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初,抖音平台玉石领域网红“柴怼怼”(粉丝约28万,同时为温州某珠宝公司运营者)发布多则视频,指控知名商超品牌“胖东来”通过销售低成本玉石牟取暴利,称其“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售价几千至数万元”“利润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贬低胖东来玉石品质,称“三万元
玉石争议引发的舆论风波
2025年4月初,抖音平台玉石领域网红“柴怼怼”(粉丝约28万,同时为温州某珠宝公司运营者)发布多则视频,指控知名商超品牌“胖东来”通过销售低成本玉石牟取暴利,称其“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售价几千至数万元”“利润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贬低胖东来玉石品质,称“三万元的玉石不如其他商家三千元产品”。这些言论迅速引发公众关注,并导致胖东来品牌信誉受损。
胖东来的回应与法律行动
1. 公开数据反驳指控
胖东来于4月8日、4月30日多次发布声明,公开玉石销售数据及定价标准:
- 2025年一季度和田玉销售额为2190万元,毛利率20%,占珠宝部总销售额的3.6%,仅占集团总销售额的0.34%。
- 珠宝部综合毛利率为15%-16%,且价格区间透明,10万元以下商品毛利率为20%,10万元以上为15%。
- 强调所有商品支持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若质量问题可退货。
2. 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
胖东来认为柴怼怼的言论缺乏数据支撑,涉嫌捏造事实、误导消费者,构成“商业诋毁”和“名誉侵权”。4月25日,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索赔金额不低于500万元,并要求公开直播庭审以证清白。
3. 创始人于东来强硬表态
5月2日至3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连发多条动态,称若柴怼怼的污蔑行为未受法律严惩,将“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随后,其社交媒体账号设为私密,相关动态被删除。
柴怼怼的回应与争议升级
1. 公开叫板与反指控
柴怼怼拒绝妥协,称未收到起诉书,并呼吁消费者组建维权群,要求胖东来“退换劣质玉石”。他更扬言在胖东来门店对面开设玉石店,称“法庭上见”,甚至发表“讨厌河南”等地域歧视言论。
2.账号遭平台封禁
5月3日,柴怼怼的抖音账号因“违反社区规定”被禁言一个月,平台称正在核实胖东来提供的证据。
法律与舆论视角分析
1. 法律争议焦点
商业诋毁罪:律师指出,若柴怼怼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其指控,其行为可能构成“商业诋毁”或“不正当竞争”,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言论自由边界:专家强调,公众人物质疑需基于事实,否则可能损害企业商誉,触碰法律红线。
2. 舆论分化
支持胖东来:多数网友认为企业有权维护商誉,透明化经营数据已体现诚信,且胖东来长期以高员工待遇(平均月薪9886元)和社会责任(95%利润分配员工)树立口碑。
质疑动机:部分声音认为柴怼怼借“碰瓷”博流量,其近90天直播销售额仅50万-75万元,与胖东来的行业地位悬殊,存在炒作嫌疑。
事件背后的行业启示
1. 透明化经营的标杆意义
胖东来通过公开毛利率、供应链信息及法律应对流程,试图重构消费者信任。其模式被学者评价为“以透明化打破信息不对称”,为零售业提供“非价格战”发展路径。
2. 网络舆情的双刃剑效应
企业需平衡品牌美誉度与舆论风险。胖东来因“理想主义”形象获得高关注,但也易因争议被过度放大。此次事件再次凸显网络时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复杂性。
“柴怼怼事件”不仅是企业与个人的法律博弈,更是网络言论自由与商业信誉保护的典型案例。胖东来以数据透明化和法律手段捍卫权益,而柴怼怼的言论则面临事实与道德的双重检验。无论结果如何,此事件将为商业伦理与网络监管提供重要参考,警示公众人物需谨言慎行,企业则需以更开放的姿态应对质疑。
来源:双晨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