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方言助力乡村振兴”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纪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09:02 1

摘要:在南粤大地的街道乡村,一群大学生手持录音设备,正在认真记录着村民们用当地方言讲述的谚语民俗。这是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广东高校青年大学生下乡行动的一个缩影,他们是由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师生组成的“

在南粤大地的街道乡村,一群大学生手持录音设备,正在认真记录着村民们用当地方言讲述的谚语民俗。这是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广东高校青年大学生下乡行动的一个缩影,他们是由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师生组成的“方言助力乡村振兴”社会调查实践团队,他们奔赴全省各地城市、街道、乡村、社区,展开了一场关于地方语言保护的深度调研。他们的足迹不仅勾勒出岭南方言文化的传承图谱,更探索出语言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动能的创新路径。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基因密码,特别是方言口传文化中蕴含着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民族风情等元素,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资源。“留住乡音,记住乡愁”是对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便捷方式。团队师生在徐国莉教授的带领下,通过音视频采集和文字记录整理的方式保存传统方言口传文化形式,采集到当地民间故事、歌谣、山歌、农谚、歇后语、劳动号子等。调查涉及语言生态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是一次深入挖掘与传承地域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的过程。“这次方言保护调研,我感觉到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感觉到是打开了岭南文化的基因库,这里不仅有语音语调的差异,更蕴藏着岭南先民的智慧结晶”。实践团队负责人丘梓玥同学感慨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推普工作的深入推进,人们的语言生活发生了急遽变化,方言传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共发放问卷调查2200余份,遍及全省21个地市,调查对象覆盖干部、村民和市民等累计100余人,着重对广东省青少年语言生活进行全面的描述与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青少年方言传承的影响因素,提出方言保护传承的措施对策,最终形成了近6万字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策建议符合实际,得到了省内外知名语言保护专家的高度认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执行主任庄初升教授读完报告后由衷地夸赞:“了不起!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很扎实的调研实践活动!”暨南大学甘于恩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严修鸿教授也对调研活动及调研结果表示了赞赏。

调研实践团队师生在调研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方言保护传承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文化价值与情感认同,甚至国家安全。团队成员关博文同学说,“以前我认为说什么话是自己的选择,怎么舒服怎么来,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高大上的原因。看到老人说起方言滔滔不绝时,眼里好像要放出光来,使我意识到,每一句濒危方言背后都承载着一代代人独特的历史记忆”。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保护方言不是在抢救古董,而是在守护无数个这样的生命记忆。调研实践活动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提升了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学习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树立了科学的语言生态观,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增强作为当代公民和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态做出积极贡献。

从调查问卷到抢救记录,从学术研究到赋能乡村振兴,从调研实践到呼吁方言保护,这群年轻人在不停地穿街走巷寻找方言的根脉时,实际上是在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这种寻找,本身就是新时代青年对文化自信最生动的诠释。与此同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呼吁:方言保护不是一个人的责任,应该是一群人、一辈人甚至几辈人的共同努力,在这场语言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中,“方言守护者”青年学子们正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传承答卷,让古老语言在乡村振兴中奏响新的乐章。

来源:教育新闻广东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