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安镇大埝村的开银家庭农场,业主周开银正忙着为挂满枝头的枇杷搭设支架。这片生机盎然的果园,背后藏着一段“环保转型”的故事。2018年,周开银回乡创业养猪,却遇到了环保不达标的困境,而当时大安镇正积极推行开花水果产业。于是,周开银果断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将养
大安镇通过品种优化、生态种植、农旅融合,让乡村产业既有“绿色颜值”,又有“金色产值”。四季瓜果飘香的农场里,藏着乡村振兴密码。
在大安镇大埝村的开银家庭农场,业主周开银正忙着为挂满枝头的枇杷搭设支架。这片生机盎然的果园,背后藏着一段“环保转型”的故事。2018年,周开银回乡创业养猪,却遇到了环保不达标的困境,而当时大安镇正积极推行开花水果产业。于是,周开银果断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将养猪场与果园结合,探索出“猪粪制肥+有机种植+生态采摘”的循环模式。
“当时选择种水果,就是考虑到保护环境的问题,用猪粪制肥,可以不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这样既保护了地,还提高了水果的品质。”开银家庭农场业主周开银表示。
生态种植带来了双重效益:农药化肥的成本降低了30%、水果品质大幅提升的同时,还获得了游客的青睐。这几天前来采摘枇杷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如此,开银农场为了实现全年吸引游客,增加农场的人气和收入,开发出“四季有果”的采摘模式,让游客全年不断档的体验采摘。
游客曾秀均正是通过抖音直播了解后,专程过来体验采摘的,她表示,新鲜采摘的枇杷不仅能直接吃,带回去熬成枇杷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今,这里基本实现了全年采摘的目标:4月樱桃成熟,5月枇杷上市,6、7月份桃子迎来采摘期,8月梨子挂满了枝头,而从9月直至春节,柑橘也相继成熟。”开银家庭农场业主周开银介绍道。
同样,在南桥村的鑫鑫葡萄园内,错峰种植也尽显巧思。
据业主介绍说,为了方便管理,从去年起园内就新增了五六个品种,现在每隔10-15天就有桃子轮番成熟,眼下,两行早桃已然成熟可供游客采摘,这样既避免集中采摘的人力压力,又让游客每周都有“新鲜感”。
据介绍,这里种植的的葡萄、李子等水果,也将在未来的三个多月内陆续成熟,通过休闲采摘,年接待游客超3千人次,农产品溢价率达40%。
而这些只是大安镇“开花水果产业”的缩影——全镇通过品种优化、生态种植、农旅融合,正将“四季果香”逐步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 | 唐永军、葛彬
来源:广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