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宝出生后,医生让补维生素AD,可网上有人说要换成D交替吃?宝妈群里吵翻了天!到底该听谁的?每天补还是隔天换?补到几岁才安全?药师一句话说透真相……”
“宝宝出生后,医生让补维生素AD,可网上有人说要换成D交替吃?宝妈群里吵翻了天!到底该听谁的?每天补还是隔天换?补到几岁才安全?药师一句话说透真相……”
一、维生素AD和D:补不补?怎么补?家长最头疼的两大误区
自从宝宝出生,家长就被各种营养问题包围。尤其是维生素AD和D的补充,简直成了“育儿必考题”。有人说AD要天天吃,有人说要换成D交替补,甚至有人直接放弃AD只补D……
误区1:维生素A不用补,食补就够?
很多家长觉得,维生素A靠食补就行,比如蛋黄、猪肝、胡萝卜。但真相是:
1. 母乳中的维生素A含量有限,尤其妈妈饮食不均衡时,宝宝更难获取。
2. 6月龄内宝宝辅食添加有限,单纯靠食补很难达标。
3. 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30%,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冬季,缺乏风险更高。
误区2:AD和D交替补,更安全?
有些家长担心AD中的维生素A过量,于是“今天补AD,明天补D”。但药师提醒:
1. 交替补容易漏服、错服,宝宝依从性差,反而增加缺乏风险。
2. 维生素A和D是“黄金搭档”,协同作用增强效果(比如维生素A能让D的生物活性提高130%)。
3. 权威指南明确:每日持续补充AD(A 1500-2000单位,D 400-800单位)才是科学的预防方案。
二、为什么专家坚持AD同补?三个关键原因
原因1:营养现状不允许“赌概率”
我国儿童维生素A边缘性缺乏率高达40%,维生素D不足率也超过50%。尤其是北方冬季、阴雨地区,靠晒太阳补D根本不现实。AD同补,相当于给宝宝的免疫力、骨骼发育、视力健康上了“双保险”。
原因2:单补D可能“顾此失彼”
维生素A缺乏的后果比想象中严重:
• 免疫力下降,感冒、腹泻反复
• 视力发育受阻,暗适应能力差
• 贫血风险增加(维生素A参与铁代谢)
如果只盯着D补,却忽视A,等于让宝宝的健康“瘸腿走路”。
原因3:交替补反而增加风险
有研究对比发现:交替补AD和D的宝宝,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持续补AD的组。更重要的是,家长容易记混服药时间,今天补AD、明天忘换D,后天又补错……最终导致宝宝两种营养都摄入不足。
三、维生素AD补到几岁?很多家长都停早了!
不少家长以为:“AD补到1岁就行了,大了吃饭就能补够。”但真相是:
1. 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随年龄增长反而升高,3-5岁缺乏率比1岁内更高!
2. 青春期孩子发育快、消耗大,更需要AD支持骨骼生长和免疫功能。
3. 我国指南建议:至少补到青春期,特殊人群(早产儿、慢性病患儿)需遵医嘱延长。
四、家长最关心的5个问题,药师一次性说清
问题1:补AD会中毒吗?
按推荐剂量(A≤2000单位/天,D≤800单位/天)服用,不会中毒。中毒剂量是日常补充量的几十倍,正常吃无需担心。
问题2:吃AD还要额外晒太阳吗?
要!维生素D需要紫外线激活,建议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避开正午),但冬季、阴雨天仍需依赖补充剂。
问题3:宝宝不爱吃鱼肝油怎么办?
选胶囊型AD剂,剪开滴入辅食或奶中,避免直接吞咽。口感改良的滴剂也是好选择。
问题4:进口D剂比国产AD更好吗?
没有证据!国产AD剂符合中国宝宝需求,性价比更高。盲目追求进口产品可能漏补A。
问题5:宝宝查出缺D,要加量吗?
需遵医嘱!临床治疗剂量可能高达2000单位/天,但家长切勿自行加量,过量可能引起高钙血症。
五、记住这3句话,补AD不踩坑
1. 出生后尽早开始补:足月儿出生1周内开始,早产儿遵医嘱。
2. 每天坚持别间断:AD同补,每天1粒,至少到青春期。
3. 饮食运动要配合:辅食添加后多吃深色蔬菜、蛋黄,每天户外活动。
最后提醒:
维生素AD的补充方案因人而异,早产儿、低体重儿、慢性腹泻患儿等需要个体化调整。本文仅为科普,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切勿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来源:青囊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