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发布5月健康风险提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09:22 1

摘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昨日发布温馨提示:根据2025年4月传染病及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结果显示,5月需关注感染性腹泻、蜱相关传染病、手足口病和食源性疾病。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昨日发布温馨提示:根据2025年4月传染病及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结果显示,5月需关注感染性腹泻、蜱相关传染病、手足口病和食源性疾病。

感染性胃肠炎及腹泻

感染性腹泻主要因摄入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引起,病原体包括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等。致病机制以毒素破坏肠黏膜或病原体直接侵袭为主,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主要建议: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家庭及集体单位需定期清洁消毒高频接触物品表面。

2.饮食安全:避免生食海鲜、未煮熟肉类及蛋类;饮用水需煮沸或选用瓶装水,剩菜需加热至70℃以上再食用。

3.病例管理: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呕吐物及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清理时佩戴手套及口罩。

蜱相关传染病

蜱虫可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莱姆病、森林脑炎等20余种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及立克次体。我国5—7月为蜱虫活动高峰期,山区、林区及农村夏收区域为高风险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等植被密集区亦存在暴露风险。

主要建议:

1.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物,裤脚扎入袜内,皮肤裸露处喷涂含避蚊胺(DEET≥20%)驱虫剂。

2.环境治理:家庭庭院定期修剪杂草,露营时在帐篷周边1米范围喷洒氯菊酯驱虫剂。

3.叮咬处理: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垂直拔出蜱虫,避免挤压虫体,伤口以碘伏消毒。叮咬后14天内监测体温、肌肉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发,常见EV71和CoxA16型。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3—7天,传染性强。5—9月为流行高峰,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占比约85%,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疱疹伴低热,少数病例可进展为脑炎、肺水肿等重症。

主要建议:

1.家庭防护:儿童玩具、餐具每日消毒;避免带幼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降低接触感染源,注意儿童手部卫生,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一旦发现红疹发热,立即就医别拖延。

2.疫苗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

3.托幼机构管理: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病例立即隔离,教室门把手、桌椅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通过食物摄入引起的健康问题。随着气温升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风险显著增加,病原体易通过生鲜肉类、未灭菌乳制品及隔夜凉菜传播。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呕吐。

主要建议:

1.保持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厨具要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避免蚊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2.食品加工规范:生熟食材需分案板、刀具处理,烹饪时确保肉类中心温度≥75℃,再次食用要热透,剩饭菜建议只加热一次,避免多次重复加热。

3.风险规避: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散装食品,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及野菜,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场所。

来源:滴答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