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孩子”赵俊华即将踏上认亲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09:51 1

摘要:五月的包头,阳光温柔地倾洒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之旅,正于鹿城大地徐徐展开——“国家的孩子”赵俊华即将踏上认亲之路。这场迟到的团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逢,更是时代温情与民族大爱的生动体现。

赵俊华与其她三个“国家的孩子”分享喜悦。

五月的包头,阳光温柔地倾洒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之旅,正于鹿城大地徐徐展开——“国家的孩子”赵俊华即将踏上认亲之路。这场迟到的团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逢,更是时代温情与民族大爱的生动体现。

赵俊华,户籍信息显示出生于1959年6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她被带至包头。幸运的是,养父母赵景山、沈秀兰将全部的爱倾注在这个养女身上。“他们用生命在爱我。”提及已故的养父母,赵俊华眼眶泛红。在养父母的悉心呵护下,她的童年满是温暖与欢笑,那段时光成为她最珍贵的记忆。

然而,随着养父母相继离世,寻根的念头在赵俊华心底悄然生长。“每次看到别人阖家团圆,我就忍不住想,我的亲生父母长什么样?他们是否也在思念着我?”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寻亲之路犹如大海捞针,一次次尝试都无果而终,这份牵挂只能暂时深埋心底。但岁月不仅没有冲淡这份思念,反而让它愈发浓烈,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在时光的滋养下不断生长。

2024年10月26日,一次特别的参观经历彻底改变了赵俊华的生活轨迹。当她踏入“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尘封的历史照片、泛黄的信件以及充满年代感的生活用品,瞬间勾起她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展馆内循环播放的老人们讲述当年故事的影像,让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往。“站在展馆里,我的心跳都加快了,那些沉睡多年的记忆瞬间被唤醒,寻找亲人的渴望前所未有地强烈。”赵俊华感慨地说。

这次参观成为赵俊华寻亲路上的关键转折点。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她先后采集DNA血样,并进行了专业的基因检测。二十天的等待,对她而言漫长得仿佛一个世纪。终于,通过信息比对,确认她的故乡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这位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我等这一刻太久太久了,终于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这种感觉难以言表。”

对于赵俊华来说,寻亲成功不仅是实现了个人心愿,更是对养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告慰。“养父母给予我毫无保留的爱,教会我善良与坚强。如今我找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人生终于圆满了。”赵俊华哽咽着说。

“赵俊华是我们在包头生活的‘国家的孩子’中第一个这么快就找到亲人的,我们都为她高兴,也盼望着能早日完成自己的寻亲心愿。”同样身为“国家的孩子”的李炎飚感慨万分。作为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者,“国家的孩子”虽然在草原落地生根、成家立业,但寻根问祖的心愿从未消失。

回溯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孤儿院粮食短缺,众多孤儿面临生存危机。内蒙古人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南方孤儿。如今,这些“国家的孩子”已经深深融入了自己生长的草原,与草原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休戚与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孩子”踏上寻亲之路。每一次成功认亲,都是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这些团圆故事,不仅是个体生命寻根的圆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诠释。

来源:包头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