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鹏 | 明季天主教绘画艺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0:15 1

摘要:从天主教在华传播引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绘画艺术是一重要环节,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的改变难以估量。有些西方艺术评论家,往往把中国基督教圣像绘画的历史追溯到利玛窦来华之前,比如Sepp Schüller在《中国基督教艺术史》(Die Geschic

姚鹏 撰文

从天主教在华传播引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绘画艺术是一重要环节,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的改变难以估量。有些西方艺术评论家,往往把中国基督教圣像绘画的历史追溯到利玛窦来华之前,比如Sepp Schüller在《中国基督教艺术史》(Die Geschichte der Christlichen Kunst in China)里提到,明代画家唐伯虎[1]的一些画作,明显模仿了西洋的圣像版画。然而从学术角度看,还缺乏更多确凿史料梳理其传承和脉络。因此回顾这个主题通常从利玛窦来华开篇。

《中国圣母》 唐寅 明中期 中国画 芝加哥菲尔德—哥伦比亚博物馆藏

《佛之圣母》 唐寅 明中期 中国画 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利玛窦等人率先研究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目的是为了便利西方传教士学习汉语。这是中国语言文字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事件。利玛窦著有《大西字母》,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他又在郭居静[1]帮助下,重新修订《大西字母》,以《西字奇迹》书名在北京镌刻。这部书收入了他从欧洲带来的一些福音版画。

广哉,文字之功于宇内耶!世无文,何任其愤悱,何堪其暗汶乎?百步之远,声不相闻,而寓书以通,即两人者暌居几万里之外,且相问答谈论如对坐焉。百世之后人未生,吾未能知其何人,而以此文也不令万世之后可达己意,如同世而在百世之前。先正已没,后人因其遗书,犹闻其法言,视其丰容,知其时之治乱,于生彼时者无异也。万国九州岛,棼布大地,一人之身,百旬之寿,竭蹶以行,不能殚极。而吾曹因书志,卧坐不出室门,即知其俗,达其政,度其广,识其土宜物产,曾不终日舆地,如指掌焉。

圣教之业,百家之工,六艺之巧,无书何令今至盛若是与?故国逾尚文,逾易治,何者?言之传,莫纪之以书,不广也,不稳也。一人言之,或万人听之,多则声不暨已。书者能令无量数人同闻之,其远也,且 异方无碍也。言者速流,不容闻者详思而谛识之,不容言者再三修整而俾确定焉。若书也,作者预择之,笔而重笔,改易方圆,乃着之众也。故能着书,功大乎立言者也。

今岁窦因石林祝翁诗柬,幸得与幼博程子握手,知此君旨远矣。程子寿逾艾而志气不少衰,行游四方,一意以好古博雅为事。即其所制墨绝精巧,则不但自作,而且以廓助作者。吾是以钦仰大国之文至盛也,向尝见中国彝鼎法物,如《博古图》所载,往往极工致,其时人无异学,工不二事,所以乃尔。今观程子所制墨,如《墨苑》所载,似与畴昔工巧无异。吾乃谂大国之文治,行将上企唐虞三代,且骎骎上之矣。程子闻敝邦素习文,而异庠之士且文者殊状,欲得而谛观之。子曰,子得中国一世之名文,何以荒外文为耶。褊小之国,僻陋之学,如令演绎所闻,或者万分之一,不无少裨大国文明之盛耳,若其文也,不能及也。 万历三十三年岁次乙巳腊月朔 欧逻巴 利玛窦撰并羽笔

程幼博早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就开始着手辑刻《程氏墨苑》,他为宣传自己的墨品,制作了墨模雕刻图谱集,非卖品,馈赠客户。《程氏墨苑》收录程幼博所造名墨图案五百二十式。分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另有附录“人文爵里”,共六卷共十二册,有天、地、人、物、儒、释、道各集。《程氏墨苑》是中国古代艺术水准很高的墨谱图集,程幼博在墨品的造型设计和图式安排上新意迭出,后人评价其图稿精丽绝伦,刻工勾凝断顿,线条细若胎毛、柔如绢丝,曲尽其妙。为明代四大墨谱中最精者,是为“国宝”。

程幼博非常喜欢利玛窦送给他的礼物,在《程氏墨苑》卷六下增补了他标记为《宝像图》圣像画、中文图名、利玛窦写的像记以及罗马字母注音表。作为版画被程幼博收入《程氏墨苑》中有:

《天主》 明晚期 版画

【像记】信而步海,疑而即沉

天主已降生,托人形以行教于世。先诲十二圣徒,其元徒名曰伯多落,一日在船,恍惚见天主立海涯。则曰,倘是天主,使我步海不沉。天主使之,行时望猛风发波浪,其心便疑而渐沉。天主援其手曰,少信者,何以疑乎?笃信道之人,踵弱水如坚石,其复疑,水复本性焉。勇君子行天命,火莫燃,刃莫刺,水莫溺,风浪何惧乎!然元徒疑也。以我信矣,则一人瞬之疑,足以竟解兆众之后疑。使彼无疑,我信无据。故感其信,亦感其疑也。 欧逻巴 利玛窦撰

《二徒闻实》 万历二十三年(1595) 版画

【题记】二徒闻实,即舍空虚

天主救世之故,受难时有二徒避而同行,且谈其事而忧焉。天主变形而忽入其中,问忧之故。因解古《圣经》言,证天主必以苦难救世,而后复入于己天国也,则示我勿从世乐,勿辞世苦欤?天主降世,欲乐则乐,欲苦则苦,而必择苦,决不谬矣。世苦之中,蓄有大乐;世乐之际,藏有大苦,非上智也,孰辩焉。二徒既悟,终身为道,寻楚辛,如俗人逐珍贝矣。夫其楚辛久已息,而其爱苦之功常享于天国也。 万历三十三年岁次乙巳腊月朔 遇宝像三座 耶稣会利玛窦谨题

《淫色秽气》 万历二十三年(1595) 版画

【题记】淫色秽气,自速天火

上古锁多麻等郡人,全溺于淫色,天主因而弃绝之。夫中有洁人落氏,天主命天神预示之,遽出城往山。即天雨大炽盛火,人及兽虫焚燎无遗,乃及树木山石,俱化灰烬,沉陷于地。地潴为湖,代发臭水,至今为证。天帝恶嫌邪色秽淫,如此也。落氏秽中自致净,是天奇宠之也。善中从善,夫人能之。惟值邪俗而卓然竦正,是真勇毅,世希有焉。智遇善俗则喜,用以自赖,遇恶习则喜,用以自砺,无适不由己也。 万历三十三年岁次乙巳腊月朔 遇宝像三座 耶稣会利玛窦谨题

利玛窦打开中国传教大门,他编写的《西字奇迹》里的圣像画赢得宫廷内外的关注目光。明末清初追随利玛窦来华的传教士艾儒略[5]、汤若望[6]等人模仿欧洲画作镌刻的有像福音读本,系统地介绍了耶稣圣迹故事。明末比较重要的天主教有像图书有三种:《诵念珠规程》《天主降生出像经解》《进呈书像》。

《诵念珠规程》插图 万历四十七年(1619)南京镌刻

【西班牙】罗如望[7]和【西班牙】费奇观[8]撰文,木刻插图十五幅。

《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插图 明崇祯八年(1635)福建辑刻

【意大利】艾儒略撰文,【西班牙】拿笪利[9]原作,插图五十一幅

《进呈书像》插图 崇祯十三年(1640)北京镌刻

【德国】汤若望译作,插图四十八幅,原为欧洲的铜版画,翻刻木版画。

《诵念珠规程》的插图做了一些“本土化”处理,从房屋和人物看,福音故事貌似发生在中国。《天主降生出像经解》辑刻者放弃了本土化尝试,故事背景原原本本回到耶稣的故乡。《进呈书像》在本土化努力则居于二者之间。

利玛窦初创的在华绘画艺术传播事业,并没有因改朝换代而半途而废,清初前三代得到深入扩散。郎世宁等人荣幸进入宫廷,带到中国的西洋绘画艺术,为了被中国人审美观念接纳,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绘画风格。洋教士们的创作活动大多在紫禁城内以及教堂装饰,然其作品对民间画家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董其昌及弟子有一些作品模仿“洋画”。同时期还有以吴渔山为代表的,早年皈依天主教的画家,或接近天主教的画家,其画风仍然对中国传统不离不弃,只是心情的嬗变导致意境有所变化。

如非深究,以下可省略

[1]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人,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2]郭居静(Lazare Cattaneo,1560—1640),字仰凤,又记加大挠,意大利人;樊国梁称郭居敬为遣使会士,费赖之在《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里记郭居敬1581年入耶稣会,1588年乘船东来,1589年抵达果阿,传教印度沿岸;万历十九年(1591)来华,在南京和北京助利玛窦管理教务,万历二十四年(1596)徐光启等回籍,邀郭居静来沪开教;万历三十九年(1611)受李之藻之邀传教浙江;著有《灵性旨主》《悔罪要旨》《音韵字典》;逝于杭州,葬大方井。

[3]程大约,字幼博,又名君房,明万历年间徽州人,墨商;有《程氏墨苑》十二卷,由丁云鹏等绘图,黄应泰、黄麟等手刻,徽州滋兰堂套色印刷,是一部杰出的墨法集要和版画珍品;郑振铎称其为版画之国宝。

[4]Ricci, Matteo, Nicolas Trigault, 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 suspecta ab Societate Jesu,Augsburg, Christoph Mang,1615,tome.I,chp.ix..

[5]艾儒略(Jules Aleni,1582—1649),字思及,出生于意大利北部贵族家庭,威尼斯长大,1597年进入安东尼神学院学习,1600年入耶稣会,帕尔马学院学习哲学后在博洛尼亚教授人文科学,晋铎。1609年艾儒略获准到东方传教,经里斯本搭船前往远东;万历三十八年(1610)抵华,初在澳门神学院讲授数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艾儒略到北京,先后在上海、扬州、开封、杭州等地传教。天启四年(1624)艾儒略应叶向高之邀去福州,他旅居中国的三十六年里有二十五年在福建消磨。在闽期间,他到过福州、兴化、泉州、建州、福宁、延平、邵武、汀州、漳州等地,筹建大教堂二十二座,小堂不计其数,受洗礼的达万余人。顺治六年(1649)清兵入闽,艾儒略避难延平,四月病逝,葬福州北门十字山。

[6]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德国人,1611年入耶稣会,天启二年(1622)来华,初期在陕西传教,崇祯三年(1630)来京接替去世的邓玉函神父入钦天监修历,在中国生活四十四年,历经明、清两朝,对中国明清历法贡献卓著;蒙“历案”下狱,获释后病逝于寓所,葬滕公栅栏。

[7]罗如望(Joannees de Rocha,1566—1623),字怀中,又记罗儒望,葡萄牙人,1583年入耶稣会;万历十六年(1588)来华,天启二年(1622)接替龙华民耶稣会中国省会长,次年逝于杭州;还著有《天主圣教启蒙》《天主圣像略说》。

[8]费奇观(Gaspard Ferreira,1571—1649),字揆一,葡萄牙人,1588年入耶稣会;万历三十二年(1604)来华,助范礼安、利玛窦传教;逝于广州;著作有《周年主保圣人单》《玫瑰经十五端》《振心总牍》等。

[9]拿笪利(Jérónimo Nadal,1507—1580),西班牙人,耶稣会最早成员之一,创作Evangelicæ Historæ Imagenes(《福音圣史图解》)

节自《梵语唐言——从土山湾画馆到辅仁画派的艺术实践》 姚鹏 陶建平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出版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