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09:31 1

摘要:今年以来,甘肃省张掖市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深刻把握张掖“一屏三地”建设功能定位,主动融入服务中心大局,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精心打造“守护绿水青山”公益诉讼品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

今年以来,甘肃省张掖市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深刻把握张掖“一屏三地”建设功能定位,主动融入服务中心大局,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精心打造“守护绿水青山”公益诉讼品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精心谋划布局 高效推动品牌建设

市检察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热点、突出重点、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制定印发《“一院一品牌”工作方案》,提出公益诉讼“一院一品”工作计划,明确品牌名称、基础条件、目标措施、预期效果,为创建品牌活动提供支撑。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主线,锚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目标,凝聚市县两级院办案合力,集中开展特色小专项,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出台《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实施细则》,从案件办理、流程监控、效果评估到制度落实,全面加强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和案件管理,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半年总结”,适时召开调度推进会议,确保品牌工作稳步推进。

细化任务措施 全面实行台账管理

按照“一项品牌、一名领导、一个员额、一抓到底”的原则,建立打造公益诉讼品牌工作计划台账,由分管副检察长包抓、部门负责人牵头,员额检察官实施,将工作任务、目标措施、完成时限、预期效果等,实行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管理,制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凝聚工作合力,倒排工期、按图作战。围绕“一屏三地”目标、功能、定位,制定服务保障“一屏三地”建设18项措施,引领全市检察机关聚焦蓝天、碧水、净土、黑臭水体污染、黑河生态环境、乡村人居环境、地膜白色污染、“无废城市”建设等事关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督促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见效,有效防范各类环境风险,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强化协同联动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充分调动基层检察院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6件,督促治理被污染耕地1200余亩,清理非法堆放固体废物、生活垃圾689吨,恢复被毁公益林地20余亩,封堵取缔入河排污口1处。市院联合甘州区院就某企业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引发河道污染风险问题,邀请专业执法人员提供支持,精准提出检察建议,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消除河道环境污染风险。民乐县院充分运用法律监督模型,筛查线索9条,以司法手段推动地膜科学回收利用;山丹县院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专项治理;高台、临泽县院开展黑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机动车维修行业拆解污染、城区林木资源管护监督活动;肃南县院开展送法入景区活动,以案释法提升游客环境保护意识。

注重总结提炼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坚持典型引领,注重总结经验和做法,丰富宣传载体,讲好检察故事、传播检察声音。最高检官网、《检察日报》、正义网分别刊发“甘肃张掖打造公益诉讼‘一院一品牌’”,《人民法治》杂志刊发“张掖检察机关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卓富成效”;《甘肃法治报》、甘肃政法网、新甘肃客户端、省检察院官网刊发“张掖检察创新公益诉讼助力高质量发展”“张掖市检察院出台18项措施服务保障‘一屏三地’建设”;《张掖日报》、张掖政法刊发“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赋能‘一屏三地建设’”“做实检察为民实事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着力宣传报道张掖检察机关打造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品牌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系列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升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品牌影响力。(王少伟)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