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80后”重构3D打印行业生态格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9:27 1

摘要:在深圳龙华区创想三维总部大堂,耸立着一尊2.9米高的机械巨人,是用户用10台创想三维3D打印机耗时2个月打印组装而成的作品,其关节可活动。这不仅是一件充满科技感的产品,更是该企业“用户共创”精神的写照。谁能想到,这家改写全球消费级3D打印行业格局的企业,11年

在深圳龙华区创想三维总部大堂,耸立着一尊2.9米高的机械巨人,是用户用10台创想三维3D打印机耗时2个月打印组装而成的作品,其关节可活动。这不仅是一件充满科技感的产品,更是该企业“用户共创”精神的写照。谁能想到,这家改写全球消费级3D打印行业格局的企业,11年前发家于一间仅20平方米的办公室。这家企业如何从代工转型为全球品牌?其技术突围与生态构建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4个人凑30万在深创业

2014年,陈春、敖丹军、刘辉林、唐京科四位“80后”相识于一个展会,彼时国内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被欧美进口品牌垄断,不仅售价高达三四万元,且组装难度可谓“乐高地狱模式”。创想三维营销总监韩宗波告诉记者,当时3D打印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不仅价格高昂,操作复杂、打印问题频发也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2014年,4个年轻人创立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受访者提供

“要让3D打印走进千家万户。”四人怀揣这样的初心,凑齐30万元启动资金,在深圳龙华租下20平方米办公室,创立创想三维。针对当时国内企业以零件出口为主的模式,他们果断选择套件销售的差异化策略,使用户上手时间从几小时大幅缩短至15分钟。首款产品CR-i3销往香港便大获成功,随后借助广东跨境电商资源,成功叩开欧美市场大门。

2016年,创想三维推出CR-10,以500美元售价杀入海外市场,颠覆了海外市场千美元以上的价格体系,迅速成为全球热销产品,出货量达1.7万台,品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推动3D打印机迈向真正的消费化时代。次年推出的Ender-3成为市场又一个爆款产品。同时,CR-10系列国外用户自发上传视频超1千万条。

▲创想三维国内营销总监韩宗波与3D打印组装的机器人合影。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2019年,面对最大跨境电商渠道商的贴牌代工邀约,创想三维毅然选择以Creality品牌独立出海。这场看似艰难的抉择,最终换来丰硕成果:据行业机构CONTEXT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创想三维在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占据56%的全球份额,稳居行业首位。第二季度继续领先竞争对手,出货量同比增长64%,占本季度入门级3D打印机所有出货量的47%。2024年第三季度创想三维的全球市场份额仍继续保持领先。

“用户思维”打破技术壁垒

“企业初创时就组建了研发团队,如今已发展到500多人,掌握600多项专利,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探索AI等前沿技术。”韩宗波介绍,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始终秉持 “用户痛点即创新起点”的理念。

以创想三维旗舰机型K2 Plus为例,其多色、高速打印满足了创客对个性化创作的高要求;K2 Plus支持主动腔体恒温,满足了用户对工程耗材模型的打印需求,维持最高60℃恒温环境 ,能实现消费级设备打印工程级材料,如经常用于工业领域的PC、PPA-CF等;在软件方面,创想云App已汇聚400万全球用户,通过用户需求驱动和深度共创模式,重新定义3D打印生态;今年4月面世的HALOT-X1光固化打印机,则搭载16K超清打印系统,具有14×19μm微米级精度,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对于创想三维来说,技术不是一项藏着掖着的东西,韩宗波表示,“创想三维一直秉承开放开源的精神,与国内外供应商、客户共创,分享成果至开源社区。在创新创造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致力于打造完善的3D打印生态。”

与此同时,创想三维也在探索中国品牌出海之道。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开始重视多样化渠道的重要性,搭建海外独立站,目前创想三维海外社媒粉丝数近400万,其中Tik Tok超过200万、Facebook超过100万,并借助海外本地社媒平台传播3D打印的故事。

这家全球消费级3D打印领军企业还以“创造者生态平台”的定位,拓展制造业边界。2020年的一场意外事故使机械创作者小宇失去了左腿,然而坚强的他并未被命运击垮。他通过创想三维3D打印机尝试用3D打印技术改造义肢:先获取残肢数据,再通过切片软件设计轻量化支架,最后用PLA材料打印出镂空结构的义肢外壳,并对自己的义肢进行了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花样改造。

“3D打印服务可以面向各个行业、各个人群,它的市场范围非常大。”2018年开始从事3D打印创业的宋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最前沿的科技,只有在连接每一个人的生活的时候,存在才更有意义。

“深圳的土壤无可替代”

“你们的成功可否复制?”面对记者的提问,韩宗波坦言:“深圳的土壤无可替代。”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制造,深圳3D打印产业链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深圳的产业链优势是我们成功的关键。”韩宗波表示。

“除了供应链优势,深圳还将激光与增材制造纳入‘20+8’产业集群,提供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韩宗波介绍,正因为在政策与产业生态的双重赋能下,才催生出独特的“深圳速度”,创想三维产品从CR-10迭代至K2 Plus,打印速度由50毫米/秒提升至600毫米/秒,且能够满足打印工程级耗材的需要。

企业的十年征途,恰是深圳“硬核创新”的缩影。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同行竞争”时,韩宗波笑道:“蛋糕足够大,我们要做的是把烤箱造得更好。”因此,创想三维在教育公益上,开展“千团行动”,支持国内高校、职校组建1000个3D打印社团,捐赠3D打印设备和技术支持,让更多学生接触和学习3D打印技术;走进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科技启蒙活动,向山区学校捐资助学,为孩子们提供3D打印设备,用科技助力教育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实习编辑 唐昕妤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