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是如何确定时间的?”“人工降雨是怎么实现的?”“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测出来的?”5月12日,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钱塘区新前进公社气象科普角正式启用,后续将作为研学基地,与师生们一同开启探寻“风云密码”之旅。
“古人是如何确定时间的?”“人工降雨是怎么实现的?”“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测出来的?”5月12日,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钱塘区新前进公社气象科普角正式启用,后续将作为研学基地,与师生们一同开启探寻“风云密码”之旅。
新前进公社气象科普角坐落于前进街道杭州钱塘大湾区农业公园内,是全区首个气象科普主题活动场所,集气象科普和趣味互动于一身。
新前进公社气象科普角
彩虹门、日晷、相风鸟雕塑、雨量器、水龙卷模拟器……走进气象科普角,一个个新颖有趣的装置映入眼帘,这些互动设备巧妙展示古代气象、农业气象、风雨互动、气象探秘等多元气象科普要素,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普及气象知识。
彩虹门、日晷、相风鸟雕塑、雨量器、水龙卷模拟器……走进气象科普角,一个个新颖有趣的装置映入眼帘
启用当天,气象科普角便迎来了第一批“粉丝”——前进中学的50余名师生。水龙卷模拟器四周围满了学生,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前转动摇柄,目睹小小的漩涡成长为水龙卷的过程。模拟雨量体验里,小小的翻斗每翻转一次,就记录0.1mm的降水量。“亲身体验比课本上看到的知识更震撼,以后看到预警信号一定认真对待!”八年级的魏科妍同学迫不及待地跟朋友分享。
同学们体验雨量器
一旁的相风鸟雕塑也格外亮眼。当有风的时候,相风鸟下的转枢会随风转动,鸟头部也随之转动,头部指向的方向便是风的来向,它为古人的航海与农耕提供了宝贵的天气信息,是早期的风向计。“气象科学与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密切相关,希望同学们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同时,树立尊重科学、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成立以来,钱塘区气象局就不断探索基于属地特色的气象科普模式,今年组建的来自辖区8所高校、拥有150余名队员的气象科普志愿队,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发挥了在校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将气象灾害防御要点转化为“闯关答题”“情景推演”“手把手教学”等年轻化表达。当天正式开园的气象科普角,更是气象科普与社会安全教育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进一步丰富我区气象科普菜单,助力推动防灾减灾教育从“活动式传播”向“常态化浸润”升级。
记者: 徐渝 陈晓
通讯员:徐柳韵
来源:钱塘新区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