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修身箴言,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治家智慧;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育人理念,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持家之道……中华民族家风文
河南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朱殿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修身箴言,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治家智慧;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育人理念,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持家之道……中华民族家风文化厚重,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民族品格、滋养着民族精神。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则社稷安。家庭,不仅是每个人栖息的港湾,更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要充分重视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作用,以千万个家庭为“小支点”,撬动基层善治的“大杠杆”。
聚焦家庭,激活治理基本单元。家庭和顺、邻里和谐,社会稳定大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微观镜像,其和谐程度直接关系着治理效能。要持之以恒加强家庭建设,发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让文明新风吹拂千家万户。要深入家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微治理”与“大平安”良性互动,以美满幸福小家降低治理成本、增加和谐因素。
优化家庭教育,提升治理成效。家庭承载着价值传承的核心功能,家教对个人言行举止、思维方式具有深远影响。要持之以恒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弘扬勤俭持家、敬老爱幼、睦邻友好等传统美德,宣传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传播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
传承优良家风,厚植治理底蕴。家风作为家族文明的精神密码,代代相传,影响着社会风尚,成为柔性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家风的约束功能,深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不断从中汲取治理智慧。
千头万绪事,千家万户情。千千万万“小家”的良善之风,汇聚起基层善治的清风正气。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