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 “全国助残日”,在这个特殊日子来临之际,一则喜讯传来:郓城县广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主任钱广强荣获 “全国自强模范” 荣誉称号。令人振奋的是,仅2025年上半年,菏泽市就有四位残障人士接连获得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 等国家级荣
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 “全国助残日”,在这个特殊日子来临之际,一则喜讯传来:郓城县广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主任钱广强荣获 “全国自强模范” 荣誉称号。令人振奋的是,仅2025年上半年,菏泽市就有四位残障人士接连获得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 等国家级荣誉。
“我市有四名残疾人获国家级荣誉,这是市委市政府、各级各界、全社会共同支持关爱的结果,也是残疾人不忘初心、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从钱广强到崔哲、王呈周、李程,我市不断涌现获得全国表彰的残障模范,这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凯歌,更是一座城市文明高度的生动注脚。这场自强不息与城市文明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广东感慨道。
生命之光:逆风翱翔的星辰
在定陶区举重训练馆,定陶区残疾人联合会运动员、初级教练员崔哲的每次托举,都镌刻着与命运抗争的印记。小儿麻痹症曾试图束缚她的生命轨迹,但这位定陶姑娘却用双手在赛场上铸就了钢铁意志。2024年,她在巴黎残奥会上勇夺金牌,实现了菏泽市在残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她的训练记录本上记载着战术分析与生理监测数据,正是这份近乎严苛的自律,让她从省队一路走进国家队,如今又转身成为播种希望的教练。4月28日,崔哲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 “全国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这份荣耀是对她22年不懈努力的最高赞誉。
在山东聚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呈周的实验室里,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抓取,都在诉说着这位科技工作者的倔强。王呈周周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造成左腿残疾,但他在不断超越自我中构建起“精密机械的王国”。他研发的产品先后获得2项 “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申请国家专利15项,产品还先后出口到老挝等7个国家。今年,他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对他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全国劳动模范、山东漆器髹饰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程先天右眼失明。他让千年大漆在牡丹纹样中焕发新生,他研发的牡丹纹漆器亮相中国和巴西建交文化交流展台。其团队研发的快速干燥法,让传统漆艺周期缩短三分之二。
制度匠心:托举梦想的沃土
我市建立的 “全链条” 助残体系颇具匠心。
在创新就业矩阵方面,我市建成13处文创工坊,培训残疾人305人,实现高质量就业83人,创收620万元;孵化出直播带货、数据标注等新业态,培训残疾人2227人次。
精准赋能工程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实施 “强翼贷”“丰羽助”“展翅翔” 等项目,惠及112人;加强对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以 “一人一策” 的方式帮扶服务423人次,服务率达100%;推动盲人按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增盲人按摩机构9家,培训残疾人151人,其中120人取得医疗保健高级资格证书。
融合教育也实现了突破。在定陶区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藩篱。普通教室里的无障碍设施与特教资源教室有机结合,残健学生共同参与非遗课程。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像崔哲这样的孩子从小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为他们日后绽放光芒埋下了种子。
此外,我市还开展自强模范评选、残疾人文化名士评选活动,《菏泽日报》等媒体积极宣传有所作为的残疾人的故事,鼓励残疾人奋发向上、勇立潮头,在全市营造出关注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对残疾人厚爱一层、关爱有加,在提供适宜岗位、学习深造、晋级晋升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我市建立健全了从残疾人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创业扶持、贷款贴息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让每一个有意愿、有能力就业创业的残疾人都能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留下残联组织扶持的温暖印记。
文明基因:滋养自强之花
菏泽的仁爱传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哲学思想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包容品格。菏泽将这种文化基因转化为制度创新: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覆盖率逐步提升,正在打造的“15分钟助残服务圈”惠及更多特殊群体,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就业政策执行率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觉醒也为残障人士发展形成强大助力。钱广强创办的创业孵化中心累计举办各类创业培训、技能培训300多期,培训残疾人及其他困难群体1.1万人次;培育出300多个电商店铺,让黄河滩区农产品走向全国。李程创建非遗工坊,五年间培训了960多名乡村工匠,带动众多学徒和残疾朋友就业,还帮助学徒开办手造工坊,将大漆修复技艺的创新成果推广到全国,带动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残疾人等50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为传承中华非遗技艺、促进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这种实践让残障人士不再只是帮扶对象,而是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菏泽日报记者 张红艳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