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特展《树与蛇》——西方近年规模最大印度文物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9:39 1

摘要:本书是202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树与蛇: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五世纪》(Early Buddhist Art in India, 200 BCE–400 CE)的同名展览图录。展览展出了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400 年期间的1

#我的宝藏兴趣#本书是202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树与蛇: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五世纪》Early Buddhist Art in India, 200 BCE–400 CE)的同名展览图录。展览展出了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400 年期间的 125 件文物,以环环相扣的主题,揭示了印度佛教艺术形成早期至关重要的象征与叙事传统。展览涵盖从印度各地以及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十几个机构与藏家借来的珍贵展品,涉及石刻、金、银、青铜、水晶和象牙等各种媒介。本次展览中大部分艺术品从未在印度公开展出过,称得上几十年来在西方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印度文物展。

阿耶迦台基浮雕,冥想中的佛陀受到那伽王穆遮林陀及其族群的礼拜, 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印度考古局那伽尔朱那孔达考古博物馆藏。

策展人兼图录编者约翰-盖伊曾在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担任印度艺术高级策展人长达 22 年,2008 年加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任亚洲艺术部南亚与东南亚艺术的弗洛伦斯与赫伯特·欧文策展人

佛塔鼓座浮雕,公元1世纪后半叶,石灰石,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浮屠塔(stupa),或称佛塔,是一种圆顶半球形结构建筑,起源于印度地区的墓葬土丘。原是用于安置释迦牟尼舍利的佛教建筑,后演变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经典建筑形式。源自纪念佛诞、佛灭的传统,这一建筑集佛教的精髓、佛身(舍利)与教义(佛法)于一体。《树与蛇》汇集了佛陀涅槃两个世纪后所建佛塔的原始遗存,追溯佛教艺术最早的叙事形式与视觉语言。在这些碎片中,菩提树这两类图像几乎无处不在。

桑吉佛塔,印度中央邦博帕尔。

树的意象贯穿了佛陀从出生、开悟至死亡的整个旅程。佛陀在菩提伽耶(Bodhgaya)的一棵菩提树下经历了开悟,因此从佛教视觉文化的雏形开始,菩提树就作为佛陀开悟的隐喻,以及佛陀的化身,反复出现在早期佛教艺术中。

栏杆立柱圆形浮雕,象征拘那含牟尼佛开悟的树,约公元前150至前100年,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藏。

据记载,开悟后佛陀又经历了七周的冥想。在第六周佛陀遭遇持续七日的大洪水,蛇王目支邻陀(Mucalinda)用自己的身体将他包裹起来,并以张开的蛇盖为其遮挡风雨。因此蛇神,也称纳迦(naga),逐渐演变成早期印度佛教艺术中最常见的一种视觉语汇,也是是佛塔鼓内所藏舍利的最高保护神。

栏杆立柱浮雕:那伽穆遮林陀守护佛足印,约公元前150至前100年,阿拉哈巴德博物馆藏。

这本展览图录聚焦了印度南部长期被忽略的艺术品,不仅清晰地展现出树与蛇这两类象征形式的持久性,还将这两个视觉元素与佛陀身体形态从神秘到具象的转变过程联系起来,探索了第一世纪到第三世纪的佛教艺术转向。

赠予财富的女神,可能为吉祥天女(Sri Lakshmi),公元前1世纪,陶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并非孤立发展,图录中牙雕、罗马金币、马赛克装饰等器物,均揭示了印度本土与罗马、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也反应了印度在早期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百乘王朝与罗马帝国之间活跃的贸易活动,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经济和物质往来,也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流通,对两地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人像半身像的圆形垂饰,约公元1世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外,本图录还涵盖两处最新发掘的的佛教遗址(卡纳塔克邦北部的 Kanaganahalli 佛塔和特伦甘纳邦的 Phangiri 山顶寺院建筑群)中未公开过的杰作。这些雕塑图像重新定义了我们对早期佛教艺术的理解,也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的重要艺术史变迁。

书籍信息

Tree & Serpent: Early Buddhist Art in India

《树与蛇:印度早期佛教艺术》

John Guy 著

目 录

Sponsors' Statements 6 | Director's Foreword 7|Preface 8 | Acknowledgments 10

Note to the Reader 12|Lénders to the Exhibition 13 | Contributors 13

赞助方致辞 6|馆长前言 7|前言 8|致谢 10

读者须知 12|展览借展单位 13|撰稿人名单 13

MAPS: Indian Subcontinent 14|India's Global Setting 15|Major Buddhist Sites Active in the Deccan, 200 BCE-400 CE 15

地图: 印度次大陆 14|印度的全球背景 15|公元前200年—公元400年德干地区主要佛教遗址 15

BEGINNINGS OF BUDDHIST IMAGERY

佛教图像的起源

Early Buddhist Landscape of Southern India 18

John Guy

南印度早期佛教图像景观 18

约翰·盖伊

CATALOGUE 26

John Guy

图录 26

约翰·盖伊

RELIGS, STUPAS, AND TEXTS

宗教遗物、佛塔与文本

Stupas, Footprints, and Imagination in Early Buddhism 76

Peter Skilling

早期佛教中的佛塔、足印与想象 76

彼得·斯基林

Stupas and the Cult of Relics 82

John Guy

佛塔与舍利崇拜 82

约翰·盖伊

Celebrating the Buddha in Early Southern India 88

John Guy

南印度早期的佛陀礼赞 88

约翰·盖伊

CATALOGUE 96

John Guy

图录 96

约翰·盖伊

MONASTIC BUDDHISM, COMMERCE, AND PATRONI

僧团佛教、商业与赞助

The Business Side of a Buddhist Monastery 118

Gregory Schopen

佛教寺院的商业运作面向 118

格雷戈里·舒本

Buddhist Patronage and Monastic Institutions in Andhra: Epigraphic Evidence 123

Vincent Tournier

安得拉地区的佛教赞助与僧团机构:铭文证据 123

文森特·图尔尼耶

Maritime Networks of Coastal Andhradesa 129

Himanshu Prabha Ray

安得拉海岸的海上网络 129

辛哈苏·普拉巴·雷伊

CATALOGUE 132

John Guy

图录 132

约翰·盖伊

GLOBAL SETTING

全球背景

Rome and Its Connections with India 160

Norman Underwood

罗马与印度的联系 160

诺曼·安德伍德

Evoking the Buddha in Peninsular India, Sri Lanka, and Southeast Asia 166

Sunil Gupta

在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唤起佛陀的形象 166

苏尼尔·古普塔

CATALOGUE 170

John Guy

图录 170

约翰·盖伊

THE BUDDHA REVEALED

佛陀显像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Image Worship in Early Andhradesa 198

Akira Shimada

安得拉地区早期佛像崇拜的发展 198

岛田明(Akira Shimada)

Buddhist Narratives at Kanaganahalli 203

Monika Zin

卡纳加纳哈利的佛教叙事图像 203

莫妮卡·辛(Monika Zin)

The Buddhist Stone of ndhradesa 207

Federico Carò

安得拉地区的佛教石刻艺术 207

费德里科·卡罗(Federico Carò)

CATALOGUE 210

John Guy

图录 210

约翰·盖伊(John Guy)

附录:

Early India: Chronology and Key Events 280

Gazetteer of Buddhist Sites, Principally in the Deccan 282

John Guy and Vaishnavi Patil

早期印度:大事年表 280

佛教遗址地名索引(主要为德干地区)282

约翰·盖伊与瓦伊什纳维·帕蒂尔

Glossary 290 | Notes to Essays and Catalogue 296

Bibliography 310 | Index 332 | Photograph Credits 343

术语表 290|论文与图录注释 296

参考书目 310|索引 332|摄影鸣谢 343

《树与蛇:印度早期佛教艺术》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同名展览图录,书中展示了125件珍贵的艺术瑰宝,追溯了南印,尤其是德干地区的佛教发源历史。编者跳出传统视角中对印度北方的学术关注,对从公元前三世纪到五世纪的南印丰富的艺术资料进行了一次先驱性的探索。

这些美丽的艺术品图像构建了早期佛教丰富的图像世界,兼具叙事性和故事性,讲述了这一新兴宗教发展成为世界伟大宗教之一的过程。书中以佛塔这一建筑形式为主线,展示了石刻、金工、象牙雕刻、陶器、绘画、珠宝等各式艺术作品,不仅探究了树和蛇的图像在南印特定文化和宗教背景中的作用,还对皇室与女性艺术赞助人、印度与罗马的贸易等主题进行了思考。

书 影

来源:大明湖畔看今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