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绢病防治指南|别让 “白色瘟疫” 毁掉你的植物王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09:19 1

摘要:白绢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广泛危害苗木、花卉、蔬菜及经济作物(如花生、茉莉花等),其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该病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严重,防治难度较大,需采取综合措施控制。

白绢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广泛危害苗木、花卉、蔬菜及经济作物(如花生、茉莉花等),其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该病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严重,防治难度较大,需采取综合措施控制。

一、症状识别

白绢病主要侵染植物的根茎部或茎基部,具体表现为:

1. 根茎部病变:初期皮层出现褐色坏死斑,逐渐扩展导致皮层腐烂。受害植株因水分和养分吸收受阻,地上部分叶片发黄、变小,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整株凋萎枯死。

2. 菌丝与菌核: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或近地面土壤中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期形成油菜籽状的菌核,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茶褐色。

3. 果实与叶片感染:部分作物(如蔬菜)的果实接触地面时易感病,出现软腐并覆盖白色菌丝;叶片感染则形成轮纹状褐色病斑。

二、病原特性与发病规律

1. 病原菌特性:

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5.9时繁殖最快,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耐低温干燥。

菌核无休眠期,遇适宜温湿度(30℃以上、高湿)即萌发侵染,通过水流、病残体或农事操作传播。

2. 发病规律:

高发期:6-9月为发病期,7-8月高温多雨时达到盛期。

易感条件:连作、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偏酸性土壤(pH

三、防治措施

药剂灌根与喷施:选用华生盈彩组合45%噻呋·嘧菌酯悬浮剂+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聚合物。

四、防治效果

防治前:病害肆虐,情况危急

在开展实验前,观察区域内的茉莉花遭受白绢病严重侵袭。根茎部皮层出现褐色坏死斑,且病斑快速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受病害影响,植株地上部分叶片发黄、变小,枝梢节间明显缩短,生长态势萎靡不振。

防治中:精准施策,科学防治

采用 “华生盈彩组合” 进行防治。将盈彩组合中的 80 克药剂与 100 克药剂混合,兑入 4 桶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对患病茉莉花进行淋根处理。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施药过程,记录施药时间、施药方式等细节,保证防治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为后续观察防治效果奠定基础。

防治后:成效显著,生机重现

施药 2 天后进行回访,发现原本肆意生长的白色菌丝体已全部变干,失去活性,施药 7 天后再次回访,茉莉花根部的病害症状完全消失,原本腐烂的皮层开始愈合,植株重新焕发生机,开始发出健康新根。地上部分叶片颜色逐渐恢复翠绿,叶片舒展,枝梢节间增长,生长速度加快。

实验结果充分证明,“华生盈彩组合” 对茉莉花白绢病具有高效的防治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促进植株恢复健康生长。

· 数据仅针对本次实验,具体应用需结合实际虫情参数(如害虫种类、作物生育期、发生区域等)

五、不同作物的防治要点

1. 花生:重点清除病残体,避免秸秆还田;果针入土后适时化控,减少菌核传播。

2. 花卉与多肉植物:脱盆换土,切口晾干后重新扦插;盆土消毒可用升汞与生石灰混合液。

3. 蔬菜:发病初期撒施三唑酮药土或喷施代森铵,结合灌根与叶面施药。

白绢病的防治需结合病原特性与田间管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辅以化学与生物手段。关键在于降低土壤菌源基数、改善环境条件,并增强植株抗病性。对于重病区,建议建立长期轮作制度,并定期监测病害动态,以实现可持续防控。

来源:华生农资技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