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母亲节,姚芳静坐在沙发上,习惯性的打开电视,调到她喜欢的法制频道。不一会,手机铃声响起,屏幕上闪现着“女儿”。姚芳非常兴奋的按下接听键。
今天是母亲节,姚芳静坐在沙发上,习惯性的打开电视,调到她喜欢的法制频道。不一会,手机铃声响起,屏幕上闪现着“女儿”。姚芳非常兴奋的按下接听键。
“喂,妈!”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姚芳急忙应了一声“哎”,可是,她的眼睛却紧盯着电视上的法制节目,里面正在播放一起电信诈骗案例。
母女俩
“妈,我的生活费不够了,您再给我转1000块钱吧!”女儿的声音带着撒娇的语气。
姚芳的手指突然僵住了,她缓缓放下了遥控器。电视内容充满了脑袋,心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连忙问道:“你,谁呀?”
“妈,我的声音您都听不出来了?我是您闺女芸芸啦!”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委屈。
姚芳的心跳加速了。这声音确实像女儿,但电视里刚刚才说,现在的AI技术可以模仿任何人的声音。“现在诈骗电话太多了!”她警惕地说。
“我的手机号码您也认不出来吗?”女儿似乎有些急了。
母女俩
姚芳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确实是女儿的手机号。但是,电视里的专家说过,骗子可以伪造来电号码。“骗子呀,什么声音和手机号码都能作假!”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哎,不用那么小心,现在哪有那么多骗子,妈,我真是您闺女芸芸。”女儿的声音带着无奈。
姚芳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好,你说你是我闺女,那我问你一个问题,我的生日是几号呀?”
“生日啊,哎呀,我哪记得那个呀,回去后再说呗,妈,我真是您闺女芸芸!”女儿的回答让姚芳的心沉了下去。
“那,我再问你个简单的,我今年多大了?”姚芳继续追问。
母女俩
“30?40?40多了吧!唉,我回去了问问姥姥,姥姥肯定知道的!”电话那头的声音开始显得慌乱。
姚芳的眼睛湿润了。她养了二十年的女儿,怎么可能连她的年龄都不记得?“好吧,再问你一个最简单的,我喜欢吃什么?”姚芳强忍着哽咽问道。
“喜欢吃什么?爱吃红烧肉?爱吃清蒸鲈鱼?这虾您也爱吃……”电话那头的声音越来越不确定。
姚芳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想起女儿小时候,每次做红烧肉,女儿都会开心地围着她转;想起女儿上大学前,特意学会了做清蒸鲈鱼,说是要给她一个惊喜;想起每次回家,女儿都会带她最爱吃的大虾……
母女俩
电话那头静默了,挂断了,过了一会儿,“女儿”的电话再次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抽泣声,“妈,您说的对,我就是个骗子,您的骗子闺女!”
姚芳愣住了。她突然意识到什么,颤抖着问:“芸芸,真的是你吗?”
“是我,妈。”女儿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愧疚,“我……我连您的生日、年龄和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我真是个不孝的女儿。”
姚芳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她想起女儿上大学这两年,每次打电话都是要生活费,很少关心她的生活;想起自己每次想多聊几句,女儿总是以学习忙为由匆匆挂断;想起自己生日那天,只收到女儿一条群发的祝福短信……
“芸芸……”姚芳的声音哽咽了,“妈不怪你。是妈没教好你。”
母女俩
“不,妈,是我太自私了。”女儿的声音充满悔意,“我刚才真的是要生活费,但是,您的问题让我突然意识到,我对您的了解,少得可怜。我……我甚至不知道,您最喜欢吃的是韭菜盒子。”
姚芳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她确实最爱吃韭菜盒子,这是她从小到大的最爱,但自从女儿出生后,因为女儿不喜欢韭菜的味道,她就很少做了。
“你怎么知道……”姚芳轻声问。
“我刚才打电话给姥姥了。”女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问了姥姥,您的生日、年龄和最喜欢吃的东西。姥姥说,您最爱吃的是韭菜盒子,但是,因为我讨厌韭菜味,您将近二十年没好好吃过了。”
姚芳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没想到八十岁的老母亲还记得这些细节,更没想到女儿会主动去了解这些。
母女俩
“妈,我错了。”女儿的声音坚定起来,“我明天回家。我要给您做韭菜盒子,听您讲您小时候的故事,好好记住您生日……我要重新认识我的妈妈。”
姚芳擦去眼泪,嘴角却扬起了笑容:“好,妈等你。不过……生活费,妈还是给你转。”
“不用了,妈。”女儿的声音温暖而坚定,“我找到了一份兼职,以后的生活费我自己挣。您养我这么大,该是我照顾您的时候了。”
挂断电话后,姚芳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梧桐树。二十年前,她就是在那里教年幼的女儿认树叶;十年前,她站在那里目送女儿第一次独自上学;而今天的母亲节,她站在那里,是迎接一个真正长大的女儿回家。
母女俩
确实,亲情需要双向的付出与理解。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忙于自己的生活,却忽略了最亲近的人。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心灵上的贴近与理解。
有时候,一次“诈骗电话”般的对话,反而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亲情。你有多久没有真正关心过父母的生活了?或许,是时候打个电话,不是要钱,而是问问他们今天过得好不好。
来源:五哥谈情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