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语言作为文明传承的核心载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个中文价值被重新定义的时代,北京语言大学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正在“语言+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前进。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推进语
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语言作为文明传承的核心载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个中文价值被重新定义的时代,北京语言大学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正在“语言+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前进。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不仅吹响了新时代中文等语言学科转型的号角,更为北语深耕多年的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了政策东风。
在这场人工智能与人文传统的交响中,中文展现出独特的技术亲和力。汉字的方块结构天然适配计算机的二进制逻辑,其表意特性使信息压缩效率远超拼音文字,DeepSeek的成功验证了中文在降低AI训练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当全球数字空间中的中文内容占比低时,如何用技术赋能语言传播,成为摆在中国高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北京语言大学在此领域深耕多年,根基深厚,优势显著。1987年创立的“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是国内首批专注于“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机构之一。2000 年组建的计算机系,逐步发展为信息科学学院,构建起“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依托北语文理融通、中外融合特色,培养外语能力强、熟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具备国际视野的跨学科人才,专业设置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还拥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学科体系,横跨多个一级学科,为“语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学科支撑。
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相关成果斐然。2020年11月启动 “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工程”,历经多个阶段优化升级。研发的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从1.0版本的基础功能,到2.0版本深化课中融合,再到3.0和4.0版本构建大规模教育知识图谱,实现个性化智能推荐,引领个性化学习新时代。目前该系统入驻教师800余人,涵盖20余家单位,建设海量智慧课件与习题,为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数字化教育新平台,并作为全国唯一语言教育类案例入选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同时,北语的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整合优势资源,聚焦语言学前沿领域,在句法制图理论、生物语言学等方面成果丰硕。语言学专业以“语言学+跨学科+外语”为特色,核心课程与国际接轨,外语训练丰富,学生毕业时具备出色外语能力。学院还全面启动“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与研究能力。
国内首个以“语言学系建设”为主题的高端国际研讨会
北京语言大学凭借深厚积淀、创新实践与特色培养模式,在“语言+人工智能” 领域持续发力,为推动中文数字化、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懈努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与成长机遇。当语言遇上技术,数字人文领域将会是又一大蓝海。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