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助力学生成长”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教育教学、心理健康、高考改革和生涯规划研究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难题与破局思路”“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施模式”“生涯规划与心理
5月10日,“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助力学生成长”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教育教学、心理健康、高考改革和生涯规划研究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难题与破局思路”“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施模式”“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结合的可行性和路径”“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科渗透”“人口变化和AI快速发展对职业形态的重塑和生涯规划理念的重构”等论题展开深度研讨。
浙江2006年开始的高中新课改,2009年落地的新课改高考,2014年实施的新高考,从学习上的选课,到考试类别、科目、机会的选考,客观上要求学校加强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推动了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和行动的深入。但是如何把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如何把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和学习力,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助力学生成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原院长葛为民,经历了从新课改高考到新高考的全过程。她认为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关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乎国家的人才培养与选拔。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应牢固树立两个理念:一是适合的是最好的,盲目地“攀高”,期望值和现实的落差,造成了很多的心理问题;二是生涯规划和心理状态调适是动态的过程,需在自我认知与客观现实交互作用中实现。
新高考启动的2014年,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何东涛还在杭州源清中学主持学校工作。在广泛开设选修课程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何东涛本人发表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论著。在研讨会上她分享了对浙江省在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早、走得稳、成效显著的体会。
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主任、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薛平长期关注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他分享了近年来在省内调研的情况,介绍了杭州四中“五课一体”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和绍兴一中等学校把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做法。他认为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人的发展,家校合作对开展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丽水市基础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中心主任梅进德是全国首位、浙江省目前唯一的生涯规划教育特级教师。他主持的《生涯样板:全员深度卷入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构的全息模式》获得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研讨会上他在肯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同时,对目前面临的实践难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景宁中学副校长吴松敏是学校学生发展和生涯规划指导负责人。新高考启动后,景宁中学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选科选通道获得了切切实实的红利,很多学生通过“三位一体”、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进入学生心仪的优质高校学习。吴松敏在研讨会上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展示了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生涯规划教育渗透于学科教育的积极作用。
许毅既是浙江大学的二级教授、博导,又是浙一医院的主任医师、精神卫生中心创始人。他对研讨会的主题充分肯定,认为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关键点。他用生动具体的案例阐述了根据人格特征、职业兴趣类型选择高校专业和就业岗位的重要性。认为很多心理疾病的原因就是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职业兴趣相左。
嘉兴大学教授郝文静长期从事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咨询,她以帮助女儿针对学科强项弱项的情况,选择高校专业的成功案例,论证了适合的专业选择对积极心理养成的正向作用和生涯规划过程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浙江传媒学院原校长徐小洲参加了学术研讨。他认为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问题本质上是哲学问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在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价值观人生观、认识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形成共识;通过打造良好制度环境,多方形成合力和层层落实到位,优化机制、破解难题。
知名教育学者、志愿填报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专家、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主张,要培养孩子识别外部环境的能力、破除信息茧房;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从个性、兴趣出发进行生涯规划;培养决策判断的能力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他特别强调完整的而不是局部的体验对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和职业岗位适配度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中国教育在线学生发展指导研究院负责人任蕾从全国的视角分享了研究心得。她认为当前全国生涯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强调生涯教育既有共性又需个性化、分阶段调整,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知和决策能力,以及信息鉴别能力,借助科学方法和工具合理制定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吕金海长期从事高校招生和学生工作。他分享了杭州电子科大将生涯规划从高考招生阶段学生选专业向进高校后提供多次转专业机会延伸的有效举措。他建议把选择权真正还给学生,希望在中学普遍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高校和中学合作培养生涯规划师。
来源|通讯员 孙博
责任编辑|许天怡
校对|郭诗语 鲁文清
投稿|zjjybxmt@163.com
锁定“浙”里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