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纳粹头目希特勒其实在上台前就患有多种严重疾病,包括皮肤、神经系统和心理方面的。他长期接受秘密治疗,甚至多年吞服副作用很大的来路可疑的药丸,但这一切都被当作“第三帝国的最高机密”。因为许多当年的纳粹档案被毁,对于他到底得过什么病,病情有多重,他的生理、心理健康问
在古代,不论中外,君王的健康都是最高机密。
在中国,汉高祖刘邦在和项羽交战时被箭射伤胸部,为隐瞒实情,故意放风称“被射中脚趾”。
在国外也是如此。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织田信长明明身体健康,却故意装作病重,令家族内的政敌麻痹大意,最终被他一击得手。
进入近代,国外领导人也普遍重视对健康的保密工作。
纳粹头目希特勒其实在上台前就患有多种严重疾病,包括皮肤、神经系统和心理方面的。他长期接受秘密治疗,甚至多年吞服副作用很大的来路可疑的药丸,但这一切都被当作“第三帝国的最高机密”。因为许多当年的纳粹档案被毁,对于他到底得过什么病,病情有多重,他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政治和军事决断,至今仍众说纷纭。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同样隐瞒了自己的健康问题:1944年他参加总统竞选时,明知自己已身患绝症,但为了确保连任,他刻意掩饰遮盖,最终险胜对手杜威。几个月后他出席雅尔塔会议时精神恍惚,被丘吉尔的私人医生形容为“行将就木”,两个月后就与世长辞。
这种对领导人健康问题的讳莫如深,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军事的需要:古代国家的君王大权独握,一旦健康状况被明里暗里的敌人掌握,就可能遭到对方有的放矢的攻击。近代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如罗斯福、丘吉尔也曾隐瞒病情,但这更多出现在战争年代,因为战争时期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很可能被敌方所利用。
但即便在当时,这种对领导人健康问题的机密化也引起很大争议,如罗斯福,美国史学家中就有不少人认为他在1944年隐瞒病情的做法是对美国的不负责任——倘非胜局已定,美国国家元首、三军总司令在二战时突然病逝,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如此,由于罗斯福“带病上阵”,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吃了斯大林的亏”,也让许多人反思这种“机密”到底该不该保。
苏联在领导人健康问题上的保密,恐怕是空前绝后的。
第一代领导人列宁在流亡期间就患有多种重病,却不为外界所知,遇刺后,当局对他身体的恢复情况也讳莫如深,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的消息突然传出,全世界都大吃一惊,因为此前关于其病情毫无说法,而他当时还不到54岁。
斯大林外号“钢铁”,人们曾普遍以为他身体很健康,但实际上他长期患有脑血管硬化症、周期性偏头疼和高血压。二战刚结束,他就中风并一度失语,但这些情况都被巧妙地掩藏了起来。1950年他的病情更加严重,半年时间里都不能在莫斯科坚持办公,但好心劝他减少工作量的医生维诺格拉多夫却被投入监狱。1953年3月1日,斯大林突发脑出血,有关部门竟不敢发布任何信息,3月4日才迫不得已报道斯大林“患病”,次日他便去世了。
究其原因,是当时将领导人健康问题的机密化当作国家安全、政治和党性问题来抓,此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又让有关部门宁肯矫枉过正,也不敢犯“原则性错误”。这种做法在斯大林去世后有所缓解,但遗风尚存。
受苏联影响,其他一些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领导人的健康状况也同样是“国家机密”,如罗马尼亚前最高领导人乔治乌-德治晚年肺部患有不治之症,但其病情被长期隐瞒,直到去世前不久,官方媒体还在连篇累牍地称其“非常健康”。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在选举社会和信息时代,政治人物的任何私人问题都会被放大,与其被揭出来引发政治风波,还不如自己公布,反倒可以减少压力。
领导人健康的“去秘密化”已成大势所趋,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因为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保守秘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小道消息的传播力、杀伤力却与日俱增。各国领导人普遍认识到,通过保守领导人的健康秘密进行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实际上等于给自己埋下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相反,定期公布健康状况,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也应看到,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大体和平”,也让领导人健康的透明化成为可能,一旦到了“非常时刻”(如战时),情况或许会重新变得有所不同——当然,这样的时刻最好永远也不要到来。
摘自 | 《领导文萃》2025年5月上
稿件来源 | 《老年博览》
本文作者| 陶短房
责任编辑 | 一零
来源:领导文萃一点号