住您,觉得自己太冷漠了,但又不知道怎么解释。"

我笑了笑:"傻丫头,我懂的。"

回家的路上,老伴挽着我的胳膊,轻声说:"你看,啥事都有个过程,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我点点头,心里说不出的踏实。

原来爱的表达,不一定要热烈如火,也可以平静如水;不必华丽如诗,只需真实如话。

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往往藏在最普通的日常里,只要我们肯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

就像那天晚上,我们三个大人守在一个发烧的孩子床前,无言却默契地传递着爱与牵挂。

再比如每周六的象棋课,我教棋的耐心,小虎学棋的专注,巧云递茶时的温柔,都是爱的不同表达。

如今,我已经能够坦然接受那句简单的"收到,谢谢",因为我知道,文字背后的情感,远比文字本身丰富得多。

生活的沟壑,从来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是需要我们用理解和包容去填平的浅沟。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也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

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那份藏在心底,历久弥新的真情。

前几天,我收到了巧云发来的视频,是小虎在少年宫象棋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

视频里,小虎举着奖状,笑得眉眼弯弯,对着镜头说:"爷爷,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谢谢您教我下棋。"

我手捧着手机,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依然有人记得你的好,感谢你的付出。

老伴见我抹眼泪,笑着递过来一张纸巾:"老周,你这是怎么了,不是挺好的事儿吗?"

我擦了擦眼角:"是啊,挺好的,挺好的。"

窗外,春光正好,花开正盛。

来源:AmberHous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